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军史 >风云人物 >正文

白先勇回忆父亲白崇禧:他既反共又反蒋

2018-02-05 21:51    

75岁的白先勇从远处走来,礼节性的问候中带着昆曲生旦亮相的雅致,黑色唐装大滚大镶着云纹袖口,这些细节让人想到他全球巡演的《牡丹亭》。但是,这次他要谈的不是昆曲,而是他的父亲白崇禧,一位在历史的迷障中有着多重影像和毁誉的军人。

1987年,50岁的白先勇再一次踏到上海的土地时,距他离开这里,已过去了38年。这一次回到大陆,他寻找到了1945至1948年随父亲来沪时住过的三处旧居;他看了昆剧《长生殿》;他写出一篇不同于以往小说创作的文字《惊变》,分别刊载于台湾当年12月号的《联合文学》和次年上海《文汇月刊》元月号;他成为1988年《文汇月刊》元月号的封面人物。

《惊变》的文字,在1988年初入中国读者的视野,犹如一场"惊艳"--离开革命文学体验不久的大陆读者当时正处于伤痕文学阅读中。

25年前的上海之行,开启了白先勇后半生的两项使命。拯救和推广昆曲,以及,为父亲写一本书。

为父亲写书

白先勇为自己的父亲白崇禧所作的书写了大约十年,在海内外多次被媒体问起,什么时候收官,是否已能出版。

可是,由于每遇到一点新的资料,就要纳入其中,所以在《养虎贻患--父亲的憾恨》《白崇禧将军身影集》都陆续面世后,这部一再被人问起的传记还在不断地修改中。以至于动笔的确切时间,白先勇已经不记得了。

为父亲白崇禧写一本书的想法,最初产生于1990年代初。

台湾"中央研究院"的出版物中称曾经为白崇禧做过128次口述(白先勇记忆中是132次),最后一次口述是白崇禧去世前8天,这些内容就是历时4年记录下来的《白崇禧先生访问纪录》。这部口述历史由于白崇禧的猝然离世而中断,"很重要的国共内战还没讲到,他就走了,民国史因为两岸政治立场不一样,很多都被曲解了"。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