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社会 >正文

百岁院士刘建康自述:不唯上不唯书不唯权威

2018-02-10 18:57    

据中科院水生所官方微信: 百岁院士刘建康先生安详地离去,我们再也不能在水生所的园区看到他老人家慢慢走过的身影。然而,他的精神永远留在水生所人的心中。今天转载刘先生生前的一篇自述,与大家分享他的影像,就仿佛再次来到他的身边,听他讲那过去的故事。

求学与工作片段回忆

我的父亲刘振奇,字兼云,抗日战争以前长期在上海麦加利银行任职员。母亲陶漱六,操持家务。父亲对我学业成绩和品德修养要求严格。妻子伍韵梅,职业为药师,多年与我患难与共。

1985年10月1日国庆日下午刘建康先生及妻子伍韵梅在家中阳台上(刘先平拍摄)

我幼年就读于上海毓贤小学,毕业后随家迁往苏州,就读于苏州中学初中部,后考入苏州东吴大学附属中学高中部。高中毕业后考入东吴大学理学院生物系。生物系的老师徐荫祺、刘承钊、陆近仁和李惠林等既授课又搞科研,教书育人,使我深受教益。大学二年级时,生物系在上海举办了一个纯属科普性的淡水生物展览会,我被系里指定协助刘承钊教授做展出工作。这次展览会上观众提出了大量我答不上来的关于鱼类的问题,而东吴大学生物系里又缺乏鱼类学专业的教授,这使我下决心将来从事鱼类学研究。说真的,这次短暂的社会实践却给我许多启示,决定了我随后科研道路上的走向,我至今无怨无悔。

1937 年,日寇入侵,我转往重庆后借读于成都华西协合大学,于1938 年秋毕业。1939 年,我到内迁四川北碚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做伍献文研究员的研究生。伍献文教授使我在鱼类学知识和科研能力方面获益良多。1941 年,我任该所助理研究员。

1943年,李约瑟访问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时合影留念。前排右一为刘建康。

1945年,我升任副研究员,兼任当时迁至北碚黄桷树镇的复旦大学生物系副教授,接替伍献文教授开设的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课程。1945年秋,抗日战争胜利后,当时在重庆的中英科学合作馆馆长李约瑟(Joseph Needham)博士介绍我到加拿大麦基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46年1 月,我到达该校,问学于实验胚胎学家霍尔弗雷特(Holtfreter) 博士,并兼任大学本科比较解剖学课的实验指导员。不久霍尔弗雷特应聘去美国罗彻斯特大学任教,麦基尔大学研究生院指定由该校动物学系的斯特拉司科纳(Strathcona)讲座贝锐尔教授(N. J.Berrill) 担任我的博士论文的指导教师。1947 年秋,通过论文答辩获得哲学博士学位。随即应伍兹霍尔实验细胞研究室主任钱伯斯(Chambers)教授之聘,任该实验室副研究员,从事微体操纵和组织培养实验。一年后,应麻省北安普顿史密斯学院的罗斯(Rose)教授之聘,任动物癌症研究基金项目的研究员。

1949 年以来工作阅历与社会工作简历

青年时代的刘建康(摄于1949年)

1 2 3 4 5 ... 8 下一页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