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武器 >正文

某帝国的强悍战列舰 竟被区区几个人击沉!

2018-06-26 03:12    

某帝国的强悍战列舰 竟被区区几个人击沉!

“联合力量”级的305毫米主炮产自斯柯达兵工厂,该厂生产的火炮工艺精良,享誉世界 在无畏舰刚刚兴起的时代,各海军强国纷纷以英国海军“无畏”号战列舰为标准来设计和建造本国的主力舰。作为欧洲传统强国,奥匈帝国也不甘人后,在1910年开始建造本国第一型无畏舰——“联合力量”级。该级舰一个较明显的特征就是拥有强大的单舰火力。“联合力量”级装有12门305毫米主炮,是世界上第一款装备三联装背负式炮塔的无畏舰。单从火力上来看,该级舰比英、美、德等国海军的第一型舰都要强悍,不光单舰主炮数量达到12门,射程也有将近20千米。这已经跟英国的“无畏”号不相上下,而同期德国305毫米炮的射程只有17千米左右。地中海海域视野相对较好,战舰的主炮射程远显然在海战中是有一定优势的。而奥匈帝国的对手,意大利海军第一艘无畏舰“但丁·阿利格里”号虽然也有4座三联装炮塔,但有两座炮塔被安放在了舰舯,因此舰艏和舰艉的火力明显不如“联合力量”。

“联合力量”级战列舰满载排水量超过2万吨,整体布局紧凑舰体短小。由于主要在地中海近海海域活动,所以对适航性能要求不高 从1910年到1914年之间,奥匈帝国一口气建造了4艘“联合力量”。应该说在地中海拥有4艘这样的无畏舰也算得上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但当战争真正到来的时候,“联合力量”并没有发挥出太大的作用。虽然“联合力量”有足够强大的战斗力,但协约国军队在地中海海域内的主力舰数量要明显多于奥匈帝国。就算“联合力量”有不俗的火力配置,也无法改变双方的力量对比。面对协约国舰队的优势,奥匈帝国海军高层决定不让主力舰出战。所以整个一战期间,“联合力量”在多数时间都是龟缩在港内。另外,奥匈帝国是多民族国家,水兵语言不通造成了军队指挥效率非常低下,海军高层也意识到了这方面的问题。因此,他们很清楚一旦选择出战遭遇失败的可能性很高。

“联合力量”级水下防雷性能不佳 1918年,奥匈帝国方面决定让长期无所事事的“联合力量”出海作战,结果4号舰“圣·伊斯特万”号被意大利鱼雷艇击沉。不到半年,首舰“联合力量”号又在港口内被意大利蛙人安放的炸弹炸沉。实际上一战期间地中海的制海权虽然被协约国舰队牢牢掌握,但它们也没有很好的战术协同,即便是这样他们还是轻松战胜了拥有10余艘主力舰的奥匈帝国海军。“联合力量”所谓的强大火力根本没有在实际作战中发挥出多的大作用。

1910年奥匈海军在未获议会批准拨款的情况下擅自筹集经费开工建造“联合力量”级无畏舰,在建造中途险遭废弃 其实,奥匈帝国海军的命运跟晚清的北洋水师颇有一些相似之处。奥匈帝国也是一个传统的陆权国家,而且内部一直不是很稳定,海军从来都不是优先考虑和重点发展的对象。即使皇储斐迪南大公热衷于海军的建设,但海军仍被视作为“烧钱的机器”。如果不是法、意在无畏舰竞赛中积极扩充海上力量,奥匈帝国绝不会在财力拮据的情况下开建“联合力量”级战列舰。可即使拥有了无畏舰时代较强大的战列舰,海军的地位也并没有获得决定性的提升。海军最后选择让“联合力量”出战无非是在战局无法挽回的情况下进行的一次搏命行动,根本不可能扭转国家的命运。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