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大V观点 >正文

航母开20万海里就退役!西媒曝本国军购超支很浪费

2018-06-22 18:24    

11月29日报道 西班牙《公众》日报网站11月18日报道称,说起军费开支,计算单位往往都是10亿欧元起。即便如此,西班牙政府为武装本国军队的支出明细也是令人咋舌:135.96亿欧元买了87架欧洲“台风”战斗机(超出预算72.33亿欧元),25.24亿欧元买了239辆“豹2E”主战坦克(超出预算5.82亿欧元),58.19亿欧元买了27架A400M战略运输机(超出预算23.69亿欧元)。

按理说投入如此慷慨,西班牙军队应该装备精良、设施现代,能够应对任何突发事件。但事实上却不是,因为种种原因,西班牙军队成了“泥腿子巨人”,购买的大部分军备一直闲置直到使用期到期,却又没钱更新,还有很大一部分军备被拆解,以节省维护使用的费用。

“虽然军队和政府高官一次又一次地强调投资国家防务的必要性,但是很少有人透露我们当前武器库零散、闲置和落后的真实情况”,前陆军中尉路易斯·贡萨洛·塞古拉在《西班牙军队的黑历史》一书中指出说,塞古拉因为参与编写该书以及与其他媒体合作被驱逐出西班牙陆军。

在书中,塞古拉回顾了西班牙军队最黑暗的事件,以及军方领导层极力隐瞒的事实。通过列举通常被大量日常报道所淹没的信息和消息来源,塞古拉描述了一个与国防部承诺完全不一样的西班牙军队的形象。“耗费巨资购买不该买的军备,因为我们不会使用这些军备,它们是为不可能发生的冲突而准备的,更严重的是,这些开支我们当时付不起,现在也付不起”,2010年时任国防副大臣康斯坦丁诺·门德斯说,这只是塞古拉在书中提到的一个消息来源。

塞古拉承认,了解存放在武器库里的坦克、战斗机或直升机的确切数目很难,因为这是军方领导人和国防部的机密信息。不过塞古拉收集了最近几年政府各部门不同负责人对此问题作出的相关讲话。

“我们拥有或者说曾经拥有153辆“豹2E”坦克、4架“鹞”式短垂战斗机、12架欧洲“台风”战斗机、3架NH-90运输直升机,甚至还有“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轻型航母。所有这些军备都被暂时或者永久地闲置或者拆解”,塞古拉说。这些被闲置的武器装备大部分已经失去价值,例如“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航母,它在第25年(此类航母服役期通常超过30年)被除役,仅仅航行了20万海里。(编译/王露)

资料图:“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航母。

【延伸阅读】海空死斗:图说二战美日航母对决

在讨论航母对决这个话题前,我们先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二战的航母对决会在美日之间爆发?

 作为老牌海洋大国,英国早在1917年就曾将购得的一艘意大利客轮改为了世界上第一艘采用直通式飞行甲板的航母”百眼巨人“号。舰上原有的烟囱被拆除,设计人员设计出从主甲板下面通向舰尾的水平排烟道,从而清除了妨碍飞机起降的最大障碍。飞行跑道前后贯通,形成了全通式的飞行甲板,极大地方便了舰载机的起降作业,初具现代航母雏形。图为1942年末,参与盟军“火炬”行动的英军“百眼巨人”号航母。小图为1918年拍摄的”百眼巨人“号。

 在“百眼巨人”号积累了相关技术经验后,英国于1917年就订购建造了第一艘专用航母“竞技神”号(95),但直到1923年才完工服役(世界上第一艘建成的专用航母被日本抢先)。遗憾的是,该舰在服役期间并没有与对方航母交战的机会,最后是在未搭载舰载机的情况下,于1942年4月在锡兰海域被日军85架99式舰爆围攻炸沉。图为1931年,即将驶离中国烟台港的“竞技神”号航母。

 由于英国在当时是欧洲唯一拥有在役航母的国家,尽管是航母技术的先行者,但在战术运用上,除了在1940年11月奇袭意大利塔兰托港,开启了舰载机空袭敌方军港的先河外,英国航母大多还是作为战列舰的“帮手”,而非舰队核心。典型例子如1941年5月追击德军俾斯麦号战列舰的战斗。 图为1939年拍摄的“剑鱼”鱼雷机群飞越“皇家方舟”号航母。

 当时英军先后派出了胜利号和皇家方舟号2艘航母参与追击。尽管只搭载了陈旧的“剑鱼”鱼雷机,但“皇家方舟”号的2架“剑鱼”还是于5月26日创造了历史,其中一架发射的鱼雷打坏了俾斯麦号的舵机,使其航速变慢,最终被英军战列舰编队围攻击沉。图为艺术家绘制的“剑鱼”鱼雷机群空袭俾斯麦号战列舰。

 图为“剑鱼”鱼雷机的技术参数介绍。(各位可以和后面美日二战舰载机的性能对比下)

 当时的日本海军一直“师从”英国海军,但与“导师”不同,日本虽也受大舰巨炮思想影响,但其于1922年12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母“凤翔”号(并非最早开工建造,但是最早建成的),并且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就已于1939年将包括“苍龙”号、“飞龙”号在内的专用航母投入实战,在航母实战领域起步较早。图为1922年,正在进行海试的凤翔号航母。

相比之下,美国并不是技术先行者,但在相关理论方面却走在了前面,早在一战前,美国军事理论家马汉,就在1890年-1905年间完成了被后人称为马汉“海权论”三部曲的著作,其有关争夺海上主导权对于主宰国家乃至世界命运都会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观点,对后来各国海军发展影响极深。图为马汉的肖像。小图为《海权论》第一部的封面。

美国在开战前也积累了相当的航母使用经验。早在两次大战期间的和平时期,美海军的2艘列克星敦级航母就经常参加舰队演习,而且还经常互相演练“攻击”对方,检验航母运用理论。特别是在1929年的第9次舰队演习中,萨拉托加号与其它战舰分开,单独“攻击”由列克星敦号所防守的巴拿马运河,证明了航母在作战上的灵活性,显示出空中突袭可在短时间内扭转整个战局,美海军以航母为舰队核心的战术出现。图为列克星敦号与萨拉托加号编队航行。

 在1942年12月7日的珍珠港事件之后,美海军进一步意识到了航母对制海作战的重要性,加大了在建造航母领域的投入,后来逐渐把航母从一种战术武器变为了一种战略工具。这就为接下来当时两大海军的航母对决奠定了基础。图为日军偷袭珍珠港示意图。

下面探讨航母对决所需的战术条件。与战列舰对战不同,航母对决通常都是超视距作战,战前需要收集和获取大量有关敌方舰队的位置情报。当时主要侦察手段包括航母搭载的侦察机和战列舰搭载的水上侦察机。这里以1942年的中途岛海战为例。日军南云舰队战前只派出了7架零式水上侦察机对50万平方千米的海面进行扇面侦察,每架要负责相当于比英国威尔士地区(2万平方千米)还要大三倍的侦察面积

 日本海军在二战中使用最多的侦察机是爱知“零式”水上侦察机,为当时日军大型战舰的标配,其最大飞行速度每小时375千米,最大航程2100千米,总产量1418架。图中的为E13A-3型。

相比之下,美军在占有提前破译日军密码,预先布置好舰队的领先优势下,在战前还派出了22架PBY“卡特琳娜”水上飞机 进行侦察,不论是侦察密度,还是范围都远超日军。从情报获取角度,美军已占绝对优势。图为美军的侦察范围。

PBY“卡特琳娜”是美军在二战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水上飞机,其最大飞行速度每小时314千米,最大航程4030千米,总产量3305架,不论是在数量,还是性能上都要优于同时期的日军侦察机。图为美军PBY水上飞机机群。

航母对决最主要的武器就是其搭载的舰载机群,先来看一组日军“翔鹤”号航母舰载机群(1941年12月7日)的配比,20架零式战斗机、32架97式鱼雷攻击机和32架99式俯冲轰炸机。从配比来看,日军航母舰载机群更偏重进攻,主观上体现了日本一贯的武士道精神,喜欢冒险赌博。图为游戏中的翔鹤级航母建模,小图为1941年拍摄的2号舰”瑞鹤“号。

客观原因是日本整体国力要弱于美国,打不起资源消耗战,所以更强调突袭和“一击必杀”,但这一思想带来的缺陷就是空中掩护机群数量要少于美军。这与中途岛海战时,被美军俯冲轰炸机群抓住防御“漏洞”,有直接关系。图中从上到下依次为零战、两种99舰爆和97式鱼雷机。

日军的这个作战理念在其主力零式战斗机上也体现的十分突出,牺牲装甲防护,突出速度和机动性。

 美国航母则强调攻防兼备,同时期列克星敦号的舰载机配比为39架F4F战斗机、40架SBD俯冲轰炸机和21架TBD鱼雷攻击机,可见美军舰载战斗机数量与俯冲轰炸机群不相上下,只是相比日军重视使用鱼雷机,美军更偏好俯冲轰炸机一些。图为游戏还原的列克星敦级航母,小图为1941年10月,列克星敦号从美国本土出航时的照片。

 采用这种搭配方式,除了美军强调均衡战术的思想指导外,与美国拥有强大的国力支持也有很大关系。图为美海军二战中的两大主力舰载战机,看似外形变化不大,实际在短短2年半的时间内,性能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特别是F6F“地狱猫”还在1944年6月19日的马里亚纳空战中,创造过连续击落97架日军战机,自身几乎无损失的记录,史称“马里亚纳火鸡大猎杀”。 图为艺术家绘制的1944年”马里亚纳空战场面。

太平洋战场态势的逆转形势快,也和航母对决这种新战法的高损耗率有关。这点以中途岛海战最为典型,日军在此战中损失了最精锐的4艘航母和上百名经验丰富的舰载机飞行员后,很快从攻势转为了守势。美海军则越战越勇,不断投入新型航母和舰载机,到后期完全掌握了战场主动权。这也是美日航母对决这种新作战方式,与苏德战场需要多次大规模会战才能逐渐改变战局的不同之处。

 在战争后期,美海军还投入了F4U“海盗”这种具有一定多用途(对地和对空作战性能都很突出的)性能的攻击机,特别是在支援美军两栖夺岛作战时发挥了很大作用,与战列舰相比,它们更为灵活,而且能深入岛屿内部支援美军地面部队。大图为冲绳战役中的F4U攻击机对地发射火箭弹。

 最后再比较下美日航母对决的决定性因素,舰载机飞行员的培养。众所周知,日本海军在二战后期舰载机飞行员十分短缺,且水平直线下降,除了大部分一线飞行员因几次海战损失殆尽外,根本问题出在其培训体制上。 图为1942年6月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莱城,日本海军航空兵台南航空队战斗机飞行员合影。

在1941年,培养一名合格的日本海军飞行员需要700飞行小时,而美国海军飞行员则仅需305飞行小时就能上航母服役。相比之下,虽然日军飞行员水平较高,但由于培训过程过于严格,每年仅有约100人在长达4至5年的培训课程中毕业。 图为1944年8月13日,进行滑翔飞行训练的日本海军飞行学员。

开战后,日本海军飞行员损失的速度远超过补充的速度。例如,日军在珍珠港损失29名飞行员,就意味着损失了飞行员年毕业生总数的四分之一。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日军又损失了数百名优秀飞行员,最终迫使日本改革其飞行员培训项目。到1945年,被认为合格飞行员所接受的培训时间还不足四个月。

相比之下,美海军实际还增加了飞行员的训练时间,例如1943年,每人的训练时间增至500小时,同时保持着约18个月的飞行员培训项目。即使这样在战时,仍能保证向前线稳定补充飞行员。 图为1943年,在夏威夷毛伊岛训练场的美海军VT-10鱼雷机中队飞行员合影。

 并且美军不像日军那样要求有经验的飞行员必须留在一线作战,还会定期派有实战经验的飞行员返回后方传授作战经验。按照这种方式到战争后期,美军飞行员的整体训练水平普遍超过了日军。图为1945年,美海军VC-93战机中队飞行员合影。

综上所述,日军在后期不论是在飞行员,还是在装备方面均处劣势,到1945年冲绳战役时,甚至已无法派出航母参战,只能派出大和号战列舰进行自杀性质的“菊水特攻”,充分证明了日军海航作战体系的失败。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