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娱乐 >正文

国际电影节选片人:过于本土化或令华语片受局限

2018-07-09 21:53    

搜狐娱乐讯(uku/文 科明/视频)11月15日下午,在杭州举行的第四届浙江青年电影节上举行了一场主题为“明日之子:国际电影发展进程中的中国青年电影人”的论坛,著名电影监制焦雄屏主持了这个论坛,参与讨论的嘉宾包括来自东京电影节、多伦多电影节以及戛纳电影节“双周单元”的选片人。几位嘉宾就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的前景以及在中国电影发展过程中,青年电影人如何把握电影创作的方向等话题进行了讨论,也提出了中国电影近年来的本土化趋势对其在国际电影节上的表现带来的影响。

不久前,在刚刚闭幕的东京电影节上,中国电影《暴雪将至》成为热门话题,这也是近一二年来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取得的不错成绩。焦雄屏认为,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形象已经经过了“两轮”,2003年的《英雄》开始让国际电影市场更开始关注现代中国电影,而后的十几年时间,中国电影飞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成为世界的第一大市场也指日可待。曾经的华语片有着丰富的文化多样性,但现在已经变得更以市场为导向,中国的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中逐渐褪去以往令人惊喜的光环。

对此,多伦多电影节选片人、罗马电影节评审委员乔凡娜·芙维认为,中国电影变得更加本土化,就文化和品味来说,或许很难把中国电影介绍给更多国际观众。更多以中国本土为主题的电影,符合中国本土观众口味的电影出现,再现十几年间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的盛况。

戛纳电影节平行单元的“导演双周”选片人本杰明·伊洛斯则相对乐观,他认为中国电影的作品数量在不断增加,也存在相当大的潜力。作为东京电影节选片人的日本映画大师院长/教授石坂健治从同为亚洲电影人的角度赞同了本杰明·伊洛斯的看法,他认为正是应该将中国本土的理念传播出去,他认为国际电影节需要改变对中国电影产业的整体印象。石坂健治还提到,很多中国人住在日本,他们想要看一些中国的电影,就有一个公司举办了一个“中国电影节”。目前的东京电影节也增设了亚洲竞赛单元,每年都会有很多华语片参加这个竞赛。

对于商业市场对电影创作的影响,导演、制作人马昌从美国电影市场的案例提供了参考,美国的独立电影市场一直在艰难中生存,并终于在美国影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市场需要重新回到一个商业和书的平衡点。

参加论坛的青年电影人也就自己关心的不同问题提出了尖锐犀利的疑问。一位与会青年电影人提到华语独立电影在管控方面的处境,即如果没有取得公映许可证就私自送选国际电影节,那么相关的作品可能面临在国内上映的困境。对此,戛纳电影节的选片人本杰明·伊洛斯谨慎回答说:有时候需要稍微大胆一点,应该坚持自己的观点,如果有足够的才能和勇气,作品也是足够好,能够惹人注意,就大胆地把作品送给他们。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