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旅游 >正文

成都,一座充满诗意的城市

2018-06-24 02:08    

冬季的一个早晨,我陪同外地的几位诗人来到成都五块石外,在一个名叫王贾的地方,寻访名声在外的诗歌艺术桥。从成都西北方向涌动而来的沙河,哗哗的水浪将冬日的阳光搅起一层水雾。周围是依然翠绿的花园,一些移栽而来的花木,似乎还没有彻底适应地气,它们保持着梦的姿态。透过树叶,我看到了矗立在淡雾中的诗歌艺术桥。

说成都是一座诗歌城市,这话无论是放之于古代还是当前,都是当之无愧的。“自古诗人例到蜀”,让成都成为了文人心目中的圣地。文学史上的很多著名诗人都曾经来到成都,把成都作为自己的创作基地乃至第二故乡,如王勃、卢照邻、李白、杜甫、高适、岑参、李商隐、韦庄、陆游、范成大等。诗人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吟咏成都的不朽诗作,其遗迹也成为今天著名的旅游胜地。我相信不但是现在,就是在将来,成都的诗歌在中国乃至世界诗歌版图上,成都诗人用自己的心血,为成都赢得了持续的诗歌效应。

诗意欲飞,把我的视野带往平林漠漠的平原远处。读一读司马相如的赋,读一读张籍的《成都曲》,那些存留在历史高处的情色逐渐在大地上赋形。青年时代的李白第一次到成都时,兴奋之余,在《登锦城散花楼》诗中吟道:“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今来一登楼,如上九天游。”这些诗,不少人已经耳熟能详,但在诗歌桥上重新阅读诗碑,目光追随着毛笔的游走之锋,就让诗歌脱离了扁平的书本,诗歌以大地的形态,唤起一种别样的情怀。因为伴随着诗人神驰八极、心游万仞的想象空间,那些看不见的历史激情,此刻,就像飞鸟一样在平原上空翻身……

桥下的流水,正把鸟影带往远方。如果没有水,成都的诗兴又从何而来?这让我想到了古希腊的哲人。黑格尔就认为:泰勒斯是第一个发现“水是万物之原”的自然哲学家,他在《哲学史讲演录》中说:“水是原则这句话,是泰勒斯的全部哲学。”他阐释说,希腊人曾把太阳、山岳、河流等等看成独立的权威,“一切特殊的存在都是变灭的,就是说,要失去‘特殊’的形式而再变成‘普遍’,再变成水。”

作为润泽万物的本原,东方哲人们其实早已洞悉了端倪。管仲认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美恶贤不肖愚俊之所产也。因而,“万物莫不以生。”(《水地》)他还将“神”降为物,认为神也由水合成,水是万物之本原。这一朴素唯物哲学思想对老、庄思想,乃至对诸子百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观点,却如水一样,消匿在茫茫大地间。成都平原的沉浮兴盛,当是最好的说明。诗因人起,人因水聚,在漫漫历史长河里,成都从来就以水文化兴盛著称。富于创造的成都人在经济、科技、人文诸方面创造出的很多中国第一、世界第一,铸就了这座世界文化名城的恒久魅力和迷人风尚。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