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 >心理 >正文

家传超香辣椒油引来无数回头客

2018-06-25 23:56    

亚心网讯(记者 陈蓓蓓)“在你家吃凉皮有20年了,搬了3次家都忘不了你家的凉皮味儿,今天来这里办事没吃早饭,为的就是来吃凉皮。”10月15日12时许,家住乌市广场附近的张女士在明园石油管理局家属院门前的张家凉皮吃早饭,虽然很多年没在这里吃凉皮了,再次吃到这份凉皮时,她不禁感慨“就是这个味儿”。

小媳妇熬成中年妇女

在明园石油管理局家属院门前,有一排不大的门面房,统一的深咖啡色门头上有一家用白色的字写着“张家凉皮店”,牌匾下方的大门处立着一块红底黄字的牌子,上写着“二十年老店”的字样。

走进这间还不到10平方米的小店,店内打扫得非常干净整洁,在一进门的左手边立着一个不锈钢的柜子,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凉皮、黄面、高旦面、擀面皮等三凉食品,在食物的旁边则是用来调制三凉的小料,除了盐水、蒜水、调味汁、食醋之外,还放了香菜和油炸花生米。

当得知记者的来意之后,老板娘张小丽笑着说:“真没想到还会有记者来采访,刚才这位姓张的老顾客还在说呢,在我家吃了20年的凉皮,喜欢我们家的凉皮味。”

张小丽和丈夫崔振国均是陕西汉中人,两人于1996年年初来到新疆,并于当年的2月16日开了这间凉皮店。“当时我才25岁,老公也才27岁,我俩刚结婚还没孩子,开业当天就卖了70块钱,那时候的凉皮小份是2块钱,大份也不过2.5元。”张小丽笑着说,不想这凉皮店一开就是20多年,她也从当初的小媳妇变成了中年妇女。

“是呀,我先后搬了3次家,从明园搬到红山,还会时不时地来吃一下,3年前搬到了人民广场附近后,就再也没来吃过,但总能想起张家凉皮的味道。”张女士笑着说,前一天晚上得知要来明园附近办事,她就专门没有吃早餐,只为了来此吃一份凉皮。

把小店当事业经营

说起这间经营了21年的小店,张小丽更多是将它看成了一份事业,虽然她并不打算扩张这间小店,但凡事亲力亲为的她在每件事情上都做到了保证品质。

“真是不好意思,守着这么个小生意也是为了养家糊口,但这也是我的事业,我要靠它生活,就必须要事无巨细地做好,比如店里所有的三凉食品都是我自己做的,包括调味口也是我自己做的。”张小丽说,开店21年,她从来没有买过辣椒粉,都是买干辣椒回家自己加工,调制的调味汁也是用23种香料熬制而成,就连配料用的醋也是熬制以后才会拿到店里使用。

谈到自己加工辣椒粉,张小丽还有些犹豫,但是很快她又笑着说:“我家做凉皮几十年了,告诉你辣椒粉的加工方法也没啥。”

原来张小丽的父亲在汉中市就经营着一家三凉店,辣椒粉的加工方法也是家里传下来的。“我们买回来干辣椒后,要先用少量的油在锅里焙一下,焙出香味了再放到臼里一点点捣碎,然后再倒入油锅里熬成辣椒油,熬的时候还要放上白芝麻,那样才会有香味。”张小丽说,从开店第一天,她就是这么做的。

老顾客的口味她都记得

“开店21年,口味从来没有改变过,虽然乌鲁木齐的三凉店在10年前一下多了起来,但对我们没造成任何影响,除了开业第一天卖了70块钱外,后面的收入一天比一天多,从开业后1个多月的每天200来份,到现在依旧是这个量。”张小丽笑着说。

49岁的黄女士也是张家凉皮店的老顾客,说起在这里吃凉皮的日子,她也是感慨万分。“以前我孩子刚上学,就在石油管理局的家属院里上课,那时候我和孩子都爱吃她家的凉皮,隔三岔五就要吃一次,现在孩子都快大学毕业了,我还是认她家的凉皮。”黄女士笑着说,就连女儿每次从内地回来,都要先吃一份张家凉皮才行。

“不光是你们家女儿,这附近的好些老顾客去了内地,甚至国外的,只要回来就必须会来我店里吃凉皮,每天到店里吃凉皮的顾客80%以上都是10年以上的老顾客。”张小丽说,谁要少放辣椒,谁不要香菜,谁喜欢多放醋,她基本都记得。

张小丽正说着,一位年近70的阿姨走进了她的店里。“来啦,今天还是只要凉皮,少放辣椒打包。”张小丽笑着询问道。

“嗯,还是凉皮,少辣子,打包。”阿姨也笑着回应道。

已经46岁的张小丽说,现在卖200多份凉皮和25岁的时候卖200多份凉皮的感觉大不相同,同样是每天6点多起来自制凉皮、米皮和面皮等食物,然后再到店里切3个小时的三凉,现在就会让她感到有些吃力,除了颈椎痛之外,腿也站不住了,但是想想最初夫妻二人租房住,到现在已在市区买了房,甚至还有很多顾客慕名而来,她和丈夫都感觉很欣慰。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