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清朝世界首富,外强入侵时,用全部身家赎下中国一座城却背负骂名

2018-06-27 07:08    

说起伍秉鉴也许大多数人并不是很清楚。较早之前,美国的《华尔街日报》曾经统计了1000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50个人,其中中国有6个人,包括成吉思汗、忽必烈、刘瑾、和坤、伍秉鉴和宋子文。与其他几位明显不同的是,伍秉鉴是唯一一个凭借商业贸易成为世界首富的华人。

1786年春节后,广东巡抚李士祯找到伍秉鉴的父亲,要求其每年向政府交付一定的白银,并以官员身份开展国际贸易。少年伍秉鉴欣喜若狂,他和父亲自己的生意伙伴直接代理了洋船上的生意以及代替海关向洋船征缴关税。伍秉鉴的旗下汇集了几十家有实力的行商,号称“广州十三行”,他们在特殊政策下做起了自己的合法生意。从这个时候起,少年伍秉鉴素描着自己在之后作为一个世界首富的面孔。

说起伍秉鉴的发家史,就不得不提一下清朝的十三行,而十三行之中,最大的是怡和行,怡和行的老板就是伍秉鉴。伍氏家族是福建茶商,在武夷山有一大片茶山,有很多茶厂。茶叶贸易的最大的问题是运输。要把茶叶从武夷山运到广州,最好的运输方式是水路。武夷山没有哪条河道直通广州,他们要先把茶从山里挑出来,运到江西铅山河口,再经鄱阳湖进赣江,辗转进广东,再乘水路进入广州。全程1500公里,挑夫换马队,竹筏换大船,大船换小船。

在这之后的一百年里,“十三行”是大清王朝全盛时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享有清朝海上对外贸易的垄断权。从此,近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广州十三行”诞生,外商购买茶叶、丝绸等国货,或销售洋货进入内地,都必须经过这一特殊的组织。当时流传一句名言叫做“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广东十三行竟向清朝政府提供了全国40%的关税收入,所以这些行商无疑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但高利润从来都伴随着高风险,十三行要负责收缴关饷、管理洋商,还要为洋商的提供担保。恰恰就是这个担保,害死了伍秉鉴。

从史料上看,伍家的怡和行向来做的是正经生意,茶叶贸易是伍家最主要的业务。但是,一些伍家担保的外国商人为了牟取暴利,往往夹带鸦片。当林则徐销毁鸦片时,中国跟外国矛盾越来越强,战争即将触发,一方是朝廷官府,一方是多年来贸易往来的生意伙伴,两边都得罪不起。因此,他必须尽自己的全力化解这次危机。

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据一位美国商人的记录,伍秉鉴当时"被吓得瘫倒在地"。他争取和平解决鸦片问题的努力彻底失败了。尽管伍秉鉴曾向朝廷捐巨款换得了三品顶戴,但这丝毫不能拯救他的事业,由于与英国鸦片商人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曾遭到林则徐多次训斥和惩戒,还不得不一次次向清政府献出巨额财富以求得短暂的安宁。伍秉鉴清楚地知道,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根源,正是不满十三行垄断贸易,一旦英国获胜,毫无疑问,十三行的独特地位将被迫丧失。

当鸦片战争正式爆发,英国军舰到达广东虎门外时,面对坚固的横档屿防御工程,竟无计可施。而该工程正是两年前伍家等行商自愿捐资10万两白银建设的。长期作为清政府“天子南库”的十三行,在鸦片战争中理所当然地继续为国家源源不断输血。清军落败后,为了不让英军打进广州城,伍秉鉴和十三行又承担了200万两白银的赔款。伍秉鉴用自己的身家为爱新觉罗·奕山换来了英军不入城的功劳,但给了自己一个“不战而赎城”的骂名。

伍秉鉴做行商43年,当行商首领30年,此时的伍秉鉴心灰意冷,《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在1843年下令行商偿还300万银元的外商债务,而伍秉鉴一人就承担了100万银元,一代世界首富伍秉鉴在内忧外患中溘然长逝。终年74岁。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