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日军用毒品刺激未成年士兵参与自杀式袭击

2018-07-04 22:43    

本文作者:萨苏,名弓云,著名军史专家、问题专家。曾兼任《环球时报》驻日本记者,现回到国内工作。他曾出版过《国破山河在》、《尊严不是无代价的》、《退后一步是家园》、《京味九侃》、《中国厨子》、《嫁给太监》、《梦里关山走遍》、《与"鬼"为邻》等书。

在菲律宾航渡作战中,麦克阿瑟的旗舰纳什维尔号被撞中,麦克阿瑟本人险些丧命;战列舰新墨西哥号舰桥被撞,许多高级将领阵亡…… 菲律宾战役中,出动的日军自杀飞机命中率达到出动飞机总数的26.8%,带着火焰迎面飞来的自杀飞机成为许多盟军官兵的梦魇。自杀飞机本质是一枚由飞行员制导的有人导弹,而且无需返航,因此命中率高且即便负伤也能完成任务,这一点明显让已经焦头烂额的日本陆海军军头们看到了将战争拖延下去的希望。

受困于汽油和飞机不足,日军飞行员的素质每况愈下。于是,本来仅仅是为了救急组织起来的“特攻”,很快成为日军的标准战术。大批日本飞行员和飞行学校的学员被组织起来,组成一个个名称华丽的自杀攻击部队,以“集体加入特攻”的方式投入对盟军的作战。他们被统一称为“神风特攻队”。这一名称来自于联合舰队参谋猪口力平,含义是期望这些自杀部队如忽必烈时代佑护日本的“神风”一样挽回战局。1274年和1281年,蒙元大军曾两次试图登陆日本, 但都因台风造成巨大损失而失败,日本人将这两次台风称为“神风”。

1945年3月16日,太平洋战争最后一次决定性战役 -- 冲绳战役打响,深知此战含义的日军调来了大批飞机,以“菊水”为代号,发动了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绝后的大规模自杀攻击作战。日本陆海军中一时掀起了一股自杀战的狂潮。日本海军开发了人操鱼雷“回天”,陆军则把汽艇装上炸药命名“震洋”;积极支持进行自杀攻击的宇垣缠中将除了不断督促部下出击送死之外,还全力推动专门自杀飞机– “樱花”的开发和使用,这种日本第一型喷气式飞机竟然被用于自杀,令人哭笑不得;连日本海军旗舰,世界最大的战列舰大和号也携带单程燃料出击冲绳,进行自杀攻击。

今天,在日本九州的原日军航空兵基地知览,仍保留着一座“特攻队员”纪念馆。里面保留了大量当年自杀队员的遗物和遗书,照片等展品,处处渲染着自杀队员们的“忠贞”,“勇敢”,“纯洁”和“一机换一舰”的豪情。甚至,日本有人还籍此以挂羊头卖狗肉的“和平目的“试图在联合国将其申遗。然而,这是当年自杀队员们的真实写照吗?

跟踪当时的历史资料,走进真实的自杀队员中,会感到完全没有这种渲染的色彩。

真实的自杀队员,其平均年龄只有十七岁,大多数是未成年的少年。他们在青春刚刚开始绽放的时候,便和罗马斗兽场中的角斗士一样成了祭坛上的牺牲。以笔者所见,他们中那些幸存到战后的人员,在回忆文章中没有一个用正面的眼光看待这种残酷的战术。没有返航的油料,没有降落伞,“樱花”那样的专门自杀飞机一起飞起落架就会脱落。。。。。。在当时,他们只是无法反抗自己的命运而已。甚至,战后日方的报道还披露了一个惊人的事实– 在自杀战中,日军普遍给年轻的自杀队员服用兴奋型药物甲基苯丙胺–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冰毒”,以毒品使他们在作战中消除对死亡的恐惧,陷入疯狂。日军生产的这种毒品如此之多,以致于战后流入社会,造成大量犯罪,这就是曾令日本社会谈虎色变的“觉醒剂”。

而这些自杀队员生命的价值,在军事意义上并没有看起来那样大。在战争中,盟军很快找到了对抗自杀飞机的手段– 他们一面在舰群外围配置舰只,组成早期预警雷达圈,以便尽量远地派出截击战斗机,将训练不足的自杀机“菜鸟”截杀空中;一面大量使用刚刚研制成功的无线电近炸引信,使高射炮的威力倍增 -- 当然也有副作用,这种引信只对金属有反应,对早期木头和帆布造成的飞机全无作用,结果冲绳战役中一些日军这类老式飞机的自杀攻击造成了意外巨大的损失。这些都大大遏制了日军自杀战的威力。随着战损的下降,盟军官兵们也能够对原来感到恐惧的自杀战打趣了,他们把日军寄予厚望的“樱花”自杀飞机戏称为“八嘎弹”,即日语中的“混蛋”。

日军内部也有人悄然进行研究,发现自杀飞机的攻击力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大。这是因为那些被作为一次性消耗品的新飞行员训练不足,在撞击的最后时刻通常会因人体本能实施闪避,造成失的或仅撞中盟军军舰的次要部位。军舰本身是一个浮箱,只要不是正中要害,对大多数撞击都能起到一定缓冲作用。能在最后一刻笔直插入战舰甲板的多半是心理素质过硬的老飞行员,而他们在日军中本就是凤毛麟角,数量极其有限。在冲绳战役中,尽管日军先后出动将近一千五百架自杀飞机,但没有能击沉任何一艘战列舰和正规航空母舰,最大的战果不过是改装而成的护航航空母舰而已。特别是参战的英国航空母舰,其第一层甲板即飞行甲板都是带装甲的,自杀飞机撞中后通常只能造成一个凹坑(这也使战后所有新造航空母舰,包括我国的辽宁舰全部采用了这种设计)。实战中,一条名为拉菲号的美军小型驱逐舰遭到二十二架自杀飞机的攻击,被撞中六次,仍得以安然返航;宇垣缠组织“樱花”自杀机队的第一次出击还没有进入攻击距离就全军覆没;进行最后突击的大和号刚出丰后水道即被击沉……大多数自杀队员只是白白送掉了性命。

虽然“神风特攻队”中不乏狂热的武士道徒,也不乏被长官忽悠得热血沸腾的少年,但随着战场上的节节败退,越来越多的自杀队员们开始怀疑甚至抵制这种枉死的命运。日本战后幸存战绩最高的王牌飞行员坂井三郎,也曾被勒令发动自杀攻击。他在出击中依靠经验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以他们驾驶的轻型零式飞机,即便撞中敌舰也不过是“烧一阵就完了”,根本无从改变战局。想到随自己出击的不过是一群孩子,坂井最终选择了当时被认为十分屈辱的率队返航。落地之后,站成两行的地面人员个个板着面孔,没有一个人和曾经的空战英雄说话,但坂井始终认为自己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事实也证明正是他的决定挽救了这一批年轻人的生命。

尽管冲绳战役持续到了六月底,但六月二十一日进行第十次“菊水攻击”之后,日军再也没有组织新的大规模自杀攻击– 显然连日军上层也明白,自杀战并不能使帝国起死回生。而随着8月15日的无条件投降,在日本本土进行训练的大批自杀队员终于得以幸存下来,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

日本以自杀队员为主题的“申遗”没有获得国际社会的支持。一名曾在冲绳美国军舰上服役的军医詹姆斯.金的回忆或是对这些年轻人命运的最贴切注脚。战斗中,一架日本自杀飞机没有撞中目标直冲海面,人们惊讶地发现,已经破碎的飞机残骸中,飞行员居然还活着。美军救起了这名已经折断了双臂,只有一丝气息的日本少年,并把他送到了军医面前。面对肢体残缺,而且因为严重内伤而不断大口吐出鲜血的年轻飞行员,尽管金军医惊讶于他的生命力之强,但深知回天乏术。面对那张稚气的东方面孔,金忍不住俯下身子,将少年的残躯抱在怀中,作为对他最后的安慰。日本飞行员喃喃地重复念着几个单音节的字– “奥-卡-桑,奥-卡-桑,奥-卡-桑……”,终至声不可闻,离世而去。

“‘奥-卡-桑’,在日语中,是“妈妈”的意思。原来,这个孩子在最后时刻,是呼唤着自己的母亲。”金在为日本《丸》杂志写下这段回忆时这样结尾。

呼唤着妈妈死去的少年,如果能够复活,我想他会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去清算那些让他们送死的恶魔。

编辑:胡一舟

欢迎朋友们订阅近代中国!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