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教育 >正文

再谈“鲁迅为什么要‘弃医从文’?”

2018-07-09 09:42    

【金巨林专栏】

再谈“鲁迅为什么要‘弃医从文’?”

图、文|金巨林(安徽省寿县正阳中学教师)

最近我带着学生在读《朝花夕拾》,讨论到鲁迅“弃医从文”的话题。

鲁迅为什么要“弃医从文”?答案似乎很固定:鲁迅觉得医术只能拯救人的身体,文学可以医治人的思想;而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思想——鲁迅先生就是想利用文学的力量改变中国的国民性。

鲁迅决定“弃医从文”的时候,中国的国民性如何?为什么要改变?

从《藤野先生》一文可知,鲁迅是1902年到日本留学的,他先是在东京学习,因为见到的“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不学无术,实在令他失望,所以选择到偏远的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去。他的选择其实是一种躲避,他不愿与那些“清国留学生”为伍,躲开他们,到一个还没有留学生入学的地方学习,以图清净。

但他终究是躲不过的,因为他的心已经开始关注国民命运、国民思想,即便他把自己藏起来,他的思想也还是会痛苦着。在仙台,他强烈地感到弱国子民的自卑,即便那里有一个特别关爱他的老师藤野先生,他也还是会发出“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的感叹,再加上“看电影事件”,他从日俄战争中杀中国人的场景中敏感地意识到中国人的愚昧无知,他感到中国国民精神上的麻木是比身体上的病疾更为可怕的劣根,这劣根是非得靠文学才能医治的顽疾。

鲁迅是伟大的,他心里装着国家民族。因着对晚清朝廷的失望,他到日本留学;因着对中国留学生的失望,他又远赴仙台。他因看见而失望,因失望而逃避,但终于不能摆脱屈辱,终于不能忘却使命,最终,他完成了从逃避到直面迎接的转折,走上了“弃医从文”,改造国民性的道路。

今天,我之所以要“再谈”鲁迅的“弃医从文”,无非是一个引子,我是想借此说说我们国人当下的思想,说说读书的必要。当然,我不是鲁迅,现在的国民性也不像当年的愚昧无知麻木不仁。

那么,现在我们的国人都是怎样的光景呢?

前段时间,朋友圈里都在疯转一组题为《**出现活死人》的照片,其实就是形形色色的“手机控”“低头族”,或在公交车站,或在地铁站台,或在候机大厅,他们无时无刻不在低头玩弄着手机。还有人把玩手机者与大烟鬼的形象放在一起作比,那惊人的相似产生了触目惊心的效果,实在让人害怕。手机降低了我们的智商,手机退化了我们的骨胳,手机磨蚀了我们的锐气。

我们的国人玩弄着手机被手机操控的时候,其他国家的人都在干什么呢?我看过这样一份报道,说德国人无聊到只能看书了,德国的年轻人不喜欢胡吃海喝,不喜欢逛街狂欢,只喜欢看书,书是他们人际交往中最受欢迎的礼物。现在,如果你的身边有一个人整天抱着书在读,而且读到入神时,还会“微笑着,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你大约真会觉得他无聊吧?因为我们的环境中,真正爱读书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不读书,闲暇时,我们都在干什么呢?

“双十一”到了,又适逢周末,有的女人忙网购,忙追剧,忙打牌;有的男人忙聚会,忙聚餐,忙聚赌;孩子们忙作业,忙补课,忙游戏。——忙,成了中国人的特色。

其实,我们已经意识到如此忙碌的状态给我们的思想带来的问题了:亲人之间难享天伦,爱人之间鲜见温情,朋友之间丧失情趣。一个社会,当物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物质就失去了它原本当有的意义,人们对物质的追求渐渐沦为虚荣的攀比,欲壑难填,人心只会变得越来越空虚。人心空虚极易造成信任滑坡道德沦丧,各样的社会问题会接踵而至。

看看我们的身边,为什么那么多的空巢老人无人过问?什么那么多的问题儿童让人操心?为什么那么多的环境污染难以根治?为什么那么多的伪劣食品祸害苍生?

无数个为什么后面只有一个答案,我们看重了功利轻贱了文化。功利生浮躁,文化养德行。

文化从哪来?文化就在书本里。

今天,我之所以要“再谈”鲁迅的“弃医从文”,是因为我看到了当今中国文化的缺失。我是一名语文教师,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教师不单是要让学生考到分数,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得着教化;语文不光是传授阅读攻略答题技巧,更应当培养阅读兴趣阅读品质。

让我们都来读书吧!

(本文为金巨林老师原创投稿)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