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国内 >正文

我省确定安全生产领域改革主攻方向

2018-06-21 08:43    

原标题:我省确定安全生产领域改革主攻方向

10月24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安监局联合召开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新闻发布会。省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龙卿吉介绍《实施意见》出台的背景、制订的过程、主要内容和主要特点,并回答记者提问。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陈惠龙主持发布会。

全国首创“企业主管部门”概念

“《实施意见》既遵循中央《意见》精神,又结合我省实际,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加大改革创新力度。”龙卿吉指出,《实施意见》坚持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了安全发展、改革创新、依法监管、源头防范、系统治理的原则,坚守了发展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据介绍,2016年12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正式发布,这是第一个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的安全生产工作的纲领性文件。随后,《中共江西省委常委会2017年工作要点》将我省《实施意见》作为年度出台的重要文件,列为省委督查督办的重要事项。由省安监局牵头拟订的《实施意见》,经深入调查研究、反复讨论修改、多次沟通协调,最终定稿,于9月30日正式印发。

近年来,我省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稳定,但是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还存在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安全管理和监督不到位、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不顺畅等突出问题,亟待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思维解决系列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此次发布的《实施意见》力求六大突破: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上求突破、在明确部门监管职责上求突破、在改革各功能区监管体制上求突破、在强化安全生产考核上求突破、在加强安全监管力量建设上求突破、在增加政府安全生产投入上求突破,各级政府要根据区域范围、高危行业比重增加安全生产专项资金,设区市达到500万元以上,县(市、区)达到100万元以上。

其中,在明确部门监管职责上,我省首创了企业主管部门的概念。即明确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没有监管执法职能但负有安全管理责任的其他行业领域主管部门、企业主管部门、党委和政府其他有关部门等5类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建立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责任追溯制

“大中型企业和各类规模以上企业建立由董事长或总经理任主任的安全生产委员会,完善落实混合所有制企业以及跨地区、多层级和有省外、境外企业投资主体的安全生产责任。”会议指出,国有企业要充分发挥安全生产工作示范带头作用,自觉接受属地监管。

《实施意见》提出了包括七个方面内容的详细要求。首先是安全责任落实到位,强调企业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工作负全面责任,实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其次是安全管理落实到位,强调企业要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要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内生机制。

此外,要求安全投入和安全培训要落实到位。强调企业要健全投入机制,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管理使用制度,确保用于安全生产;加大建设项目投入,建设项目必须做到安全设施、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和投入使用;严格落实企业“三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和高危企业从业人员准入等制度,全员特别是生产一线岗位员工要做到先培训、后上岗。

在要求应急救援落实到位的同时,还要求加大违法违规行为和事故企业惩处力度、加大对事故企业负责人的责任追究力度。强调企业要建立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准备,从而降低生产事故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和生产安全事故企业,依法实行联合

惩戒,并纳入安全生产不良记录“黑名单”管理,提高企业违法违规成本;强调建立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责任追溯制度,倒逼企业自觉履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强化城市运行安全保障和应急救援

城市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游乐设施、轨道交通……城市运行安全保障是一个系统工程,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各级政府必须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排查区域内安全风险点、危险源,落实管控措施,构建覆盖城市运行各环节的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 推进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

具体包括提高基础设施安全配置标准,重点加强对城市高层建筑、大型综合体、隧道桥梁、燃气、电力设施 及电梯、游乐设施等检测维护,加强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和设备设施状态、运营状况实时监测,合理控制客流承载量。加强对城市隐蔽性设施、地上地下管线管廊、渣土消纳场等的监测监控。

建立完善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制度,严格审批、管控大型群众性活动,做好重大活动安全风险评估和管控工作,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监管。同时加强公安、民政、国土资源、住建、交通运输、 水利、农业、安监、气象、地震等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严防自然灾害引发事故。

另一方面,《实施意见》要求按照政事分开原则,推进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体制改革。要加强消防队伍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升危险化学品、高层建筑、城市轨道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应急救援装备水平,健全省市县三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工作机制,建设联动互通的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实施全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建设工程,依托公安消防、大型企业、工业园区等应急救援力量,加强矿山和危险化学品等应急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实行区域化应急救援资源共享。

2018年年底前,全省要统筹规划建设2~3个集抢险救援、物资储备、教育培训、技术研发、成果推广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区域应急救援基地,各设区市至少建立一支区域性应急救援队伍。

推进依法治理 健全宣教培训体系

健全法规和规章体系,是大力推进依法治理的前提。会议提出,要强调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作考核结果与履职评定、职务晋升、薪资兑现、奖励惩处挂钩制度。同时,大力推进安全生产领域立法,制定江西省铁路安全保护条例、江西省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等法规规章。此外,还要完善标准体系,鼓励依法成立的社会组织和企业制定更加严格规范的安全生产标准。

会议强调,要提升全民安全意识,宣传教育和安全文化建设是重要抓手。《实施意见》提出,把安全知识普及纳入国民教育,把安全生产纳入农民工技能培训内容,建立完善中小学安全教育和高危行业职业安全教育体系,并严格监督检查和考核。教育部门要将交通、防火、防溺水、防触电、防电梯伤害、防地质灾害等安全常识列入中小学素质教育内容,指导和督促各类学校开展应急逃生演练。创新安全生产培训考核方式,实施全省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考试基地建设工程,设立省、市、县三级安全生产考试中心,建立面向全社会的安全培训和考试系统。

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依法维护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加强安全生产公益宣传和舆论监督。对触犯法律的有关单位和人员,一律依法严格追究法律责任,并定期在主流媒体曝光重大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提高企业违法违规成本。建立安全生产“12350”专线与社会公共管理平台统一接报、分类处置的举报投诉机制。

《实施意见》要求,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和体现安全发展水平的考核评价体系,并签订年度安全生产责任书,加大安全生产考核权重。到2020年,我省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要基本成熟,事故总量进一步下降,职业病危害防治取得积极进展,较大事故得到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安全生产整体水平与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目标相适应。到2030年,要求实现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文/图 龚雅婧 记者李井红 余桂华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