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育儿 >正文

你们最讨厌的“妈宝男”,是如何养成的?

2018-07-08 04:13    

作者:桦老师

上周写了一篇“女儿粘爸爸,不要妈妈”的文章后,很多妈妈都留言说“快写一篇儿子和妈妈的吧”。

妈妈和儿子的感情天然就很亲密,在有的家庭里,爸爸如果工作忙,很少陪伴孩子和妻子,这样妈妈和儿子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加亲密,妈妈喜欢亲儿子,抱儿子,晚上也在一个被窝里搂着儿子睡觉,而儿子也会表现出对妈妈的非常依赖。

这样的现象在单亲妈妈家里更加明显,比如有段时间引起热议的董洁和儿子顶顶,很多观众都觉得,这样的妈妈对儿子,不像妈妈,更像一个撒娇耍赖的情人,偶尔不被关注,不被理解就会生气……

还一直畅想自己和顶顶以后的两人幸福生活……

像这样过于亲密的关系,对孩子是好还是坏呢?

首先要说的是,在这种相处模式里,儿子充当了一部分丈夫和情人的角色,这对孩子来说是个不该承担的重负,对孩子也是十分不公平的。

当妈妈有了什么样的想法和渴求之后,孩子出于对妈妈的爱,他也会反馈给你相应的行为。也就是说,先是有妈妈希望儿子充当“情人”的角色的渴望,儿子才会表现得像个“情人”。

有的妈妈过于脆弱,将很多烦心的事情讲给儿子听,幼小的儿子就会表现得像大人一样想办法让妈妈开心,但是,对于6岁前的小孩子来说,扮演这样的角色会令他力不从心,一方面不知道该如何做,心里面很恐慌,另一方面他也会害怕,那个能给他力量和爱护的妈妈没有了,那个能给自己安全感和踏实感的后盾不见了。虽然他不想扮演这个角色,但是又怕妈妈伤心,只好负重上场。

如果想让孩子在健康的关系里成长,就不能让家庭中的三角关系倾斜,如果妈妈距离儿子太近,而离丈夫太远,或者无意疏远了丈夫,那么,这个家庭就会出现问题。正如我们上周说过的,健康的家庭关系一定要是正三角的关系,妈妈和儿子过于亲密的家庭,一定要注意夫妻两个人情感的建设和巩固,妈妈要和爸爸的关系拉近一些,而和儿子之间的距离疏远一些。

这样疏远不是爱的疏远,而是调整到更加正确和健康的距离。在儿子3岁之后,妈妈应该与儿子渐渐拉开距离,这也是性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环。幼儿心理专家指出:孩子,特别是男孩过于依恋母亲,会影响他的心理发展。3岁左右,孩子应该和父母分床,否则不仅会影响到夫妻间的感情,孩子的对外交往能力也不如其他独立性强的孩子,由此造成退缩行为、适应力下降。

在离婚率不断升高的现代,出现了很多单亲的家庭,孩子只和一方父母生活在一起。这样的家庭中,父母更要警惕不要让自己的婚姻生活伤害到孩子,尤其是那些妈妈带着儿子、父亲带着女儿的家庭来说,更要警惕不要让孩子成为自己的替代“配偶”。

如果单亲的父母不能和异性的子女做到有效的距离和分离,对孩子的一生都会造成障碍,尤其是会影响到孩子婚姻的幸福。比如,如果母子一直是“相依为命”,母亲已经把儿子当成了自己的“配偶”,当成了自己精神的全部寄托,儿媳反而像是一个前来插足的“第三者”,儿子被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对哪一头好都会得罪另一头,家庭生活很难和谐。

世界上有一种爱是为了分离,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妈妈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心理需要,也要考虑孩子的心理需要,就让他们在该分离的时候分离,在该独立的时候独立吧!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