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教育 >正文

手心手背都是肉?承认吧!95%父母偏爱孩子那5%在说谎

2018-07-10 03:44    

很多父母都忙于工作事业,对教养孩子不见得会言出必行了。但是,我们要给大家提出的就是,如果父母始终不能贯彻家规来规范各自的行为,家里将永远有争吵、冲突、意外。孩子们还会在父母的反复无常中,慢慢失去对父母的信任。

你想想,如果一个孩子在吃饭前偷吃零食,你纵容了他,但另一个孩子犯同样的错误你又惩罚了他。孩子们的行为有时被父母忽视,有时则受到惩罚,这将给人极度的不安全感。同时,这也让孩子开始轻视规则,认为它们不算什么。最后的结果是,孩子不是变得更懂道理,而是开始认为规则无用,只是权力的施予罢了。

因为孩子天生好奇心强,会做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所以几乎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大人教导正确的规范。有些时候,孩子们还会本能的显出自私,将自己放在中心位置,不允许其他人冒犯。做为他们的父母,就需要限制孩子们的某些行为,以教会他们如何相互理解,如何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说起来也许不可思议,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孩子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往往对其他孩子表现出一种令人惊讶的冷酷。

例如:在学校的挫折使小明常常失控,他回到家后挑衅弟弟和自己打架,却将弟弟打到手臂脱臼;当文琪的妹妹伸手想拿大家都很喜欢看的一本图书时,文琪开始责骂并追打妹妹;思萱一直想讨好姊姊,可是没有结果,愤怒的她为了让姊姊被父母惩罚,接连几天用小刀划破家里的坐垫来诬陷姊姊……。

当孩子们的行为偏离正确的轨道,必须被纠正的时候,父母就要给予他们一些明确的处罚。所有的处罚的目的都一样,是为了让孩子了解到错误和对他人造成的伤害,以及该如何弥补自己的错误。我们需要教会孩子的,并不是口头上的道歉,或者为了减轻惩罚的敷衍,而是发自内心的道歉,让下次不会再出现类似事件。

举例来说,我们前面提到的文琪,父母责备她向自己妹妹道歉的时候,如果只是告诉文琪要说抱歉,这并没有真正地触及到问题的实质。道歉虽然很重要的,但这件事情的根本原因在于,父母必须让两个孩子都知道文琪破坏了家规,还对别人造成了伤害。

父母可以这样说:「文琪,妳和自己的妹妹争夺东西是不对的,妳看看妹妹现在多伤心啊。妳认为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使她高兴起来呢?」

父母给孩子建议几种弥补伤害的方式。

「你认为,妳现在可以和妹妹一起来看这本书,妈妈讲一个好听的故事给妳们听好?」

或是「送给妹妹一个她特别想要的印章,让她觉得和姊姊非常喜欢妳。」

和孩子一起想办法来解决问题,比单纯的给予孩子惩罚更有效果。

做为父母,不仅替孩子订立规则,更多的责任在于帮助他们理解并接受这些规则。

有一点很重要,假使孩子之间出现了争打场面,父母也不要对孩子使用「恐吓」的方法来制止。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经验,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在小明马上就要打弟弟时,父母肯定会不由自主地加以斥责:「你敢动弟弟一个手指头,我就打断你的手和脚!」小明受到了惊吓,可能会大哭起来,也可能不会,但是他确实马上停止了即将要做的错事。

你或许会认为:「我没有时间来给孩子讲道理,但我绝对不允许他伤害自己的弟弟。」

但是我们仍然建议,父母在教导孩子时,最好不要使用恐吓的方法。为什么要这么要求呢?

道理很简单,如果恐吓可以起作用,也只是短暂的。

「恐吓」不能让小明去理解手足之间为什么不能互相欺负的原因,小明可能只会强化自己的想法:

「不能欺负弟弟,是因为比自己强的父母要求自己这样做。如果没有被父母抓到,那么和弟弟大打出手也是可以被接受的,只要下次逃避开父母的眼睛,自己就可以随心所欲处置比自己弱小的弟弟了。」

这也是很多来以体罚和恐吓为教育手段的家庭,教养出来的小孩反而「遇强则弱、遇弱则强」,以暴力处世的原因之一。

如果小明不是因为真的认知到自己犯了错而改过,往后还是会不断发生欺负手足或是欺负其他人的事件。他也有可能会做得很狡猾,让父母很难逮到他犯的错。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可以客观地教会孩子直接承认现状,例如,对孩子说:「我或许在某一方面不够优秀,但是我也有很出色的地方。」、「我和别人一样强,只是表现得不一样!」、「我可能暂时做不好那件事情,可是努力后或许可以成功!」、「我并不是一直在失败!」。

然后,父母就要帮助孩子寻找对策,用有力的行动和方式帮助孩子振作起来。事实胜于雄辩,当你带着孩子一起走出困境,孩子能明白,困难只是一时的,我们可以用许多方法战胜它,任何困难和挫折都不可能影响到全部的生活。

赞美给孩子带来的最大的益处就是创造自信!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孩子拥有了自信,就拥有成功的能力。他们相信自己可以成为科学家、艺术家、赛车手或著名演员,只有心中有着热爱的兴趣,将来就有可能成为自己渴望的角色。

对孩子无私公平的爱

有些父母喜欢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喜好,将子女分成很多不同的种类。如果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充满了偏见,即使有刻意地做出掩饰,孩子都能觉察甚至也加以模仿。父母只有做到了对每个孩子言行一致,并清楚自己真正想教给孩子什么?

子女才能从父母身上学习到好习惯,孩子间也才会恪守规则,减少发生激烈冲突的机会。

有的时候,当父母听到孩子对其他兄妹说出刻薄话时感到很震惊,尤其当自己从来没说过,那孩子们这些可怕的想法是从哪里来的呢?

我们可以明确的告诉这些父母,不用去找寻来源,有可能是是大人间的拌嘴、争执、议论、聊天,或是一些不经意间的玩笑话。但当孩子们彼此间的态度出现问题时,从父母身上找原因是极为正确的。通常孩子年龄越大,他们受父母影响的将难以改变。

宜娟的儿子只有三岁,他说他很讨厌自己刚出生的妹妹,他似乎从来没有愉快的和她相处过。

「亲爱的,你为什么不喜欢自己的妹妹呢?」一个邻居问他:

「她就像天使一样美丽!」

「她是一个没有用的女孩子!」

小男孩解释道:「没有人喜欢她!」

「难道你的爸爸妈妈也不喜欢小妹妹吗?」

「当然,不喜欢!他们比较喜欢我!」

事实上,宜娟和丈夫只是经常在儿子面前说:「你是勇敢的小男子汉,不是娇滴滴的小女孩。」而这就成为了儿子不喜欢小妹妹的真正原因:如果父母都说女孩子没有用,那么妹妹肯定是不应该被喜欢的,逻辑就这么简单。

年轻的父母往往忽略了,大人的态度足以深远地影响着小孩子,即使他只有三岁,他们不恰当的比喻,影响着孩子对世界的认识。后来邻居告诉宜娟这件事情,他们才猛然明白,为什么儿子那么不愿意和妹妹待在一起。幸好夫妻俩的补救工作也很有效,没有花太多时间,儿子就喜欢自己的妹妹,不再轻视她的存在了。

孩子们会透过观察父母,而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他们经常模仿父母的举止,或者间接表达父母的喜恶。因此,如果父母待人接物的态度出现偏差,孩子们可能也会加以模仿学习。父母有义务时时审视自己的行为态度,这样的话,孩子才不会从最亲近的人学习到难纠正的坏毛病。

有了父母的正向影响,手足之间也更容易协调相处,而不是每天都像小斗鸡一样气势汹汹。

「我觉得我是一个公正的人。」很多父母可能会这样想。但父母却常忽视自己认为微不足道的「小事」,却不知道这可能是让孩子之间失和的「大事」。

还有一个现象值得重视,如果母亲与父亲偏袒的子女不同,几个孩子之间就会经常地有摩擦发生。而摩擦多了,矛盾和误会的状况将会越来越严重。

有时家庭里的摩擦被「隐形」,一旦意外降临,手足之争加上父母的偏爱就可能会引发轩然大波,虽然冲突矛盾会被一一解决,家庭生活会恢复常轨,然而,那些冲突累积的破坏性,有可能会让幸福的生活从此改变。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