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国内 >正文

北京“三边四级”养老服务体系及相关政策解读

2018-06-25 19:43    

一、北京市人口老龄化形式

由表可知:

1、2020年,北京市老年人口将超过380万。

2、2030年,超过480万。接近每3个人中就有1名老年人。

(二)北京市老年人养老需求

市老龄办调查显示,居家养老是绝大多数老年人普遍选择的养老方式。

市统计局开展另一项调查显示,老年人对居家养老呈现多样化、个性化迫切需求,但当前的服务供给并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特别是针对失能、独居等年人的特殊服务更加欠缺。

二、北京市老龄政策法规体系

北京市政策法规:

1、 发展规划:《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老龄是有人发展规划》

2、 地方法规:《北京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

3、 指导性意见:北京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意见》

北京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

《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规范性意见:《关于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意见》

《关于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办法》

《市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九养”办法》

《支持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十条政策》

近年来,北京市围绕贯彻落实《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按照养老服务要让老年人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工作目标,从抓重点、补短板、重协调、促发展四个方面,积极推进北京养老服务发展。

社区参与:身边社区服务驿站提供就近服务

街乡落实:周边街乡养老照料中心辐射居家服务

区级统筹: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统筹区域养老资源

市级指导:市老龄委指挥调度全市养老工作

三、有效对接老年人服务需求

1、发布北京养老标识,要求全市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实现名称、功能、标识“三统一”。计理念来源于“养”字本身,标识拆分后为北、养、美、人四个汉字。

2、向城六区93万户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家庭免费发放《北京养老服务指南》,内容涉及各级养老服务设施、政策解答等9方面内容信息,便于老年人及其亲属熟悉北京服务设施,就近便享受养老服务。

3、开展养老助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经验,固化模式,满足老年人膳食需求。

4、启动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通过施工改造、设施配备、辅具适配等方式改善老年人的居家生活环境,对老年人缺失的生活能力进行补偿或代偿,缓解老年人因生理机能变化导致的生活不适应,提升居家生活品质。

5、人能力评估体系,对全市15万失能老年人进行摸底筛查,探索经济困难的失能和高龄老人居家照护服务模式。

6、把住增量入口,协调相关部门制定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养老设施建设、移交与管理办法,实现了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养老设施的规范建设和有序移交。

7、推动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等部门克服重重困难,推动老旧住宅楼房无障碍设施改造工作,制定《北京市2016年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在建筑面积和人数超过三分之二以上业主同意即可实施等政策上取得突破。

8、全力支持海淀区开展居家养老失能护理互助保险试点。协调市人力社保局统筹推进本市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工作,拟在今年启动试点,“十三五”期间形成符合本市实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框架。

9、协同市卫生计生委完善社区居家老年医疗服务,探索突破居家上门医疗服务瓶颈,解决居家上门开展医疗服务与现行法律法规矛盾问题,并确定在6个区开展居家上门医疗服务试点工作,市卫生计生委向国家卫生计生委专题请示,得到国家卫生计生委批复,明确医疗机构以家庭病床、巡诊等方式开展的医疗服务,属于合法执业行为,解决居家上门开展医疗服务现行法律法规矛盾问题。

10、与市中医管理局签署合作协议,启动中医健康养老社区示范工程,遴选了105个试点单位,建立了54个中医养老联合体,设立不同类型的中医养老服务专区,推进“卡包岗”服务模式试点。

11、推动养老服务队伍壮大发展,重点围绕构建职级体系、扩大来源渠道、提高薪酬待遇、加强职业保障等方面,全面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12、加强信息化建设,实施“老年人优待卡”变“北京通-养老助残卡”工作,将优待卡转换成集多种养老助残服务补贴额度账户、金融借记账户、市政交通一卡通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养老助残卡,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老年人服务情况的智能分析和精准管理,已为北京市老年人办理了224万张养老助残卡(含京籍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建设全市统一的养老服务与管理信息平台,开通首都老龄之窗网站。

13、开展“孝星”命名,从2010年起,北京市开展孝星命名,至2015年共命名5.5万名,2016年,首次将社区和单位纳入“孝星”进行命名,并从中择优选出家庭孝老之星,社会敬老之星,行业助老之星,孝道传承之家四类40名“孝星榜样”以及敬老和谐社区,敬老模范单位各1个,组建“孝星”宣讲团并走进部队,社区,讲述感人事迹。

14、按照全国老龄办有关工作要求,开展北京市敬老助老评选推荐共走和“老有所为”先进典型人物宣传活动,向全国老龄办推荐27个全国“敬老文明号”候选单位和47个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候选人物,推荐2名“老有所为”先进典型候选人物参加评选。

15、开展2016年北京市“敬老月”活动,在10月1日至10月30日,以“敬老爱老。全民活动”为主题,全市共举办551项活动,其中市老龄委成员单位举办活动161项,各区举办活动390项。

16、强化品牌意识,培育养老服务优秀单位,涌现出“爱侬”“青山”“儆堂集”“龙振养老”“青朦养老”等一批北京市养老服务品牌。

17、推动全国首家老年用品展示中心建设、运营,支持社会力量建设北京市老年用品展示中心,对国内外老年人常用的业内知名品牌与产品进行产品展示和推介,组织参展商23家,品种3067个,包括国内和日本、荷兰、比利时、德国、瑞典、台湾地区的多家优秀品牌,12月18日正式开业。

18、推进“幸福彩虹”特供店建设,为老年人就近提供优惠优质的产品和配送服务。全市累计签约1100家,并筛选930家作为发展对象,完成养老助残专业POS安装600家,完成幸福彩虹灯箱及店内宣传物质600套的制作并配送到位,并与大宝日化、首农、伊利牛奶等多家知名品牌洽谈专供产品的深度合作。

19、启动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建设,编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设计和服务标准,以及包括助餐、助医、助洁、助急等在内的九项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标准。

作者:陈桐林 北京市民政局宣传教育处副处长

END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