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纪念石家庄解放70周年|克井陉,开国第一矿

2018-07-08 09:34    

如果说石家庄是“开国第一城”的话,那么井陉矿区可称得上是“开国第一矿”。矿区解放后建设的天户电台、沕沕水水电站等为后续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就等你们来了”

国民党井陉县政府人员被晋察冀军区部队俘虏。

1947年4月17日,井陉矿区先于石家庄解放。井陉南张村的郝拉文就曾经听一位参与了井陉解放的战士说过这段历史。

后来,细心的郝拉文将这段历史一点点整理成文章:一九四七年四月中旬,人民解放军向国民党军发起了全面攻势。在华北战场上,第一攻击目标,是军事要塞、交通枢纽——石家庄,并首先卡断通往山西的要塞——井陉关。四月十六日,解放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攻下井陉煤矿之后,十七日便马上围夺井陉县城——即现在的天长镇。

当时,井陉之国民党政权除少数地方武装力量外,正规军已经全部调往石家庄,这些一盘散沙的地方团伙,哪里是解放军的对手,只一天时间,县城即被解放军攻克。当日傍晚,县境东南的秀林、微水等处国民党武装的残余约三百余人,集结于秀林南河滩的东山上,以许应、杜昌英、康增选、张绵汉、杜秋林等人为首,组成了一支暂编流亡大队,推选许应为大队长,带领残余,星夜奔命逃至山西娘子关下,欲借助山西军队杀回井陉。无奈,驻守娘子关的晋系军堡垒遍布,戒备森严。根本看不起这伙残兵,不但不予援助,反而紧闭关卡,不允许在其地盘停留。流亡大队如丧家之犬,只能暂栖于地都、南峪一带,以强夺民食而苟延残喘。不久,娘子关解放,流亡大队不战自垮,作鸟兽散。所提头面人物,全都为解放军擒获或消灭。

近年来,随着对历史资料的整理,更多关于当年的文献记录被挖掘出来。2015年,红色文化学者王律发现了当年《晋察冀日报》的多篇珍贵战地报道。关于井陉矿区解放,《晋察冀日报》首先刊登的是胜利捷报《我军解放井陉矿区》:(新华社晋察冀前线十七日十九时急电)我晋察冀人民解放军一部于昨晚七时起向正太线东段井陉、获鹿两城,微水车站及井陉矿区发动自卫反击,经激战后于今日下午六时完全解放两城及全部矿区,同时解放其东至微水车站。按:井陉矿为华北著名矿区之一。一九四零年百团大战时曾为我晋察冀人民解放军一度解放。此次我军重临,该矿职工于炮火甫停后即蜂拥而出,纷纷协助我军恢复秩序,将完好无缺之器材物资一一点交于我民主政府。他们兴奋地说:“这些机器我们保护得好好的,就等你们来了。”

《晋察冀日报》作为解放区著名的大报,对井陉解放连续进行了多篇报道,这些来自战地的新闻报道无疑是最及时、最权威的,从文章中可以看出被解放的矿区群众的喜悦之情。

“井陉矿区已无战事”

近年被挖掘的珍贵史料还告诉我们,井陉矿区解放后两个小时就全面复工。王律说,《晋察冀日报》发表的第二篇来自井陉矿区战场的消息《解放后两小时井陉矿区全部复工》写道:(新华社晋察冀前线二十一日电)解放井陉之我晋察冀人民解放军继续扫荡矿区外围残敌,微水车站以北二十五里威州镇已于二十日夜被我解放,守敌三百余全部被歼。

前线记者评称:中央社直到二十日晚仍叫嚣井陉仍在国军坚守中。事实上井陉矿区已无战事,我军解放该矿后两小时,秩序即已完全恢复,五千矿工兴高采烈,立即复工。

井陉矿区恢复秩序、工矿企业复工,在当时是个重大利好消息。

退休后一直热心从事段家楼保护开发工作的井陉矿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延年介绍说:“史料记载,早在宋代井陉就有采煤的历史。清末,一些地主、绅商纷纷集资合股开办煤矿。但是,这些以民窑为基础开办的煤矿相继夭折。只有井陉、正丰这两个依靠中德官商势力投资兴办的煤矿得以生存发展。”正丰矿和井陉矿,在20世纪20年代曾双双入围民国十大煤矿。两矿的机械化和相关煤炭化工的发展,堪称中国近代工矿业的翘楚,并对石家庄城市初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点亮了西柏坡的电灯”

沕沕水水电站。

从1947年4月之后,作为全国第一个解放的大型煤矿,井陉矿区的煤、电、机器以及大量的技术工人有力地支援了边区的军工生产等工作。

井陉矿区的解放为后续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井陉煤矿一解放,就成立了晋察冀军区井陉矿区管理委员会,杨成武为主任委员,姚依林、漆远渥为副主任委员。王律说,从高规格的军管会就可以看出井陉矿区解放的重要意义。

为支援边区的军工生产,晋察冀边区政府决定把矿山的主要器材物资运往平山兵工厂,扩大军工生产能力。矿工们很快组成了550多人的运输队,把大部分的机器设备化整为零,昼夜不停,用马驮驴拉的方式运往平山。

在转移煤矿器材物资的同时,井陉、正丰两矿的一部分办公桌椅、生活用具也被运到了兵工厂和西柏坡中央所在地。之后,段家楼还成了培训南下干部的重要地方,为顺利接收和管理大城市培养输送了大批人才。

矿区历史专家张延年介绍,井陉解放后成立了机械厂,生产迫击炮和手榴弹,太原战役时我军80%的军火就是这里生产的。1948年朱德总司令视察,就下榻在段家楼。从这里抽调技术员和设备,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在平山沕沕水建立了边区第一座水力发电站。从此,点亮了革命圣地西柏坡的电灯,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

党中央拨出黄金百两,在天户建成的解放区发射功率最大的电台,为党中央毛主席坐镇西柏坡,指挥三大战役,解放全中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矿区宣传部长李建义说,矿区的红色文化承载着一段令人骄傲的历史辉煌,如今通过纪念矿区解放70周年,必将使革命先辈们的奋斗精神世世代代发扬下去。

链接

井陉的文物建筑

井陉矿区段家楼。

今年7月份,投资400多万元的石家庄市井陉矿区德式民国建筑群段家楼修缮工程基本完工。段家楼由时任北洋政府总理兼陆军总长段祺瑞投巨资兴建,是太行山地区规模最大的德式民国建筑群。它与天户电台等一起,见证、亲历了井陉矿区的解放。如今走过七十年,这些“老建筑”又在新时代焕发出生机。

迈入段家楼大院,一股西洋风韵扑面而来,与周边传统的院落交相辉映。

天户电台。

在井陉矿区天户村南的陶瓷厂大院内有一座破旧的建筑,它在解放战争以及之后的恢复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就是“天户电台”。

井陉矿区万人坑纪念馆馆长田宏生介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随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进驻平山后,为了配合飞速发展的军事形势,加强党的方针政策在国内外的传播,党中央决定在距西柏坡较近的地方新建一个功率大、发射面广的电台放射台。”选择井陉天户村是因为此处地势开阔,附近有煤矿、电厂,是建大型电台的理想地方。当时井陉矿区的工人从正太铁路上拆下铁轨,改造、焊接而成多座高达50米至65米的大铁塔,架设发射天线。《土地法大纲》颁布的佳音、三大战役的捷报以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喜讯,都是从这里传遍神州大地。

(燕赵都市报 记者 孙磊)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