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连特朗普夫妇都赞叹有加的故宫,鲁迅为什么不写?

2018-07-02 16:04    

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8日下午在故宫博物院迎接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夫人梅拉尼娅。到达北京后的第一站,特朗普来到北京故宫

特朗普夫妇在恢宏庄重的太和殿广场合影。

特朗普沿着故宫中轴线,依次参观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习近平沿途向特朗普介绍故宫的历史、建筑和文化,特朗普频频赞叹。

在紫禁城中最大的戏台畅音阁欣赏京剧表演

在建福宫出席国宴(成为首个被安排在故宫内正式用餐的外国元首)

在宫中独树一帜的百年西式建筑宝蕴楼里喝茶

两国元首夫妇先后观赏了钟表、木器、金属器、陶瓷、纺织品、书画等文物修复技艺展示,并共同观看了珍品文物展。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邀请特朗普夫妇体验书画装裱工序的关键环节——托画心。

总体感觉,特朗普普大叔在我们习主席强大厚重的气场面前,感觉都收起了锋芒,表现的还真像个总统呢!!!

既然故宫对中国人、外国人都有的如此巨大的吸引力,它就像一个你不曾游览也好像是去过的地方,这样巨大的存在,在北京生活了十四年的鲁迅,似乎极少在他的文字里提及故宫,如果这基本上是个事实,那又是为什么呢?

从一九一二年来到北京,直到一九二六年南下厦门,鲁迅在北京的生涯应当离不开故宫。他是教育部的“公务员”,是一个对历史文献有着浓厚兴趣和深厚学养的人。故宫,这个珍藏着无数珍宝的地方,鲁迅怎么可能没感觉?

然而,翻开鲁迅日记,满眼看见的是“留黎厂”三个字,极少能找到“故宫”一词。十几年里,鲁迅去琉璃厂的次数应当仅次于他去教育部上班的次数。但还真不知道他是不是认真地、彻底地逛过一回故宫。

鲁迅显然不是一个对旅游有多大兴致的人,他自称“我对于自然美,自恨并无敏感,所以即使恭逢良辰美景,也不甚感动”(《厦门通信·致许广平》)。但他对人文踪迹,又有多少游览的热情呢?似乎一样不高。你看他说到长城,认为这建筑根本挡不住胡人的侵略,只是让无数民众付出艰辛。所以,他在题为《长城》的文章结尾,喊出了“这伟大而可诅咒的长城”。

再看他谈杭州一景雷峰塔,恨不能让这压抑了美好爱情愿望的建筑彻底倒下,但他对故宫,却似乎连这样的“批判”文字也不曾写过。他究竟是怎么想的?

鲁迅肯定是进过故宫的。粗翻鲁迅日记,一九一六年九月十日,记有“同三弟往益昌,俟子佩,饭后同赴中央公园,又游武英殿,晚归”。而武英殿就位于故宫西华门内,是李自成登基处,也是多尔衮的办公场所。一九一七年十月七日,是个星期天,这一天,鲁迅“上午同二弟至王府井街食饼饵已游故宫殿,并观文华殿所列书画,复游公园饮茗归”。至少这两次,鲁迅分别陪自己的两个兄弟,“逛”了两次故宫。一九二年,鲁迅日记里明显多了一个去处:午门。仅在四月下半月就去了八次。一直到这一年的十一月,鲁迅有多次“往午门”的记录。

原来,他是到午门上“晒书”的。据《鲁迅日记》注释,鲁迅多次前往午门,是为整理德国商人俱乐部“德华总会”藏书。因为德国在欧战中战败后,上海德国商人俱乐部所藏德、俄、英、法、日等文书籍由教育部作为战利品接收,堆放在午门楼上进行分类、整理。鲁迅参加了这项工作,负责审阅德、俄文书籍。

关于此事,鲁迅曾经在《记谈话》中做过表述,“教育部得到这些书,便要整理一下,分类一下。”“当时派了许多人,我也是其中的一个。”而此事的最后结果,是“对德和约成立了,后来德国来取还,便仍由点收的我们全盘交付”。而这次“漫长”工作对鲁迅来说倒有个意外收获,就是他因此翻译了俄国作家阿尔志跋绥夫的《工人绥惠略夫》。鲁迅之所以从中挑选此书翻译,是因为他觉得书中所讲尽管是俄国的事情,“但奇怪的是有许多事情竟和中国很相像。”

鲁迅对宫殿类、招牌式的建筑似乎有一种本能的抵触,这与他向来的历史观和社会观紧密相联。一九二七年,鲁迅写过一篇叫《谈所谓“大内档案”》的杂文,文章虽是记述清宫留下的“档案”整理过程,但其中明显语含讥讽,对“大内档案”的量以“麻袋”统称,对整理的场景也暗含讽刺:“从此午门楼上的空气,便再没有先前一般紧张,只见一大群破纸寂寞地铺在地面上,时有一二工役,手执长木棍,搅着,拾取些黄绫表签和别的他们所要的东西。”

鲁迅见此情景,一定会联想到故宫的,没错,他在文章里确也这么说了:“更何况现在的时候,皇帝也还尊贵,只要在‘大内’里放几天,或者带一个‘宫’字,就容易使人另眼相看的,这真是说也不信,虽然在民国。”很显然,鲁迅这里的“宫”是泛指代表皇权的宫殿,但此说应当是身处故宫而发的感想。

在此文结尾,鲁迅另有感想:“中国公共的东西,实在不容易保存。如果当局者是外行,他便将东西糟完,倘是内行,他便将东西偷完。”

回想鲁迅一以贯之的思想和文章,他之所以不写故宫,是因他对封建皇权的态度所决定的。他虽没有“正面”写故宫,但故宫里的人和事却常在笔端。

比如对乾隆,认为他是“深通汉文的异族的君主”,“清的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个,尤其是后两个皇帝,对于‘文艺政策’或说得较大一点的‘文化统制’,却真尽了很大的努力的。”

对于清皇帝通过“文字狱”来驾驭汉人思想,鲁迅更是深恶痛绝,极尽言辞批判之功。对清代钦定《四库全书》而故意按照统治需要删减内容的做法,鲁迅一样不放过,揭批之辞时有所见。

此外,对慈禧、溥仪等人物,鲁迅也时在笔端表示自己的不以为然。

以鲁迅这样对中国历史有着深切的关注,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厚学养,对艺术珍品有着浓厚兴趣的人,故宫,却并没有成为他笔下的谈论对象。

仔细想来,鲁迅思想上认定皇权的主要作用是对百姓的奴役,他不会为之送上赞辞;清朝统治者以“文字狱”控制人们思想的做法也让他深为痛恨。

其次,故宫这个庞然大物里演绎了太多历史,而其中又容纳了太复杂的“古物”,他也不能一言以蔽之地去否决它们的价值。

再其次,鲁迅似乎并不喜欢写作上的“宏大叙事”,故宫自然也就很难在形式上进入鲁迅文章。

因此,仅从作为作家的鲁迅这一角度看,故宫,逛起来美不胜收,丰富驳杂,写起来恐怕人人都会感到难度极高。

深藏不露的故宫,可真不是容易“叙事”与“抒情”的对象,倒不若天安门的单纯与激昂来得更方便些。

··关联阅读··

《鲁迅还在》

作者者:阎晶明

美编 | 柔然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