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情感 >正文

立冬,一首淡泊端肃的歌谣

2018-07-04 20:12    

立冬,一首淡泊端肃的歌谣

文/吕秀彬 诵/芳馨

一夜流霜,洗去了晚秋的铅华,清晨起来,地面上已经铺满厚厚的翠黄,镀了一层薄薄的霜,好像半老徐娘搽了些淡淡的粉底。掬一口河里的水,凛凛的,洌洌的,把我的手冻成紫芽姜的模样。袅袅的雾气萦绕在河面,荡漾着迷离,隐去了在水一方的伊人,缦立远视的伫望。

岸边的水藻,不经意间,已经凝结成一层浅浅的冰凌,亮亮的,莹莹的,仿佛是立冬捎来的名片。

莽莽苍苍的原野,弥望的是初生的麦苗,青色连天,仿佛为大地母亲,铺了一层绿意融融的地毯。阡陌纵横,零星点缀着的野菊,又像是在地毯的绿波里,撒落些锦簇的花朵。

收割后庄稼的秸秆,被农人簇拥在田间地头,岁月已经拧干了它们绿色的血液,枯槁着,翠黄着,却坚强地站立成活着的模样,任冬的冷风,肆意地吹打着。

而芦花,早已在风的音符里,纷纷扬扬地飘落成诗意的雪花,撒落在田野里,为麦苗浅浅的绿,装点着浅浅的银妆。飘忽着在田野里觅食的喜鹊,喳喳地唱着天籁,黑白的影子,写意着冬的静默中的灵动。

村头一块空旷的场圃,却在进行着一场隆重的冬的祭奠。案几之上,摆设着丰盛的祭品,村里年长的老人,虔诚地点燃几炷用红纸包裹着的大香,青烟袅袅,香气馥郁,几位穿着仿古服饰的祭祀人,边做着法事,边喃喃祈祷。这种盛行于立冬的祭祀仪式,源于古代帝王们立冬的大典。那些为国捐躯,或者建过功业的圣贤功臣们,往往是祭奠的对象。

冬祭发展到今天,展示更多的,是农人们祈福求安、风调雨顺的一种美好的梦想。祭奠过后,那些久久等待的人们,就可以津津有味地欣赏着土得有些掉渣儿的社戏,如玩旱船、地方戏、工鼓锣……随着炮竹的响起,立冬的祭奠,就浓墨重彩般地达到了高潮。

立冬的午饭,家家户户吃的都是饺子。饺子在我们这里,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弯弯顺”,就是万事如意的吉祥。当然,饺子与“交子”谐音,总是在时令首尾相接的时候食用,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寓意。

晶莹皮似玉,馅美咽生津。

椒醋辛酸拌,度量限逸沉。

蒜姜和荤素,缄口品揪心。

饺子含禅意,食中蕴道深。

这首咏唱饺子的诗歌,千百年来,让多少对来年怀有好梦的人们,口中生津,心旌摇荡。

立冬后的太阳,没有了秋阳的和暖,轮子却好像被鞭子赶着,跑得飞快,刚过了正午,就向西山沉沉地坠去。远方的村落,就依依地升起缕缕炊烟,淡淡地弥散着,款款地融入淡蓝色的山岚。

当天上的星星挑着灯笼,点亮冬的深深的夜空时,像星星一样的万家灯火,也次第地点亮了村落。初冬的夜,寒冷着,柔柔的灯光却温馨着,人们喜欢在立冬的夜晚,和家人聚在一起,架起明炉,一边涮着羊肉,一边品着美酒,一边甜甜地欣赏,着家院里堆砌的高高的粮囤。

人们欢笑着,笑声如暖暖的潮水,在初冬的夜里荡漾;酽酽的酒香醉了村民,醉了村庄,醉了入冬的第一个美美的夜晚。

今晚有约,让我们一起倾听,立冬,这首淡泊端肃的歌谣……

作者:吕秀彬,中国民进会员、江苏作协会员,出版散文集《在水之湄》、《古镇的记忆》。现执教于江苏省板浦高级中学。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