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纸币上的茶文化,涨知识了!

2018-06-29 02:19    

早在元明清,直至民国时期,由于茶叶生意的繁荣,逐渐衍生了茶庄、茶票和中国丝茶银行,并发行了代茶币。在明清时期,茶票是当时官府发给茶商的运销执照,但后来就渐渐消失了。清咸丰年间,福建福安茶市初兴,对外贸易使茶商积累资金,增进见识,先后发行小额的茶银票,弥补了当时小额银币流通量不足的缺憾。

茶银票不仅可在同号茶行、钱庄兑换银元,在茶产地的市面上也可流通,便于找零、买卖、雇工、采茶工资等结算,利于茶行经营。茶庄票也叫“字号票”,是茶庄的一种代用币,也是茶庄主人身份的象征。只有茶庄发展到一定规模,且有一定回收、兑付银元的能力,有信誉,才能发行茶庄票。这些纸币与茶人茶事关系密切,形成了特殊的福安纸币茶文化。

福安被称为红茶的故乡,是坦洋工夫红茶主要产区。据史料记载,自光绪六年至民国二十五年(1880年—1936年)的50余年,坦洋工夫每年出口均上万担。坦洋街长一公里,设茶行36家,雇工3000余人,产量2万余担。因为茶叶市场需要大量的小额钱币结算,“同泰春”茶行发行壹角茶银票为横版印刷,发行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茶银票左方为当时英国议会大厦,背面为英文茶行名称,面额10分币的英文为茶银票底图;坦洋“泰兴”茶行发行壹角拣工暂用票,为现存最可体现茶行专为支付拣工发行的茶银票,票面正中间有一中式建筑,风格与闽东古民居相似。票面右边框中间留白,竖印“拣工”二字。

民国时期,福安产茶区交通运输不外是两种途径:一条是旱路,沿山走势,弯弯曲曲,走的是一条人行道,主要是靠肩挑手提;另一条是水路,沿富春溪向上往岩湖、溪东、长汀、东昆、龟岭到社口,向下直通赛江、下白石。这些水运发达的村庄,自古以来是重要茶产区及运输销售码头、集散地,都设有茶庄。

当时,福安全县共有登记茶商号67家,许多茶庄都发行茶庄票。福安茶银票同钱庄票最大区别为,茶银票正反面均无当时民国政府发行的同值角币或银币排列图案,而且面值较低。而钱庄票一定有等额的角币或银币图案,分布在正面或反面,票面从壹角到数元不等。当时,钱庄为茶银票的流通带来了通兑的便利,钱庄主人有的为大茶商,也有的季节性从事茶叶贸易。

1928年,东昆村(今属福安市潭头镇)发行“协升昌”号茶庄票。1934年是闽东苏区的鼎盛时期,福安县苏维埃政府征用已停止使用的“协升昌”号茶庄票,在票面的右边加盖“福安中区苏维埃政府代兑”11个字,并作为“钞票”使用。抗战时期,辅币不足,当时的中国钞票公司也曾印制有茶流通券,使用范围可达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湖南和湖北七省。

1949年后,随着国家金融体系的建设,用以茶叶交易的“提货凭证”也就慢慢退出了市场。这些茶银票,如今被人们当珍品收藏着。(来源:华龙网)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