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娱乐 >电影 >正文

产业 | 中国电影产业异军突起,以影视给老外讲述东式方故事

2018-06-20 20:43    

2017年3月1日,文化产业领域的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施行。该法律的出台是电影产业蓬勃发展的必然,堪称中国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的“关键帧”。

中国电影承载着讲述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使命。曾几何时,“中国片就是功夫片”的概念,在许多外国人脑海中似乎已根深蒂固,“李小龙”“成龙”成为一段时期中国影视剧的代名词。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故事”走出国门,优秀的中国影视逐渐引起世人的关注。

据统计,2016年国产故事片772部,全国票房492亿元,位居世界第二,城市主流院线银幕数41179块,跃居世界第一,国产电影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38.25亿元,同比增长38.09%。面对这样的“成绩单”,电影局负责人说:“稳健增长不是目标,长足进步才是目的。要实现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历史性转变,中国电影仍有巨大的艺术进步空间和产业发展潜力。”今天,小编就带你跟着各大媒体一起来看看中国影视到底该如何讲述“中国故事”并将其带出国门被世界认识。

光明网:

立足传统再生经典

让中国电影品牌在世界流行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是中国电影市场面对好莱坞压境的严重考验。中国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差异性自不待言,关键在于如何以更加开放、灵活、智慧的态度对其进行现代性的理解和世界性的观照。

中国电影创作的当务之急是要立足传统,再生经典,形成具有中华文化标识的产品。只有突破本土局限,赢得国际观众的广泛好评,对外输送中华文化的主流价值观,打赢全球范围内的“文化战争”,我们才能说中国已经成为电影强国。

人民日报:

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内容生产策略——

寻找本土性与全球化的平衡

解决中国电影内容生产的关键是要从观念、题材到人物形象等进行全面系统改革。观念上,要从西方化转变到真正的现代化。题材类型上,从存量重组转变到增量优化,唯有将富有民族内涵、社会内容、人文积淀的题材提炼成有力量的故事才谈得上是增量优化,也才具有出口品质。人物形象上,从价值生产转变到魅力生产,选择丰赡的内容,塑造有魅力的人物。立意上,从老调重弹转变到富有创见性地寻找时代兴奋点。

另外,社会文化背景因素持续且稳定地支配着受众的观影心理,因此,针对不同市场进行区域化内容生产和营销推广显得非常具有必要性。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电影产业促进法》助力中国影视

讲好中国故事

《电影产业促进法》鼓励开展平等、互利的电影国际合作,支持中国电影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从2016年开始,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实施“中国电影,普天同映”放映计划,打破了长期以来制约中国电影海外同步放映的坚冰,开始了以市场化运作方式推广中国电影的新实践。

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迅猛发展,中国电影的海外受关注程度也日益提高,这为进一步提升中国电影海外交流的规模和水平创造了机遇。目前,我们紧密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配合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正在着力打造十大品牌电影节,努力将十大电影节打造成展示中国文化的亮丽名片,不断拓展中国电影的国际发展空间。

外媒评价

西媒:

中国电影市场火爆让好莱坞雀跃

西班牙《国家报》网站报道: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且中国人正在成为好莱坞影片贪婪的消费者。

中国国内最大的院线运营商大连万达集团着手收购传奇娱乐,这是行业史上首次出现美国大型电影企业被中国资本控制的情况。但兴趣是双向的,因为迪士尼和华纳兄弟等电影公司也希望通过中国市场增加收入。

俄媒:

俄罗斯电影瞄准中国市场 欲“再现风光”

据俄罗斯《莫斯科时报》网站报道:2013年,大制作战争电影《斯大林格勒》成为首部在中国大规模上映的俄罗斯影片,自那之后俄罗斯电影开始重整旗鼓。

中国为俄罗斯电影带来可观的观众群和收入,俄罗斯电影业人士希望,两国政治关系的加强能帮助俄罗斯电影在中国复兴。对于正在想方设法扩大收入来源的俄罗斯电影业来说,中国市场来得正是时候。

乐视影业CEO张昭:

中国电影“借船出海”,资本要先行

乐视影业的CEO张昭认为,中国电影要出去,就要借船出海,跟好莱坞一起拍电影。“通过跟他们合作,可以逐步地去优化怎么拍这样的电影,怎么宣传推广。”

乐视与传奇影业合作投资的《长城》就是这样一部“借船出海”的作品。《长城》在国内轻松拿下票房冠军,随后登陆北美,首周末拿下1808万美元票房,位列第三,破中国导演北美首周末票房纪录。张昭认为,《长城》是中国电影走出去实现全球化的一个范例,学习与好莱坞合作、学习与各国的放映机构合作,最后锻炼自己的团队反哺中国电影产业。

来源:1980文化产业园

End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