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清朝丢失无数领土,唯独不愿意割让新疆,只因此人点醒了慈禧太后

2018-06-25 11:34    

晚清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割地赔款的历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清朝灭亡,中国国土面积由盛期的1300多万平方公里,减少到如今的960万平方公里。查阅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的割地条约中,我们会发现,清政府什么地方都可以割让,唯独新疆不愿意割让。

同治三年,新疆各地爆发了反对清朝统治的暴乱。就在此时,中亚浩罕汗国阿古柏利用新疆各地暴乱互相攻打之际,占领了南疆地区。更糟糕的是,沙俄也开始对新疆虎视眈眈。不出重大意外,新疆即将被外来势力占领,最终强迫清政府割让。

新疆形势万分紧急,可清廷内部却爆发了以李鸿章为首的“海防派”和左宗棠“塞防”大争论。作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李鸿章向慈禧太后上奏,“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乾隆年间平定新疆,倾全国之力,徒然收数千里旷地,增加千百万开支,实在得不偿失。依臣看,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收回伊犁,更是不如不收回为好。”

李鸿章的意思很明确,与其耗费巨大代价收复新疆,不如把精力更多的放在海防的建设上。有人不赞同了,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立即站了出来,他向慈禧太后提出了自己主张,强烈反对李鸿章等人提出的“新疆无用论,应该放弃”的观点。

在左宗棠上奏清廷的奏折中,他认为清廷拥有新疆意义极其重大,首先新疆是个名副其实的聚宝盆,“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

其次,新疆所处的位置战略意义也非常重要,“我朝定鼎燕都,蒙古环卫北方,百数十年无烽燧之警。新疆是蒙古屏障,蒙古拱卫京师。若新疆不固,则蒙古不安,匪从陕、甘、山西各边侵扰,防不胜防,亦将无晏眠之日。”

最后一点,左宗棠认为收复新疆势在必行,即使战败也也要一战,“倘若一枪不发,将万里腴疆拱手让人,即是千古罪人!”左宗棠的这番说辞点醒了慈禧太后,最终得到了慈禧太后的支持。1875年5月,左宗棠被清廷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同时拥有筹兵筹饷和指挥大权。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