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武器 >正文

运-20已服役1年,但产量竟不足15架?这两个方面成最终桎梏

2018-06-25 18:35    

2016年7月6日,首批运-20机体已交付给解放军空军并正式举行授装接装仪式。2016年7月7日上午十一点整,运-20飞机编号11051列装服役入伍。2017年7月30日举行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中出现一架运-20,这是运-20首次在阅兵中亮相。

能够自行研制一款大型运输机,这是我国成为世界强国的一个标志,而且也是我国一种现实的迫切需求。这从俄罗斯空军这两年在叙利亚展开军事行动中可以充分体现出来,为了保障空军打击任务的顺利进行,继承了苏联老底子的俄罗斯战略运输航空兵担负起了重任。从本土接连派出数十架安-124和伊尔-76大型运输机,频繁起降于叙利亚的空军基地,运送了大量人员和弹药,以及装备物资。

而我国的运-20的研制成功并顺利交付部队服役,也为我国解决没有国产大型运输机的空白,添上了浓重的一笔。运-20作为我国的战略军用运输机的首作,除了比之前任何已装备国产运输机的航程都远、载重量都大之外,还实现了全国部署、全疆域到达、全领域反应的作战要求,也考虑到了在恶略环境下的起降能力,可以适应野战机场的起降。

运-20从一年来,生产的数量从公开渠道得知不超过15架。这个产量对于我国急需大型运输机的现状来说,算不上快。可是,产量如此低的原因,除了先期小批量生产等待部队使用测试之外,可能还有其他2点考虑。

首先,就是发动机。运-20采用了俄罗斯D-30KP-2发动机,这种发动机是苏联时代研制的,在现在已经比较落后了,我国采用也是无奈之举。D-30KP-2发动机不仅油耗高,而且噪音非常大,在运-20起飞时,D-30KP-2发动机的轰鸣声能够骤然间充满整个机场。这种发动机无法支持运-20进行本土跨洲际直达野战机场的一站式战略投送,只能让运-20执行战术运输任务,无法将战略与战术空运集于一身,大大限制了运-20的使用范围。但在国产涡扇-20的大推力改型成熟以前,D-30KP-2发动机还是运-20的唯一选择。

其次,运-20的机体设计还是从我国熟悉的伊尔-76那里参考了不少机身结构设计思路,又揉入了C-17的设计特点,总体超过了伊尔-76。但这两种机型的原始设计都比较老了,以此设计的运-20今后的改进空间将比较有限。这也导致了运-20的产量不会太多,初期40-50架是一个大关口。同样,建造速度也不会太快,会边造边等待部队使用后的反馈。而后运-20也许会被拥有更先进设计理念的新型战略运输机所取代,退居成为一种执行战术运输任务的机型,必要时作为新战略运输机的补充,继续发光发热。

如果以上两点得到解决,以西飞已经建设成功的脉动式生产线,所拥有的具备建造各种机型年产25架以上的能力,运-20的真实产量将会有大幅提升。而目前产量稀少的原因,还在于俄罗斯交付的D-30KP-2发动机数量有限,还要供应国内伊尔-76和轰-6K的使用,总体处于一个僧多粥少的局面。而D-30KP-2发动机俄罗斯每年只能交付20台左右,即便全给了运-20,1架需要4台D-30KP-2发动机的消耗量,不算备用也就只能造5架。所以,目前运-20的建造速度瓶颈还在于发动机,而不是西飞生产线速度。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