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育儿 >正文

宝宝混战:快抓住那个熊孩子,他抢了我玩具!

2018-06-26 06:01    

带着提早从午睡中醒来的Alex,去宝宝健身房放风。

原本以为这个时间点没什么人,没想到突然呼啦啦涌进来一批大孩子,大约有十几个,活像西游记里的场景:大猴小猴上蹿下跳,疯笑疯叫,场面混乱。

在宝宝健身房里的Alex

目测了一下,健身房里不满一岁的宝宝只有两个(含Alex在内),剩下的全是生龙活虎的toddler(学步儿童)们。他们一会儿嗖的一声从Alex身边飞过,一会儿悄无声息地抢走Alex正在玩的球,一会冲到Alex倚靠着的平衡木前玩金鸡独立……

此时的Alex,好像随时会被撞倒、踩到,连一位追着孩子跑的奶奶,瞅见他都连声说:“可怜的小宝宝,你可要掌握好自己的命运啊!”

我立刻整个人都不好了:这么混乱,Alex还能愉快玩耍吗?!

只见有个挺着孕肚的美国妈妈,在孩子群中健步如飞,而且根据肚子的尺寸判断,应该在30周以上。但她比我从容,不停地把一些孩子们玩过的瑜伽球、玩具放回原处,同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淡定地指挥着她的两个儿子:“Matthew,注意安全!Sammy,把那个球让其他小朋友玩……”

突然,这两个孩子冲过来,在我和Alex面前争抢着玩单杠。因为离得特别近,动作幅度又大,我便本能地抱起Alex退到一边。

就在这时,他们的妈妈及时出现,喊停了两个小男孩:“嘿,你们转身看一下这位女士,她在你们跑过来的时候,把地上的小Baby抱起来离开了,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她担心,你们会不小心伤到Baby。我跟你们说过,在玩的同时,要观察周围的人和他们的反应……”两个孩子这时才停下来,怔怔地回过头来;这位妈妈也对我一脸愧疚,“真抱歉!”

我这才意识到,这位妈妈不仅完美地抓住了一个教育孩子的好时机,还巧妙地化解了我对这两个孩子的恐惧。

是的,孩子们天性好动爱玩,但他们无意伤害谁。作为家长,虽然都能明白这点,可一旦伤害发生到自己孩子身上,还是免不了有怒气和敌意。

想起前段时间,有位妈妈因为儿子在游乐场被一个小女孩误踩了一脚,便当场发飙大吼,情绪失控。我当时还是个吃瓜群众:这有啥呀,不就踩了一脚吗?踩就踩呗!

而如今,因为每天带Alex混在人堆里,我便开始观察,并学习了一些美国家长们的小技巧——公共场所的带娃礼仪。它不仅能帮你获得理解、避免冲突,而且掌握得好,还可以像这个孕妇妈妈一样,把冲突现场变为一个教育示范点,有效地与孩子沟通公共礼仪这件事。

有娃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要有“江湖规矩”

1. 公共场合下,必须双眼不离娃

很多朋友以为,在国外很少有熊孩子,其实不然。

我遇到过几个“不太友善”的熊孩子:有拿玩具球砸其他小朋友的男孩,也有霸占玩具不准别人玩的几个小孩。在这些事情发生时,他们的保姆们都在一旁浑然不知,要么紧盯手机,要么在跟别人聊天。

这足以证明:很多时候,家长或监护人没有寸“目”不离地看着孩子,很容易错过最值得教育的时刻。

如果你在家里带娃,走个神什么的也就算了;在公共场合时,你必须得紧紧盯着不放松。当然,这不意味着要寸步不离、贴身跟随,只要你的视线一直不离开孩子,跟他说话他能随时听见即可。这样在一些“关键时刻”,你能及时出手,也能随时知道刚刚发生了啥。

例如我上文中提到的那位孕妇妈妈,她没法跟在两个六岁男孩后面跑来跑去,但她一直保持着【视线追随】,静观孩子们的动态,并在关键时刻出现,避免了冲突的发生。

2. 使用预判式用语,减轻对方紧张感

在参加了无数次的baby play date中,我最常听到美国妈妈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Be gentle, be gentle!(轻轻的,轻轻的哦!)”

baby play date中,每个小宝宝近距离待在一起,难免会有肢体触碰

小宝宝们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拍拍别人的头、抓抓别人的衣角、揪揪别人的手……关键是他们下手都没轻没重,有时候随便一拍一抓,另一个就哇哇大哭了。要是再遇到个没剪指甲的,那小爪子挥舞在空中,在妈妈们眼中就像恐怖分子一样,充满威胁。

但每当发现自家孩子想触碰其他宝宝时,美国妈妈们会先对着宝宝不停地说:“嘿,你要轻轻的哦!”或者加上对方宝宝的名字:“嘿,你对Sam要轻轻的哦!” 即便这时,她的宝宝压根没碰Sam一个指头。

预判式语言,不仅能提醒宝宝,还能给在一旁观察的其他家长一个暗示:你放心!我在看着我的孩子呢,不会让他伤害到你家孩子的!

一般对方听你这么说,不仅心理上的紧张感降低了,也会更信任你家宝宝;即使有冲突,也很难进一步升级。

当你的宝宝伸手去碰其他人时,你需要观察是否手劲过重,或可能让对方家长感到不适,并做到适时制止,或分散他的注意力,让他去玩别的玩具。

作为宝宝的监护人,你必须要有这种预判性。宝宝的很多动作,虽然微小,但不能等他做了之后再说,一定要在之前就不断提醒,让周围的人知道,你会帮助他把握肢体触碰的尺度。

如果每个家长都能做到这样,带宝宝一起玩耍,还是很愉快的一件事。

3. 道歉要主动,哪怕只是为对方担忧

在公共场所带娃,【主动沟通】是一个永远不会错的原则。哪怕是主动道歉,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与友好,情况可能就会朝着完全不同的方向发展。

上文中的那位孕妇妈妈,对我说的那句“很抱歉”就是个范例:她的孩子实际上没有碰到Alex,但是很明显引起了我的担忧,所以,她仍然为此道歉。

道歉这个行为,并非一定要为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现象而存在。当你孩子的行为引起了对方情绪上的担忧,你为此道歉,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这样做,不仅体现了你所代表的家庭有着良好的修养与公共礼节,也增强了别人对你的包容之心。有时候,大家相互体谅、包容一下,没有什么事是非得靠拳头来解决的。

4. 公共场合跟娃讲道理,也要“轻轻的哦!”

最喜欢“抢”别的宝宝玩具的Alex……

很多时候,孩子们所谓的“抢”别人玩具的行为,是因为他们单线条的思维方式,导致他们当下只关注到那个玩具,而忽略了正在玩它的人。其外在表现,就是不管谁在玩那个玩具,娃娃们就冲过去,一把抓在自己手里。

作为家长,切忌不要用过于严厉的方式,在公共场合训斥孩子,或强迫孩子把玩具还回去;一定要尽量想办法,让孩子自愿去做你希望他做的事。

宝宝健身房每天各种抢玩具大战上演

像我这种长期混宝宝健身房的人,基本什么样的“抢玩具”行为都见过了,Alex自己也经常抢;而且我也没法成功说服他把玩具还给别人,最多只能转移他注意力而已。

美国妈妈遇到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方法是温柔地给孩子解释“分享”这件事。他们不光说给孩子听,也说给对方家长听,这样给对方一个心理安慰——至少我在和一个通情达理的家庭调解,结果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这死孩子就是不愿意还回去,怎么办呢?

美国妈妈仍然选择温柔地告诉他们:“拿了别人的苹果,至少还给别人一个梨。”

有次,一个两岁小男孩抢走了Alex正在玩的玩具,也不肯听妈妈的话还回来。于是那位妈妈说:“好吧,既然你拿走了这个球,就请你再拿一个玩具来给这个宝宝。这样才公平。”于是那个男孩乖乖地去拿了个球递给Alex。

说实话,这个妈妈的举动让我原本要发火的心瞬间平静下来了。我都没修炼到她这种境界,有什么资格向她发火呢?

在带娃路上,最难的不是让他们身体健康,而是心理健康。虽然会有无数头痛的时刻,但你要相信【言传身教】这件事的力量。

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那么你得在每一天的生活中向他展示,“什么样的语言是美的,什么样的行为是值得尊敬的”。

愿我们的世界里不再有“熊孩子”和“熊家长”。

经作者授权,原创首发在大观家庭。

作者介绍:Lena,前Uber市场经理、《城市画报》华东区市场总监。现定居美国旧金山湾区,做全职妈妈。家有程序猿老公,及未满一岁的男宝(Alex)一枚。致力于做生活的观察者、经营者、记录者和分享者。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