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军史 >抗日战争 >正文

淞沪抗战:“血肉磨坊”易手12次 中日伤亡数万

2018-02-03 05:55    

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日两国精锐部队在狭小的淞沪战场上展开殊死搏斗。在这场时间长达三个月的大会战中,中日双方投入兵力约100万人,其中日方投入约25万人,中方投入兵力约75万人。尽管战役以中国军队被迫撤退告终,但中国军民的浴血奋战向侵略者展示了"纵使战至一兵一枪,亦绝不终止抗战"的全民族斗志。

战场态势与军事方略

淞沪会战的主战场是纵横几百千米的三角地带,三角形的北边是长江,南边是钱塘江和杭州湾,西边则是太湖,再向西几百千米就是国民政府首都南京。日军编写的《上海及南京附近兵要地志概说》称:"该地区的沟渠河汊严重影响陆路交通,对作战有极大牵制;地面缺乏掩蔽物,村落、竹林、墓地、河堤等均可作为攻防两便的战术据点。"总体来说,这一战场位于交通要冲,且易攻难守。

由于国民政府长期对日退让,日本屡屡以极小代价侵占中国大片领土,以至于在战略上轻视中国。当1937年8月淞沪战事爆发后,日军下达的作战命令只有寥寥几句:"一、向上海派遣上海派遣军。二、上海派遣军司令官要与海军协同,歼灭上海附近之敌……"至于作战要领,日军大本营要求驻沪海兵队(即海军陆战队)进攻,同时从本土派遣两个师团(不超过4万人)增援,粉碎当面中国军队,切断沪宁、沪杭铁路,占领上海及其以北地区,像之前卢沟桥事变一样,仅用极少兵力夺取中国重要城市,瓦解中国军民的抵抗意志。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