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旅游 >正文

秋意凉,渔村走起好时光 看多了本岛的风光,走走那些遗世独立的小渔村

2018-06-24 19:52    

秋风起,秋意凉,渔村走起好时光

看多了本岛的风光,走走那些遗世独立的小渔村

一整个夏天,我们把小岛“让”给了纷至沓来的外地游客,希望他们在舟山度过一个快乐的假期。秋风起的时候,作为岛民,我们不妨将视线重新拉回那些小岛。

朋友圈最近被农村一片片金灿灿的稻谷黄刷屏,何不在空暇时光走得远些,去观赏渔村的秋色,寻觅渔村别样的风光,顺便探寻许久未见的童年时光。

虾峙岛黄石村,去看渔村石屋

走进虾峙,墙上还能看到宣传标语:浙江渔业看舟山,舟山渔业看普陀,普陀渔业看虾峙。虾峙,渔业重镇。在虾峙岛上,又有这么一句话:虾峙渔业看黄石。

即便如今,黄石依然是我们心中的舟山渔村样貌。

虾峙这个岛本身就很美丽。你可以在码头坐上公交车,绕着盘山公路徐徐向前,一边是大海,另一边是村庄。公交车上没几个乘客,没有大声喧哗,安静的车厢。路上也许会遇到散落的小石子,司机把车停稳,一言不发拿着扫帚簸箕下车清理“路障”,乘客也不催。

黄石又是美丽的虾峙中有着鲜明特色的渔村。它位于虾峙北部的一个岙口,天然良港铸就了这座兴旺的小渔村,站在黄石的海边,能眺望桃花岛的全貌,在不少人看来,站在黄石欣赏桃花岛比登上桃花岛看得更加真切。

渔村的房子,没有约定,都是层层叠叠,宛若海上布达拉宫,黄石亦然,这儿的每座房子都是海景房,当然,你想要登高望远,就得先接受爬石梯的“苦”。在嵊泗黄龙岛上取景的综艺节目《漂亮的房子》正在浙江卫视热播,一字之差的黄石,这儿的房子也很漂亮,舟山最典型的石屋,聚集了千百年来渔民的智慧,冬暖夏凉,抗风耐蚀。作为曾经富饶有名的渔村,石屋档次自然也不会差。摒弃乱石、碎石,这儿的房子用的都是大小差不多的石块,美观大方。最有特色的便是村民对窗户的设计,全村统一模式,大多为圆拱形的窗,配合石屋,粗犷中又带点惊喜感,美不胜收。

都知白沙美,一旁的柴山也很有韵味

白沙岛作为海钓岛,如今已是名声在外。不知大家去白沙时,有没有注意到从航船停靠的柴山,那也是一个极美的地方。

柴山不似白沙那般热闹,但就是因为这份没人打扰的清净,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望尘莫及。就连柴山这个名字的由来,都带着一丝烟火气息。

有人说,岛上之前有许多木柴,朱家尖和白沙的居民经常上岛来砍柴,久而久之就有了“柴山”这个名字。不过这个说法岛上老百姓可不认同,他们更喜欢把自己的村庄叫港里。

和黄石一样,柴山也有着海上布达拉宫,但和黄石又不一样,这儿的房屋大多已经人去楼空。你要是个小年轻,在这里拍拍照取取景都是不错的选择,这儿除了老房子,还有古树、老井,或是因为没人搭理而疯长的藤蔓。你要是上了年纪的老爸老妈,或许能在这些荒废的房屋中找到自己的童年。

渔村不大,若是觉得逛得差不多了,便去村子中心的小广场和老人们聊聊天。哪怕是生面孔,老人也很愿意和你聊聊天,秋日的太阳有时也很温暖,你可以一直晒着太阳聊着天,等着回去的渡船。

如今稍显落寞的柴山,曾几何时,也是繁华一时的渔村。在黄鱼咕咕叫的年代,这儿的房子住满了人,每到晚上,也是万家灯火。只是大岛建小岛迁,渔业不似从前发达,岛上的学校也搬迁了,慢慢地,这儿也没了往日的繁荣。

白沙已经迎来了另一篇发展天地,不知一海之隔的柴山,未来如何。

大小晒网,不是渔网,是个渔村

大晒网小晒网,不是网,是村庄。它们位于册子岛西北角,以前是册子最偏僻的地方,不知道是不是最早一批生活的渔民太“懒惰”,直接以渔村离不开的晒网劳作取了地名。

晒网对渔村来说,必不可少。老底子的渔网并不是用尼龙、塑料制成的,而是用麻纤维编制而成,遇水容易膨胀、腐烂,这就要求勤劳的渔民渔嫂隔三差五进行晒网,并在晒的过程中,找找渔网哪里破了个洞。晒网,也成了舟山渔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如今你要去这两个名字有趣味的渔村,可是方便了很多,坐公交68路到达册子,之后便可以坐册子的公交直达到村口。

赏秋,去大小晒网相当合适。因为偏僻,村民们纷纷走出渔村另谋出路,如今留在村庄里的人已经很少了。大晒网有一块很大的平地,这是多年以前,渔业发达兴旺时,村民们围垦出来专门用于晒网的。想象几百张渔网一起铺开来的样子,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在海边,你可以静静地坐一会儿,没有人会打扰你,偶有渔船鸣笛开过。

如今有大桥相通,大小晒网在保留渔村风貌的同时,又有着别样的田园风光。渔村有一大片山坡,到了秋季,多彩颜色点缀山头,分外美丽。

葫芦岛,终于盼来了一天一班船

以前,葫芦岛隔天才有一班船,就在今年,这个小岛终于盼来了一天一班船,从半升洞码头出发,只不过依旧匆匆,从下船到回航,当中只有两三个小时,但也足够在葫芦岛走上一圈。

葫芦岛离普陀山不远,但乘船却要坐上一个多小时。下船,便能看见热情的村民期待的眼神,这艘船上,或许有他们的亲人,更多的是,亲人托船长带来的物资。老人们认领后扁担一根,一路挑回去。这儿没有电动车,连自行车都是摆设,道路多的是石头垒成的阶梯,交通就靠一双脚。

和很多原始渔村一样,当船还没靠岸,就可以远远看见层层叠叠的房屋。船上的村民说,这些房屋大多废弃了,但也有村民很热情地和你比划:“那边就是我家,你要是没赶上下午的船,到我家去住就好了。”时光变迁,渔村的村民依然保持一份淳朴。

石板路弯弯绕绕,但无论走哪一条,总能看见搬着板凳坐在家门口聊天的老人,或者散步的老人。这儿的海风吹得极为舒适,不少老人虽然跟随子女住到了沈家门,但到了夏天,依然喜欢住回葫芦岛,对他们来说,这儿更加惬意。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