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教育 >正文

高淑云:培养具有设计未来能力的学生

2018-06-30 08:08    

校长高淑云

“以往教师告诉学生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应该怎么做,而今天则要求教师启发学生,世界可能是什么样子的,应该怎么想,可以从什么地方获得知识。这就是传授知识向启发智慧的转变。”谈到作为新区学校的改变,长春高新第一实验校长高淑云如是说。

从事教育事业33年之久的高淑云,一直用“敬业、务本、爱生、奉献”这八个字严格要求自己。在教育教学的路上,她且行且思,且悟且进,对教育有自己的教育哲学。

高淑云说,教育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要顺应时代潮流,主动积极,推进教育模式的创新和改革。面向21世纪的中国学生发展注重核心素养,为课程改革指明了新方向,为教学研究注入了新内容,为教学评价阐明了新思路,为教学管理提出了新挑战。伴着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热潮,在新区的引领下,学校以全面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目标,扎扎实实,逐步和稳步向前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校长对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校长的办学思想代表着一个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决定着一个学校的办学层次。要实现对学校教育思想上的领导,要求校长要有自己的战略定位能力,有将多年办学经验上升到理性认知的能力。

“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适应未来社会要求,学生应具备哪些核心素养呢?学生要有设计未来、规划未来的能力,这是新时代下,我们在培养学生时要仔细考量的理性目标。”高淑云说。

学校教学改革既要高瞻远瞩,又不能脱离学校实际。伴随着这一目标,在学科课程规划上,既要做到保证学生全面发展,还得让孩子喜欢。要以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改善课堂教师教与学生学。高淑云与全校教师共同研究学生需求,探寻课程适合学生之道,对学科课程进行二次开发。“这是对国家课程进行‘生本化’整合的一条重要途径,使国家课程更加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情感需求,学生们兴趣足了,自然就轻松了。从而真正实现课程从学科本位发展为育人本位,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每门课程都肩负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不可或缺的独特使命。在调研中发现,学生幸福感的第一来源是“丰富多彩的活动”,将活动课程化,保障学生活动的权利,成了必然选择。高淑云说,我们针对学生的需求,学校开发了社团课程、节日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等一系列学生多元选择的活动课程,还有如班会课程、安全体验课程、国旗下讲话课程、主题教育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等,活动课程大大提升了学生校园里的幸福度。如今,高新第一实验学校的学生们在喜欢的课程影响下,在实践与探究里,幸福快乐地成长着。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21世纪基础教育共同关注的热点专题,而课程则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高淑云说:“我们需要不断借鉴、思考、实践、总结如何在课程目标、标准、实施等环节中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

(林凯/文 赵毅亮/摄)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