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国内 >正文

进社区 住楼房 出山沟 奔富强

2018-06-21 13:52    

山东临沂沂水县诸葛镇易地扶贫搬迁乐了群众

金秋宋爽,菊花正香。

10月24日上午9点,沂水县又一扶贫搬迁村庄----上胡同峪男女老少欢聚在新建的居民楼前,进行楼房抓阉分配。

上胡同峪村地处诸葛镇偏远山里,是久负盛名的黄桃生产基地,全村居民200户、人口445人。但距离镇驻地较远,交通不便,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幸福指数。

经镇政府充分论证协调、征得居民同意,决定将该村搬迁到镇驻地。

目前,村社区7栋楼房居民楼已在暖阳河畔拔地而起,200户居民将告别山沟平房,搬进宽敞明亮的楼房开始崭新的生活。

其实,类似的易地扶贫搬迁村还有6个,这是其中之一。

该镇6个村易地搬迁中,常庄村、上胡同峪村、会仙院村、大崮后、河西庄(自然村)等5和上古村分散安置村,共需搬迁安置1705户、4391人,搬迁人口规模接近全省总搬迁人口规模的十分之一。

为将惠及群众子孙后代的异地搬迁工程做好、做细、做扎实。镇党委政府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硬要求,从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入手,以群众意愿为遵循,围绕精准脱贫、共同富裕的总目标,主要做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夯实了工作基础。易地扶贫搬迁时间紧、任务重,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开展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基础。为此,我镇专门成立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线,由1名班子成员专职靠上抓,每个项目一名班子成员为责任人,抽调乡建、国土、总支人员充实到工作线,专项负责易地搬迁工作的具体推动。各项目村都成立了由村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组成的村级领导小组,并专门抽调有责任心的老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组成了项目监督小组,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和从贫困户精准识别到资金使用的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

二是精准了情况底子。在对贫困户的识别上,严把收入这条基本标准,结合“两不愁三保障”这一重要衡量指标,探索出了“提名反复酝酿,排序真实有据,审核公平公正,程序严格法定,结果经受审验,前提稳定无访”的六步工作法,确定了贫困户。同时,结合结亲连心、干部联系群众这一平台开展了“三问三清”精准识别“回头看”活动,保证了精准识别的准确性。同时,各项目村反复召开同步搬迁群众座谈会,在安置区选择、房屋面积、配套设施等群众比较关切的问题上,发放了专门的入户征求意见表,尽最大可能满足群众的需求意愿,绝大多数群众同意搬迁。

三是明确了三方责任。为保证项目协调推进,重点明确了镇、总支、村三方责任。镇易地搬迁工作线主要负责项目的总体谋划推进以及项目动工前的各项手续的办理工作;总支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充分放权给村,由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集体研究、集体领导项目的具体运作。为督促进度,各搬迁项目倒排节点,制定出了完整的节点计划,同时,坚持每周召开两次专题调度会议,调度进度,研究存在的问题,并由镇考核办跟上督促检查,每周通报进度。

四是严格了程序要求。易地扶贫搬迁涉及资金量巨大,建筑质量关乎搬迁的近两千户家庭。在工程质量和资金管理上主要做到了四个严格。严格工作程序。事关易地搬迁的各项工作必须要通过“四议两公开”的工作程序,由党员、村民代表集体表决通过。严格资金管理。事关易地扶贫搬迁的各项支出,从召开会议到具体支出,镇纪委、经管站全程参与。严格工程质量。除镇里成立专门的质量监管小组外,各村调动起老党员、老干部的积极性,组成工程质量监督小组,严把建筑质量。严格工作纪律。为保证易地搬迁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由镇纪委、党风廉政建设办公室定期开展巡查工作,严查违规违纪行为以及财务定期公示情况。

五是探索了发展模式。俗话说,穷窝难舍。群众想要搬迁的愿望强烈,怎么让群众放心的搬、安心的住,保障就业、解决收入来源至关重要。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我镇探索了“户飞城镇”、“工业社区”、“林果兴村”、“生态旅游”、“光伏上楼”的搬迁安置模式。“户飞城镇”确保“搬得出”。将易地扶贫搬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引导群众向城镇集聚,将安置区选择在城镇驻地或者规划的城镇副中心搬迁。常庄村、上胡同峪村将安置区选择在了镇驻地;大崮后村将安置区选择在了城镇副中心原新民乡驻地。“工业社区”确保“稳得住”。在社区周边大力培植服装针织、鞋业加工、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方便搬迁群众就近就业。例如在常庄社区、上胡同峪社区附近建设的工业园区,目前有伟丰机绣厂、贝亿食品厂等企业入驻,可解决300多名群众就业。在集中建设工业园区的同时,积极开展劳动密集型的小微企业的招商,每年可落地小微项目在10个左右,可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林果兴村”确保“能致富”。按照产业发展规划,将对搬迁后的土地进行集中开发,大力发展林果种植产业。通过成立合作社,采取“园区+合作社+贫困户”或“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让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用工上优先保证,对于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采取定期分红的模式兜底脱贫。这样既可保证贫困户可以获得土地流转收入,也可以通过打工获得工资性收益。“生态旅游”确保“持续发展”。对于有特色的村庄,优先考虑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对村庄进行保护性的整体开发,依托企业投入,完成搬迁并对原村庄进行生态旅游开发;对于复垦的土地,优先考虑由大型企业进行承包,进行生态旅游开发。通过成立旅游合作社,贫困户可定期分红,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到旅游点打工或进行经营摊点,实现贫困户收益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六是破解了搬迁难题。按照政策规定,建档立卡贫困户安置建筑面积严格控制在25平方米以内,很多需要搬迁的贫困户嫌面积小,不愿意入住。针对现实情况,镇党委政府与村两委研究探讨,充分与搬迁贫困户沟通,做好政策宣传,制定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对需求小平房住房的贫困户,社区内建设平房和小户型楼房;二是实行货币安置与子女合住的方式。像常庄、上胡同峪、会仙院等整体搬迁村,贫困户大多年老体弱,经济实力薄弱,实行与子女合住减轻了经济负担。三是实施租赁居住。对自愿要楼房的搬迁贫困户,面积超额问题实行租赁居住。按照楼房价格,扣除贫困户人均25平米面积,剩余面积产权属集体所有,与贫困户签订租赁协议,2020年以前不收取租赁费,在贫困户稳定脱贫后,根据贫困户自愿实行继续租赁或购买。通过以上几种方式,破解了搬迁限额面积难题。(胡范军 庞守臻)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