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时尚 >正文

钻石,欧美人“形式逻辑”的典范

2018-07-26 00:14    

许多外行告诉我:“钻石的利润空间非常大”云云,钻石是被老外垄断的,只要玩过上百万钻石毛坯的仁兄都知道,钻石90%的利润都被“戴比尔斯”那帮财团刮走了,其中最关键的是钻石的定价权都在老外手里,利润的空间有多大,决定权在于“定价权”,中国人卖钻石,都是在为老外打工。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钻石市场就“跌跌不休”,尽管钻石每一次下跌极为有限,但许多钻石加工商、批发商现在宁可“捂货”,也不愿意发货,高昂的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摆在那里,捂个一年半载,钻石市场只要回升5%—7%,要比在跌价时节出货更赚钱。

这两天钻石价格又有所回升,很显然,钻石市场永远是世界经济的“晴雨表”。由于钻石价格有着国际统一售价的“报表”,暴利的空间对一般销售商来说根本就不存在。某种程度上说,绝大多数钻石销售商,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只不过是“高级乞丐”。如果不是资深的内行,不可能知道得如此深切。

现在许多钻石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都提供两张钻石鉴定证书,一张是美国的GIA,一张是国内的鉴定证书。其实,这是一种资源浪费。既然钻石的鉴定机构是GIA,假如国内鉴定证书鉴定结论与GIA不一致,那么,按照谁家的标准执行呢?

商家是按照GIA标准支付购货款,假如国内鉴定证书的结论比GIA低一个等级,价格落差是巨大的。国内鉴定机构的“人情证书”普遍存在,熟人和生人很可能不一样,更令人头疼的是,国内鉴定机构参照的比色石竟然都是“锆石”,而不是GIA那种即使是十克拉的钻石,同样拿出十克拉钻石的比色石,权威和财力是密切关联的。毕竟钻石的“色系”和锆石的“色系”完全不同,参照系数只能是“大概”而不是“精准”。

那么,是不是GIA、EGL、HRD等国际鉴定机构的证书就一定精准呢?国内鉴定证书的鉴定结论就一定不可靠呢?不一定。商业运行难免带有商业的追求,难免受到超级大商家的影响。鉴定标准过严或者过宽,都是“心里虚弱”的表现。

由此可以看出,钻石鉴定的“浆糊”,主要在“上工差”和“下工差”之间。比如:净度VS2与SI1,颜色D色与E色,假设中间有100等分,那么接近90分和接近65分,都是合格的VS2或者D色,但也可以给予SI1或者E色,之间的一个等级的误差,在国际上是认可的。

这颗1.26克拉的钻石,抛光度不理想,但对称度不错,按照标准切工计算的结果,误差在0.03,属于3EX切工上工差范围。放大镜下可以看到腰面还遗留钻石毛坯的表皮,放大镜下的包裹体呈现黑色矿物杂质,而不是通常所见的“针状透明包裹体”,同样是VS1,包裹体是黑色还是针状透明体,实际的价值还是不平等的。

有趣的是,这颗1.26克拉的钻石,国内鉴定结论是:净度VVS2、颜色竟然达到I色,八星八箭效应明显,切工给予“非常好”的评价,那么对于钻石商来说,拿出国内证书、扔掉国际证书,其中的利润空间还是很大的;但客户坚持要国际证书、并且要求有镭射标志,那么,国内证书结论高于国际证书的情况下,客户会不会愿意按照高等级的标准补足差价呢?

钻石除了“四个C”标准外,并没有什么文化含量,即使“一颗永流传”,流传百年、千年,后人并不能解读其中的历史段落和文化标志,除了“现行价格”外,千篇一律的光泽靠镶嵌工艺来展示其个性。

钻石的性格是“英华毕露”,严格统一的等级标准,展示的是形式逻辑的严密性,所以有一颗玩玩就可以了,而翡翠、白玉则温润含蓄,展示的文化艺术的变化性,其中的韵味就无穷了。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