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如果有一天,乾隆和华盛顿相遇,他们会不会打起来?

2018-06-25 04:22    

没想到吧?

原来美国总统华盛顿和中国皇帝乾隆是同一年去世的。

乾隆去世于1799年2月,华盛顿去世于1799年12月,相距不过十个月。

一个是开创中国盛世最高峰的皇帝,一个是领导美国独立的创始人。这两个人,原来是同一个时代的。

乾隆,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于1711年9月25日出生,1736,也就是25岁的时候登基为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乔治·华盛顿,于1732年2月,生于美国弗吉尼亚的威克弗尔德庄园,两人相差21岁。

同样是作为国家的统治领导人,但是完全不同的清朝和美国,注定了他们截然不同的经历和处境。

乾隆在位时,主张皇权集中,将权力一点一点收揽于手中,清代的皇权专制胜于明代,明王朝取缔了宰相制度,集独裁于皇帝一身,不过明朝尚还留着内阁制,大臣们能有一地公开议政,而到清代,军机处取代了内阁,皇室完全包揽一国之政,所有行政权力,只在皇帝手中。

甚至全面压制,几乎独裁,当时还有三大禁令:第一,生员不得言事;第二,不得立盟结社;第三,不得刊刻文字,违犯三令者,杀无赦。有没有觉得很眼熟,这些分别是: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

而在同一个时代的北美地区,正掀起一场独立战争,美国从一个殖民地终于摆脱了英国的统治,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国家,华盛顿主持起草了《独立宣言》和《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前者,宣言中有一句:“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后者,制定宪法的目的有两个——限制政府的权力和保障人民的自由。基于这个目的,国家权力被分为三部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这三部分权力相互之间保持独立,这就是现代民主社会著名的三权分立原则。

与乾隆相反,主导了独立战争的华盛顿选择了三权分立,将权力关进笼子里。并且主张人权自由。一个主张权力分散,一个主张权力集中;一个主张人权自由,一个主张限制人权。

统治者的决策,影响了国家的命运,后来的结果,众人皆知。

也怪不得有人笑言,如果乾隆和华盛顿相遇,可能会因为理念不合而打起来。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