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国内 >正文

郑州:“郑中心”是如何炼成的

2018-07-11 10:24    

原标题:郑州:“郑中心”是如何炼成的 “

近五年来,这座“火车拉来的城市”,又实现了从“铁路十字路口”到“国际综合枢纽”的转变,跻身全国城镇体系“塔尖”的国家中心城市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刘怀丕丨河南郑州报道

俯瞰郑州国际陆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的货场

作为户籍人口全国第一的省份,又是传统农业大省,河南的城镇化进程,对于中国的城镇化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而作为河南省省会、中原城市群的中心,郑州的城镇化进程对于河南来说,则影响巨大。

现代郑州,历经百年风雨,从一个被铁路交汇改变命运的县城发展而来。近五年来,这座“火车拉来的城市”,又实现了从“铁路十字路口”到“国际综合枢纽”的转变,跻身全国城镇体系“塔尖”的国家中心城市行列。而今,郑州的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了向全国乃至全球城市体系中更高层级城市迈进的新征程。

从“苹果树”到“百果园”

前不久,美国阿特拉斯航空公司的一架货机抵达郑州机场货运机坪,运载的近百吨产自北美的车厘子、蓝莓一一卸下机舱,经郑州分拨到国内一线城市。至此,2017年夏季郑州机场进口北美时令水果累计达3300余吨,冬季进口水果预计从11月开始。

郑州机场进口水果业务始于2014年底,目前郑州机场进口水果累计已突破1万吨,其中2016年约占全国空运进口水果70%的市场份额。此外,郑州机场还整机进口冰鲜肉类、澳大利亚肉牛、加拿大活体龙虾等,仅2016年就进口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达3300吨。“郑州已成为我国入境高档水果、水产品和肉类等鲜活类产品的主要集散地。”河南省机场集团总经理李卫东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郑州被誉为“火车拉来的城市”。清朝末年,卢汉铁路选择在郑州过黄河,现代郑州从此因铁路而兴,而后,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发展为繁华的商贸中心。2013年,中国首个航空经济先行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由国务院批准设立,郑州这座城市又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航空偏好型经济突飞猛进,“航空大都市”成为郑州的新名片。

“近年来,随着航空枢纽持续打造、米字形高铁加快形成、多式联运不断发展,郑州正在由过去以铁路为主导的国家枢纽向以航空、高铁为主导的国际性综合枢纽转型升级,在国内外的服务能级不断提升,优势更加凸显,被国内外普遍认可。”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马懿说。

走进郑州机场,2015年底落成的机场T2航站楼和综合交通换乘中心造型宛若一架振翅欲飞的飞机,这里拥有可起降全球最大飞机的4F级跑道。郑州机场开通全货运航线30多条,开通客运航线160多条,基本形成横跨欧美亚三大经济区、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枢纽航线网络。数据显示:2016年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完成2076万人次,较2011年翻了一番;完成航空货运量45.7万吨,是2011年的4.4倍。

围绕郑州机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规划面积41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60万,截至目前建成区面积已达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70万,一座“航空大都市”正在崛起。这里重点布局智能终端、精密机械、生物医药、电子商务、航空物流、航空制造维修、电子信息、现代服务等八大产业集群,现今智能终端已成为“郑州制造”的世界级名片。

2017年,苹果手机新品上市,在郑州富士康装配的手机通过郑州机场,被源源不断地运往美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地。郑州是全球最大的苹果手机生产基地。2016年,郑州富士康约30万工人生产出了1.26亿部苹果手机,全球每销售4部苹果手机,就有3部产自郑州。

从2011年富士康落户在此,到目前吸引来180多家智能终端企业签约入驻,短短几年时间,郑州智能终端产业从一株“苹果树”迅速繁育成一片“百果园”。2016年郑州手机产量2.5亿部,约占全球手机供货量的七分之一。

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所所长曹允春说,由于具有航空方面的优势,手机制造、生物医药等航空偏好型产业聚集在郑州,这把郑州嵌入了全球产业链,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生长,郑州正在发展成面向全球的航空大都市。

郑州航空港区智能终端产业园内一家手机制造企业的员工在生产线上作业

跻身“塔尖”城市行列

2016年底,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家发改委先后下发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和《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2017年初,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形成了国家层面支撑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政策体系,这意味着郑州跻身全国城镇体系“塔尖”城市行列。

仅在70年前,郑州还是个名叫“郑县”的小县城。1948年,郑州市区面积仅有5平方公里左右,人口约16万。近代以来,郑州先后迎来铁路枢纽形成、河南省会迁建等重大历史机遇,城市发展突飞猛进。

2016年郑州市市域城市建成区面积合计为744.77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城市建成区面积为443.04平方公里,较1948年时,68年来增长近85倍。党的十八大以来,郑州市市域城市建成区面积净增220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化率由2012年的66.3%提高到2016年的71%。

城市发展的核心是人口。截至2016年底,郑州市常住人口达到972.4万,较2012年底累计增加69.3万,同期人口净增总量超过中西部省会城市武汉、长沙、西安等地。在校大学生规模全国排名第四位,腾讯大数据显示的郑州城市年轻指数全国排名第六位。

“国家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郑州迎来了近代以来的第三次重大历史发展机遇。”中国发展研究院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河南城市绿色发展协会会长王广国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结合现实基础、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郑州明确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六个定位:国际综合枢纽、国际物流中心、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中心、国家极具活力的创新创业中心、国家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门户、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中心。

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统揽,郑州的新型城镇化从“以拆开路、以拆促建”的阵痛期,步入“以建为主、扩大成效、品质提升”的新阶段,加快推进城市现代化国际化、县域城镇化、城乡一体化,不断提升城乡环境质量、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城市综合竞争力。

在郑州下辖的新郑市,和庄镇尹庄村整村城镇化,村民尹长得搬离老村,住上了城市新社区。小区内绿树葱郁,卫生环境好,配套有活动中心,让尹长得很满意。更让他高兴的是,家里的3套共300多平方米的大红本房子,半年多来一直在升值。

这是郑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城乡一体化让农民受益的一个缩影。新郑市市长马志峰介绍,新郑市按照户籍管理一元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一体化、房屋产权同质化的标准,打通城乡之间教育、养老、医疗等制度通道,加快推动农民市民化,提升他们的幸福指数。

“文明传承中心”与“绿心”

2017年国庆节期间,郑州苑陵故城遗址公园开园,游客总人数达3.5万人次。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破败之地。

从乏人问津到游人如织,苑陵故城逾越千年而“复活”,得益于郑州“生态保遗”工程的实施。2017年至2020年,郑州市计划总投资95亿元,建设中心城区、比邻区和城郊结合部3个遗址生态文化公园文化带,规划建设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共75处,完成生态绿化面积5万亩。

郑州是一座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兴城市,更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郑州拥有8000年裴李岗文化、6000年大河村文化、5000年黄帝史诗、3600年商都文明,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和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中国”一词,最早就出自郑州嵩山地区的“宅兹中国”文献。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中心”,是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一个重要目标。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郑州注重城市文脉的延续,启动商都历史文化区、古荥大运河文化区、百年德化文化复兴、二砂文化创意园四大文化片区建设,办好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嵩山论坛、国际少林武术节、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等重大活动,彰显中原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历史文化与时尚创意、地域风貌与人文魅力相得益彰的国际文化大都市。

走进郑东新区的商都嘉园社区,一群老人在门口晒着太阳,院内孩子在嬉戏,这里安置的是有着600年历史的白佛村的村民。社区里建立村史馆,馆内摆放着展示白佛村原来生产生活状态的农具、独轮车等物件。

“郑州市已建成村史馆78个,编撰完成村史399本,最大限度传承村庄历史文化,为广大群众留下乡情记忆。”郑州市城镇办政研处副处长裴其娟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离商都嘉园不远的郑州龙湖,世界摩托艇锦标赛近日在此上演“速度与激情”。这个面积堪比西湖的人工湖上,摩托艇呼啸而过,泛起一排排浪花。仅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洼地鱼塘,如今绿水荡漾、波光浩渺,8个绿地公园环绕周边。

这是郑州在新型城镇化中生态建设成果的展现之一。郑州市园林局党组副书记赵景尧介绍,郑州抓好生态廊道、公园游园和社会绿化建设,截至2016年,绿地总面积达16200公顷,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5.5%、40.4%和12平方米。在市区的东南西北都形成了以大公园为承载的“绿心”,市民不用远行就能享受到绿色,“绿城”郑州的形象更加靓丽。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2017年第40期

总监制:金风

监制:刘新宇 、顾佳贇

编辑:张静、万宏蕾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