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社会 >正文

环卫司机创新梦

2018-07-10 20:55    

一双军绿色的胶鞋,一身整洁的工装,脸上总是挂着朴实的微笑,他就是北京环卫集团固废物流有限公司清运三中心的汽车驾驶员孙志宝。别看他只是一位平凡的吸粪车驾驶员,但凭借高超的驾驶技术和对汽车运用与维修的刻苦钻研,以及甘于奉献的精神,2015年他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早在2008年,他就荣获了环卫集团“练技术迎奥运”职业技能大赛汽车驾驶员组第一名,北京市奥运技能服务明星,北京市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第四届北京市“创业青年首都贡献奖银奖”;2009年获得首都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优秀工作者荣誉称号;2010年被评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技师;2014年获得北京市“技协杯职业技能大赛”大货车驾驶员第一名。孙志宝并未被诸多荣誉光芒掩盖了劳模本色,在他心里,他依然是那个农民的儿子,是环卫岗位上的一颗螺丝钉,是从小就怀揣着汽车梦的汽车迷。

移动修理工

孙志宝打小儿就喜欢与汽车相关的一切,小时候在老家,特别羡慕大人们驾驶着农用拖拉机“铁牛55”去拉送货,觉得特神气。1993年,他幸运地考上了技校的汽车驾驶与修理专业,将学习与个人爱好结合在了一起。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他都是第一个去,最后一个走,还经常主动承担学校的任务。有一次,学校的解放CA10B教练车需要更换刹车气包,得知这个消息后,孙志宝一人将这个任务申请下来,利用午休时间,拿着17、19号开口的扳子,往车厢底下一坐,风风火火地干了起来。任务完成得漂漂亮亮,不仅帮了学校的忙,更为自己涨了经验和信心。那年放假回家时,正赶上叔叔送货的“三蹦子”车灯全都不亮了,孙志宝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将倒车、转向、大灯、喇叭、刹车等线路一根根地捋好,用了将近一天的工夫,把灯都给弄亮了。这是他第一次实操电路。

毕业后,孙志宝来到北京环卫集团,进入车队做了一名驾驶员,又将工作与爱好结合在了一起,实现了儿时驾驶汽车的梦想。和在学校一样,他经常向老师傅主动申请车辆保养和维修的任务。他还利用工余时间,读了近百本有关汽车基础知识、维护保养方面的专业书籍,积累了丰富的汽车知识和经验,同事遇到车辆出了小故障,也都愿意找他帮忙。

在同事眼中,孙志宝是个热心肠,总会在他们最需要的时间、最需要的地点出现,因此被大家称为“移动的修理工”。一天,同事张立岩打来电话,语气十分焦急,他的车坏在东堂子胡同中间,学校马上就要放学,胡同里已经开始堵车。在单位备勤的孙志宝急忙带着零件和工具奔赴现场。通过检查,他发现是离合器失灵,需要更换离合器总泵。汗水浸湿了衣裳,脸上的油泥也顾不上擦,最后他仅用了18分钟就将车修好了。随后,他一人留在原地向私家车司机逐一道歉,得到了大家的谅解。“胡同里路窄车多,家里都是一个孩子,家长们都很着急,我心里也着急。平时需要半个小时的维修,竟然被我提前完成了。”孙志宝感同身受地说。

有一年,兄弟单位的一辆作业车打不着火,把司机师傅急得团团转。孙志宝看到后主动帮忙,他在打火时感觉反力特别大,和平时着车的声音不一样,就把检测的目标对准了发动机,拧下分火头的盖儿一看,发现是盖子装反了,调整角度后,车辆顺利启动。孙志宝总结,他专治“疑难杂症”靠的是经验,他会从司机的角度去维修,而不是单纯从修理的角度,可以做到从简入繁,故障处理起来更直接。

孙志宝的才能没有被埋没,单位领导很早就注意到了他。1996年,单位领导给孙志宝布置了任务,让他给单位的其他司机师傅讲解一些车辆构造和保养的知识。接到任务后,他认真备课,用A3纸写了几十页的教案。讲课当天,会议室座无虚席,他对照着车辆挂图将车辆的构造和故障等常用知识讲了一遍,一讲就是两个小时,得到了老师傅的好评。那一年,孙志宝才20岁。回想起那时,他坦言,那次讲课对他今后的维修工作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胡同老熟人

孙志宝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驾车到胡同的公厕清理运输粪便。每抽满一车,他就要回一趟位于南四环的清运站,把满载的抽粪车清空。这样几十公里的路程,他一天最少要跑四个来回。

环卫车的体量并不小,这样的大车要进入停着汽车、堆着杂物、宽度仅有几米的胡同,难度可想而知。在北京站附近有一条非常狭窄的胡同叫作三源胡同,胡同呈东西走向,东端南折,由此形成了一个直角弯儿。由于胡同的宽度有限,车辆在胡同内完成抽粪作业后,根本无法调头。在狭窄的胡同中,沿着直角弯正常行驶已经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而每次进行作业前,孙志宝都需要顺着这个胡同的直角弯,小心翼翼地将作业车倒进胡同中,停在公用厕所旁的指定位置。车辆在转弯时,只能一次性进出,方向盘打偏一点,车就容易撞墙。《北京》周刊记者随着孙志宝来到钱粮胡同里的一条小巷,里面停满了三轮车、自行车,晾衣绳上搭着衣物。虽然乘凉的居民老大妈一直说蹭上没事儿,孙志宝却不能那么干,进胡同前先搬走了这些杂物,等作业完成后再将杂物与电动车搬回原处。他对记者说:“虽然大妈说没事,但越这么说咱越不能碰,心里不落忍,所以搬东西也成了作业的一部分。我们的工作时间有时和居民的吃饭时间和休息时间冲突,这就需要沟通,居民都很通情达理。”

对于已经从业20多年的孙志宝来说,老东城区的胡同再熟悉不过,他已经成了胡同里的老熟人。用他的话说,“哪条胡同拐弯倒车打几把轮都已了然于胸”。

孙志宝的工作节奏非常快,清空一座公用厕所后,又要匆忙赶去下一个胡同,每一条胡同对于他来说,都有着不同的挑战。最长的时候,他甚至会在胡同里等上两三个小时,才能把车辆开到指定的公厕。但是无论等待多久,几点下班,也无论是否是节假日,他都必须把每一间公用厕所清理干净,保证居民的正常生活。

半个多世纪前,老劳模时传祥用背粪桶掏粪,而现在全是“高大上”的真空吸粪车自动作业。作业工具随着社会的需要一步步更新和进步,今年1月新能源车投入使用,成为了城市的一道新风景线。记者在作业现场看到,工作人员只需要将吸粪车上的大胶管直接插入粪井里,按下按钮,就可以完成作业,对周边环境影响很小。孙志宝感慨地说:“过去都是旱厕,味道大,现在都升级为冲水厕所了,我们的工作环境也好了很多。我们环卫工人,尤其是我,对车辆更新带来的便利深有体会,工作条件全面改善。现在,我们每天干干净净地换来城市的满意和美化。”

重任保障员

2005年,孙志宝已经在环卫集团的清运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了十年。他精湛的汽车维修技术与理论知识,以及乐于助人的品格,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一致认可。不过,由于作业车辆都换成了国Ⅲ车,在工作中他明显感到了知识储备和相关技术的不足。那一年,他有了去学校继续进修的想法。

2006年初,孙志宝偶然在报纸广告栏中,发现中央电大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正在招生,便去报名了。课程安排每周六、日上课,为了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他调整了工作的时间,并把自己的业余时间一再压缩,通过两年多的学习,他学到了电控知识、现代汽车线束知识以及电子知识,这些都是和现代先进汽车技术紧密衔接的。

孙志宝(右一)向同事讲解作业车内部构造

2008年北京奥运会,孙志宝的学习成果有了用武之地,他成为一名奥运服务车辆应急维修技术员。在奥运会期间,一辆单臂钩车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严重故障,吊稍微重些的箱子时,要么无法吊起,要么就会出现车头和前车轮离地的情况,如果加大油门,车辆立刻熄火。他通过反复研究确定了解决方案,并通过试验解决了这个问题,保障了奥运服务车辆正常运行。

2009年,在祖国六十华诞之际,孙志宝被选为彩车驾驶员,驾驶一辆“花开盛世”彩车。在彩车转移时,由于道路限高需要拆卸牡丹花瓣,车身要从16米长变成28米长的两节拖挂车,上面还有演员打太极,驾驶难度非常大,必须做到平稳驾驶,确保万无一失。那时的他即使晚上做梦都是开彩车的事,用多大的力度踩油门、什么样的速度旋转方向盘都装在他的脑子里。国庆当天,为了圆满完成彩车游行任务,孙志宝24小时不能离开彩车半步,饭只能吃上几口,水更是不敢沾。由于彩车的造型特殊,在行进的过程中他只能靠摄像头屏幕和自身经验驾驶前行,面对这些困难,他凭着坚强的毅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驾驶技术,圆满地完成了彩车游行任务。

两年多的学习时光难忘又意义非凡,这期间,孙志宝不仅将新知识学以致用,先后完成了奥运会和国庆的保障服务重任,还自学了使用PPT制作教学课件。

“学习PPT实际上是老师给我开了小灶,我经常在课后追着老师问这问那。”孙志宝坦言,在上电大前,他从未接触过电脑,但对学习电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看到老师都使用PPT制作教学课件。他省吃俭用买了一台组装电脑,自学Word、PPT的使用方法。此后,他还根据作业车的实际情况,利用电脑为部门编写了各种车型改装部分的培训教材,以及汽车驾驶、司机操作规范等5万余字的系列教材。在编写教材过程中,他自己购买相机,为教材拍摄了上千张图片。为了将教材编写得生动,易于理解,教材中还穿插了他亲手绘制的100多张汽车电路图。

孙志宝(右)向同事分享自己的车辆维护保养知识

完成这些“分外”的工作,孙志宝觉得很有意义。他说,把脑子里的东西变成直观的原理图,让原本看不到的内部线路变得直白明了,更容易学习和接受。

课堂百事通

2014年,环卫集团承办了北京市“职工技协杯”职业技能竞赛。孙志宝既是一名参赛选手,又是一名培训的讲师。从预赛到决赛,他不仅要自己抽时间复习,还要组织车队的“对手们”一起复习。他经常在停车楼带着大家进行排除车辆故障的训练,把自己之前的参赛经验传授给每个人,没有丝毫保留。简答题、论述题背起来比较困难,他教大家抓重点,用自己的话语把重点讲述清楚:“内容不要死记硬背,活学活用才是最重要的!”

比赛历时3个月,孙志宝每天工作结束回到家已近晚上7点,早已是一身疲惫,但他吃过晚饭后,仍然坚持复习到11点,第二天早上6点起来继续背题到7点半,然后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如此废寝忘食,因为他有着自己的决心:一定要成为驾驶员里最好的修理工!

决赛中,孙志宝沉着应对、冷静发挥,一举拿下了冠军,圆了自己多年的“冠军梦”。当再次谈到这次比赛的收获时,他说:“感谢集团公司给我们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参加比赛拿冠军很光荣,但参赛的意义并不在于能取得多好的名次,而在于有多少人能够通过比赛取得更大的收获,通过努力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从而更好地回报企业。”

正是通过这次竞赛,孙志宝发现,在给员工做培训的时候,PPT的效果不是太好,于是他参照“汽车灯光故障排除大赛”的内容,将汽车灯光单独做了一个展板模型,得到了不错的反馈。为了做好展板模型,他先在电脑中用PPT画电路线,然后再把原理图变成零件图,最后依照图纸造出模型。孙志宝直言:这个模型花费了他不少心血,历时小半年时间才得以完成。

同样是在2014年,孙志宝创新工作室成立,有了在竞赛中制作模型教具的经验,他在创新上大胆拓展思路,又亲自动手完成了不少模型教具,每一件都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

在环卫集团立体停车楼四层的孙志宝创新工作室中,一个“大家伙”横在工作室中央,这是一台集合了五十铃作业车转向、制动、离合等功能的机械模型。记者看到,在模型的重要部位上,都做了剖切,通过剖开的“窗口”,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机械的工作原理与内部工作过程。孙志宝介绍,这个“大家伙”是从2015年底开始着手制作的,耗时将近一年时间完成。几乎所有的零件都是淘汰下来的旧件,为了收集齐这些旧零件,他还整理出了一份详细的文档,四处搜罗,逢人便问。在组装的时候,他硬是把结构图背了个滚瓜烂熟,将零件的安装顺序清晰地印刻在脑中。

“有了这个模型就可以随时做实验,比如方向盘的自由行程,一般私家车只有5度,我可以通过各个传动件的间隙去调整,做到90度甚至180度。”孙志宝说,清运车司机经常会进行车辆的检查、保养和简单维修。通过模型,司机可以掌握各种问题的应急处理方法。

孙志宝对汽车的热爱让他成了一名汽车百事通,他的钻研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同事。如今,他依然在创新工作室和“李春国课堂”为员工讲课,并参与自制电路、油路模板,拍摄、制作车辆维护保养宣教片,介绍汽车维修知识,让员工更为直观地了解操作,帮助他们提高快速处理车辆问题的能力,提升工作效率。

文/张天宇 摄影/马柯

标签:环卫 司机 创新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