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敦刻尔克战役希特勒的愚蠢命令?看过后你就不会这么认为了

2018-07-02 15:59    

在惨烈血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位于法国东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港口小城敦刻尔克,曾经进行了一场历史上大规模最大、最成功的军事撤退行动——"发电机行动"。

此次行动使英国及法国得以保住了大量的兵力,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令希特勒入侵英伦三岛的“海狮计划”无期限搁浅,德军在占据了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为何会出现这种战果?

1940年5月10日清晨,德军136个师在3000多辆坦克的引导下,绕过马奇诺防线,以A、B两个集团军群进攻比利时、荷兰、法国、卢森堡等国。

德军的主攻方向选在左翼的A集团军群,利用其强大的装甲部队,开始横扫西欧。当时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等联军,在这条防线上也拥有147个师、300多万的军队,兵力与德国实力相当。但英法联军的防线,在德国机械化部队的快速攻势下,迅速崩溃。

1940年5月21日,德军直趋英吉利海峡,将近40万英法联军围逼在了法国北部一条狭小地带,此时英法联军只剩下敦刻尔克这个小港作为海上退路。

敦刻尔克港口地势低洼,是个极易受到轰炸机和炮火持续攻击的目标,如果这四十万联军不能从港口撤退,在德国强大炮火的打击下,他们将面临全军覆没的后果。因此,英国政府和海军发动了大批船员,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来营救这支已经落入虎口的军队。他们最初的计划是力争救出三万人,然而这支杂牌船队在一个星期左右时间里,竟奇迹般地救出了三十三万五千人。

当时德国军队已经从西、南、东三个方向逼近了敦刻尔克,而德军最近的坦克离这个港口仅有10英里。1940年5月24日,德军却接到了希特勒亲自下达的停止前进命令,希特勒的这一命令使德军的一些将领们大惑不解,古德里安更是仰天长叹,在敦刻尔克本已唾手可得之际,却被命令停止前进,转而由德军空军进攻。希特勒的这一命令,后来引起了无数军迷的争论,也被很多军史学家认为,这是希特勒在他所有独断专行、干涉军事指挥中一个最愚蠢的命令。

然而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在经过诸多的军史档案解密之后,我们大概是冤枉希特勒了,他之所以下了这道看似愚蠢的命令,可能也是无奈之举。

首先德军的主攻方向选在马奇诺防线的北端--曾被视为是坦克无法通过的崎岖而森林密布的阿登山区。从开战时的5月10日,到5月24日接到停止进攻命令,德军的装甲部队已经过半个月的鏖战,坦克的燃料和弹药即将消耗殆尽,因为德军是从阿登山区发起的进攻,崎岖的山路令后勤供给不继,协同作战的步兵也被远远地甩在了背后。更令希特勒担忧的是德军装甲部队的体能已经到了极限,试想一下,开着坦克跋山涉水,穿越密布的森林,须知开坦克可不是开宝马,即使是宝马开上半个月也受不了,何况还得边前进边作战。

第二就是作战的地域和条件,前面已经说过,敦刻尔克地势低洼,河道纵横,根本就不利于装甲部队作战。希特勒敢于发动战争,他的本钱就是德军的装甲部队,据二战后的资料显示,到二战后期的德军共有不到50个装甲师,其中有一半是有名无实,并不具备战斗力。

在战争初期的1940年,德国只有11个装甲师,这里有一个最好的证明,就是希特勒的元首大本营卫戍司令官,爱将隆美尔曾多次请求指挥一个装甲师,希特勒犹豫了很久,才让隆美尔指挥了第七装甲师,由此可见,希特勒是如何珍爱为数不多的德军装甲部队了。希特勒在下达此命令之前,曾征求了A集团军群司令部的意见并得到他们的同意,而且在4月26日,希特勒又下达了恢复攻击的命令,缺少支援、疲惫不堪的德军果然没能突破英法联军的防线,反且遭到了英国装甲部队的反突击,由此可见,希特勒的担忧不无道理。

第三就是来自背后危机,镇守“马奇诺”防线的精锐法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法国陆军号称是“欧洲最强的陆军”,其精锐几乎都布防在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上,而这支精锐自战争开始却未受到丝毫的损失。如果在敦刻尔克的英法联军陷入绝境后,这支精锐的法军不可能见死不救,这种事即使是法国人肯干,他们的盟友英国人也不会干。

现在希特勒就陷入了一个艰难的抉择,如果想要全歼敦刻尔克的英法联军,那就将面临着被精锐法军抄后路的危险,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被“掏肛”。如果既要吃掉敦刻尔克的敌人,又要对付马奇诺的法军,那就只能延缓攻击的日期了。

抛开二战的政治意义不说,只论军事素养,希特勒作为统帅,他需要考虑都是整个战争的全局,而不是一场局部战役的得失,应该说这也是帅才与将才的区别之处。此时法国北部地区的战局已经明朗,但法国的中部、南部还未征服,希特勒的目标也不仅仅是征服法国,而是整个欧洲。

所以,他没必要毕其功于一役,而且经过之前的战斗,德国有限的坦克已经损毁不少,如果在这样硬拼下去,后边的仗还打不打了?拿什么打?再加上他的老战友,德国空军元帅戈林信誓旦旦的保证,因此,才会出现了那道“愚蠢”的、令许多人不解的命令。希特勒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者,给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其失败是必然的结果,但就敦刻尔克战役中的这道命令来说,还是符合当时战局形势的。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