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社会 >正文

人民日报刊文:记者节 在创新中回望初心

2018-02-09 23:43    

《 人民日报 》( 2017年11月08日 05 版)

11月8日,广大新闻工作者迎来第十八个记者节。对于媒体人而言,这是一个兼具仪式感与周期性的“热点时刻”。或是追溯报人报史,或是讲述同行故事,或是抒怀新闻理想……不同的庆祝方式,都指向共同的价值追求:把新闻做好。

为什么要为新闻记者设立专门节日?记者节,既可谓之节日,也是一个文化符号。诚如学者所言,“通过文化的符号体系,人与人得以相互沟通、绵延传续,并发展出对人生的知识及对生命的态度。”庆祝是为了传承,铭记是为了追寻。因此,记者节的存在,一方面旨在赓续“老记者”的优良传统、精神品格,另一方面则是提醒新闻工作者驻足思考、回望初心。

记者的初心是什么?历史的起点常常指引着未来。80年前,范长江、夏衍、恽逸群等有志之士,哪怕冒着战争的硝烟烽火,哪怕面对严峻的生死考验,依然要相聚上海,毅然成立“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他们都是有着“青年精神”的个体,在随后发表的宣言中誓言“献身于新闻事业”,但唯有“改进”,才能“充分配合抗战的发展,圆满地发挥新闻的力量”。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对记者而言,初心意味着对职责使命的坚守,也意味着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自觉。

前不久,一些微信公众号纷纷感慨,新媒体也需要“老编辑”“老记者”。与其说这是怀旧情绪,毋宁说是对责任的呼唤。犹记得去年记者节时一副对联的横批:报人情怀。“情怀”之所以触动心灵,就在于它并非仅仅指向远大的理想,更象征着如匠人般的坚守。相较于80年前,今日之中国,报、网、端、微等媒介平台丰富多元,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形态相交相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呈现加速融合发展之势。但万变之中唯一不变的,恰恰就是那份责任与坚守。

1 2 下一页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