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大V观点 >正文

苏-35暗藏绝招,对中国三代、四代机发展意义重大

2018-06-30 15:48    

近日,中国购自俄罗斯的5架苏-35战斗机到货。自此,中俄24架苏-35三代半重型战斗机交易已交付14架。

时至今日,大家仍为中俄此项交易议论纷纷,由于苏-35相较歼20客观存在代差,因此在歼20、歼16已批量服役的情况下,为何还要引进苏-35,确实难以理解。

是为了获得117S发动机、矢量推力技术,还是继续采取逆向工程方式,彻底吃透苏-27升级后超强的气动和飞控技术?实际上,这些都未必没有可能,但除此之外,苏-35还有一项绝技,值得中国学习借鉴!

第四代战斗机最大的特点是隐身,其次是超机动、超巡、态势感知。苏-35超巡肯定是无法实现,但超机动能力绝对冠绝四代以下各型战机,与四代机也可一战;态势感知能力取决于航电,在原理上可以向四代机看齐。算起来苏-35最大的差距就要算隐身了,其庞大的身躯和进气道设计,不可能实现更多有意义的隐身,能与隐身战斗机有效对抗就成为未来生命力的关键。

反隐身的第一要务是探测,隐身时代的空中对抗,关键在于大家都隐身了,彼此不透明。但非隐身战斗机对隐身战斗机是单向透明的,因此苏-35在隐身时代的生命力只能从双向透明入手,至少要把迫使隐身战斗机的透明度增加到有意义的程度,而这正是苏-35有别于俄系之前战机的最大特点。这里,苏-35一方面依靠“雪豹”-E相控阵主动电扫雷达,显著加强了探测能力;另一方面,苏-35创新的采用了机翼前缘L波段雷达,对于反隐身更有特别意义。

当前世界上各国战斗机,火控雷达都安装在没有遮挡的机头位置,一般只能覆盖机头前方120度的视野,且雷达天线尺寸受限,要想获得足够精度,只能采用较高频段或较短波长,因此隐身战机机载火控雷达通常采用厘米波X波段。

而苏-35的机翼前缘L波段机翼雷达,反隐身能力虽然不及米波,但在物理原理层面上已经更加有利探测隐身目标;而且L波段波长较大,更适合远距离传播,其探测距离更远;同时,机翼前缘雷达的视野扩大到全部前半球,从机头120度扩展到机头180度。由此,机翼前缘雷达可以和机头主动电扫雷达一起,形成有实战意义的反隐身探测能力。

有消息称,中国航空工业雷达所首创了机载风冷二维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这一技术的核心是共形有源相控阵雷达应用了高效风冷散热技术,成功解决了配装PD雷达战机不能原位直接换装有源相控阵雷达的世界性难题,为战机和导弹更灵活的安装共形雷达提供了技术方案。

共形有源相控阵雷达的优点在于,它的天线不再限制为机头装置的单一天线阵列,能够在机身各个位置,包括侧向机身外表、宽度极大的机翼前缘正面等布置有源相控阵T/R收发组件,可以将多个雷达天线布置到更大的间隔上,令整体探测能力显著提升。

由于中国国产歼11、歼15、歼16系列仍在持续改进生产,在可预见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它们仍将是中国海空部队的空中主力,在隐身能力、超巡能力难以有效实现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学习借鉴苏-35战机的机翼前缘雷达技术,结合国产共形雷达技术,将对中国国产三代机的改进提升,四代机的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