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社会 >正文

亲历 | 驻外记者:世界在心中,我在路上

2018-06-24 18:05    

原标题:亲历 | 驻外记者:世界在心中,我在路上

最近,雪佛兰一则“梦想公式”的广告,让我想起了人生中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公式中,雪佛兰化成一个“+”符号,串联每个人的梦想。

我在印度担任过两年的驻外记者。职业的敏感让我对外界充满了好奇,促使我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也让我的视界更宽阔。

在这两年里,我尽可能多地去了一些地方。这段经历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我“在路上”、“看世界”的梦想,也让我经历了一场修行。

梦想路上:从喜马拉雅到恒河

回溯来路,一切并非理所当然。第一次驻外,我——一个“身上拖着由我自己所见过、爱过的一切所组成的世界” (夏多布里昂《意大利之旅》)的中国人,在陌生的印度,毫无疑问地经历了“文化休克”。最初,我常常感叹:“这个国家怎么这么奇怪,这么不可思议?”

但是当我待久了后,我开始慢慢理解这个国家的现状、文化,特别是逐渐了解这里的人。这时,我的视角可能更接近一位人类学家——倾向于客观地观察另一个社会。作为一个记者,在了解对方国家时,要避免先入为主的价值判断,而是要拨开重重幕帐,更多地去观察这个国家的真实运行,然后将这个国家的真实面貌如实记录下来。这是记者的本分,也是记者对于历史的责任。

驻外时,我并没有只守着印度首都新德里,而是到处走走。在驻外记者的生活中,这往往是收获最为丰富的经历。

在阿坎德邦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静谧山镇奈尼塔尔,我们被这座群山环绕、云蒸雾绕、动植物资源丰富的美丽小镇所吸引。这个小镇中心是碧水澄静的奈尼湖,湖上小舟斑斓,游人随着微波惬意荡漾,而紧密林立的居民区、旅馆、餐馆和商铺多依山而建,道路多为Z字形的盘山路。我们追逐晨曦的剪影与夕阳的流逝,在绵绵无尽的盘山公路上,看层林尽染,变换色彩,想象着把它们铺陈在纸上,那一定是一幅斑斓写意的水彩画。

▲克什米尔达尔湖上的卖布人 晓雪/摄

同样在北部,在大雪纷飞的静谧冬夜里,驱车赶到白雪皑皑的山间偏远小镇,住在朋友家铺满地毯的小木屋,喝着他姐姐亲手煮的藏红花茶和佳肴。夜里我枕着静谧的雪花飘落声睡下,清晨在他侄女的诵经声中醒来。外面的天地颇冷,但心里的世界充满暖意。

在南部喀拉拉邦城市特里凡得琅,恰逢当地庆祝神话里国王玛哈巴立灵魂归来的隆重节日——欧南节。印度南部人民的热情,跟夏季炎炎的天气一样似火。当地人装点屋子,将花束放在门前,迎接国王“灵魂归来”并祈福。全城举行长达一周的花车游行、盛宴、船赛、歌唱以及舞蹈等丰富多彩的欢庆活动,特别是其中的卡塔卡利传统舞蹈、老虎舞等丰富的当地民俗文化表演,让人似乎看到了几百年前的南亚生活。

▲喀拉拉邦民俗表演 晓雪/摄

在东部金奈附近曾属法国统治的本地治理,建筑、街道、学校、医院、公园……都是法式的,置身其中的印度人也有模有样地过着法式生活。在这个“少年派”的故乡,我在一家带旋转门的书店里买一本英文版《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那年,李安的同名电影全球首映也特意被安排在附近的度假胜地果阿),徜徉于此,真的会让人有某种奇妙的时光穿梭感。

▲本地治理街景 晓雪/摄

在西部拉贾斯坦邦,当地的朋友邀请到家中做客,叫来邻居家小弟给我做手上彩绘,定制了当地民族服装,在满月之夜,在当地王公的古堡里聆听印度西部民乐……

▲印度教婚礼 晓雪/摄

在印度,我认识了不少当地朋友,跟他们一起过节;参加了几次热闹非凡的印度教婚礼与穆斯林婚礼。我既见到印度上层富人生活之奢华,也看到了孟买达拉维贫民窟里洗衣工们的赤贫生活。我听到过庆祝新生儿诞生的笑声,也目睹了瓦拉纳西恒河畔火葬堆的“往生”,体味到生之绚烂,亦初识死之坦然……

▲瓦拉纳西恒河 郑焕松/摄

似乎,在那犹如琥珀般被压缩被尘封的短暂两年里,我体会了印度这个南亚大国文化之多元,也见证了其社会人生之百态。初来时看到的“脏乱差”印度,在我离开之时也似乎并没有太大改观。印度社会看上去并无什么规则,但在印度人自己看来,也许算是“乱中有序”,事情最终都会办成。只是,只是不能要求时间(这一点让外国人往往难以忍受)。从好的一面看,在这“混乱”中,似乎也算是有一种生气勃勃的生命力。

梦想途中:总有许多未知与困境

作为一名外国记者,作为一名女性,常驻在印度性犯罪率最高的城市之一——新德里,人身安全成了直接问题,行动自由也自然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限制,但这也使得我对印度女性的处境更加感同身受。

▲印度女性 郑焕松/摄

也许很多人知道,但也许很多人还不知道:在印度,女性晚上八九点外出,就被视为行为不妥当,如果穿着暴露,那就是不检点,自找“被强暴”。在首都新德里,女性被性骚扰或性侵的比率,高居世界各城市之首。

从《愤怒的印度女神》(2015年)、《我罩袍下的口红》(2016年)这类印度电影中,我们也能一窥印度女性痛苦的情感与生存状况。而当2012年12月震惊国际社会的新德里黑公交轮奸案发生后,各类印度与外国女性被性骚扰、强奸或是杀害的案件接连被曝光。虽然是常驻当地的记者,虽然对很多事情已经有所耳闻,但我还是一次又一次被印度媒体披露的作案细节所震惊。

这些困难与逆境,令我困扰,也让我更加坚强。我耳闻目睹的印度妇女地位低下、被侵害的遭遇,让我对女性问题也有了更多思考。

▲一名印度女性牵着骆驼。郑焕松/摄

驻印这两年,于我,是酸甜苦辣的交织;于印度,则是一个中国人对加深了解、理解与认知。在我看来,经验本身就是一种成长,一种学习。印度,无论这个国家是何种样子,有着何种复杂的多面性,其予我的,就是这种宝贵的人生经验。

如果说,驻外这两年,渴慕远方的我付诸了行动,开阔了眼界,认识了世界。那么,直到驻印生活结束的时候,我才明白,远走他乡并不是逃避自己的日常,而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他人,以及人生真相。离开,其实是为了更好地归来。

奔赴异国担任驻外记者,是场修行,也是一个解惑、去除偏见和消除无知的过程,一个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和世界的过程。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你有没有力气和意愿出发,有没有热情和能力去面对路上的一切——一切的苦与乐,爱与恨,或者五味杂陈……

以及,在去往远方的路上,是否有雪佛兰与你相伴,与你一起走过千山万水,实现开眼看世界的梦想。(晓雪/前驻印记者)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