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娱乐 >电影 >正文

心灵猎人|它是今年排名第一的犯罪美剧

2018-08-02 18:21    

电影:心灵猎人

导演:大卫·芬奇 / 安德鲁·道格拉斯 / 阿斯弗·卡帕迪尔 / 托比亚斯·林道赫姆

豆瓣:9.0/7416人评价

时长: 60分钟/10集

一句话推荐:大卫·芬奇+犯罪悬疑,我能说啥?我已经守着第二季了。

犯罪心理已经到了第十三季,卡司演员都来回换了好几轮,FBI的犯罪心理学科的建立者也只在他们的对白里听说过,而我要说的《心灵猎人》这部剧说的就是FBI犯罪心理学刚刚萌芽阶段开创人的故事。

剧本以社会学的理论入手,用行为学分析变态杀手。让主角Holden在不断摸索中跟着自己模拟犯罪者心理直觉来试错,从而系统化的找出犯罪者心理的那根微小的脉络。

相比较美剧里各种各样的单元剧犯罪剧集,大卫·芬奇的这部剧说的不再是who,而是why。

大卫芬奇+犯罪

大卫·芬奇是我最喜欢的导演之一,悬疑、惊悚、冷酷、犯罪,这些都是大卫·芬奇最擅长的元素,而这部剧集头尾的各2集都是大卫·芬奇本人拍摄(也是最出彩的4集),大段入微的对白和演员跟镜细节成就了这部非传统意义的犯罪警匪剧,可以说是同类中社会派观察最顶尖的一部,我甚至已经提前将年度最佳剧集给到它。

(突然想起之前自己还在夸《无证之罪》和《白夜追凶》有追赶美剧的趋势,现在感觉《心灵猎人》随便一脚油门,这下对方又是车尾灯都看不到了。)

从日常标准的美国大片到《犯罪心理》等美剧,我一直默认美国FBI行为分析科的犯罪心理侧写是一门很基础标准的技术,它根据犯罪模式、犯罪现场及受害者人群分析出作案人的内心活动,并预测凶手是什么样的人,90年代还没有各种视频监控和手机抓拍的时候,这种犯罪心理的探究几乎出现在每一部动作大片里。

但是,在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这些都是盲区。在当时的70年代,变态杀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认知里是天生性格如此,剧集里也详细描述了大部分的警察和学者认为变态杀手是先天具备的邪恶属性,变态杀手的心理因素和动机对于大众和司法机关而言是一个未知的、混沌的领域,“连环杀手”这个词就是在该剧中出现。

剧集你就可以看做是FBI犯罪心理研究的发展史。

黑暗压抑的色调、怀旧的场景设置、芬奇诡异派音乐风格,几个主角性格的偏执以及犯罪心理对他们生活的细微渗透,都可以在镜头里找到痕迹,而主角心理界限的善恶模糊,更是大卫·芬奇绝对不会放过的内心阴暗展示。

当你在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男主Holden是FBI一个主攻人质谈判的探员,在一起绑架案中经历了绑架者爆头自杀的事件后,他对犯罪人为什么这么做的动机及心理的好奇心愈发强烈。他和经验丰富的长期给各州警察上课的Bill开始了寻访变态犯人之旅,他希望能通过这种面对面的采访探究到杀人者的内心。

当他第一次采访到连环杀手埃德蒙·肯珀(ED)后,他被身高马大的Ed镇定理性的话语所吸引,ED他侃侃而谈,冷静又有条理,聪明而好学,解剖知识丰富,而且能客观地进行自我心理分析,向Holden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建议。Ed完全掌控着与Holden谈话的节奏,包括Holden吃什么喝什么,ED都在潜意识影响他,引诱和放大Holden的探究欲望,也可以说,是ED开启了Holden犯罪心理研究的路。

如何将“连环杀手”分类,他们为何会成长成这样子,那么知道他们的心理走向后,如何反向思考“如何预防”,甚至最值得反思的是,如何去产生“连环杀手”。Holden从“最终表象”极端犯罪去探索人性,也同时对自己心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甚至也可以说是另一种方式的变态心理养成记,而这也是ED初次见到Holden察觉到的:其实他和自己是同一类人。

Holden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有精神变态的特质:敏感、执着的理想主义者,他和普通人不一样,他对家属和案件受害人情感上的共鸣较少,但是对罪犯畸形变态的逻辑上的犯罪行为共性更强,所以他能迅速的抓到嫌疑人的心理轨迹,同时通过模拟心态取得犯罪嫌疑人的认同,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到他的转变,从热情好奇求知的态度开始,慢慢从自信走向自负。

通过采访连环杀手、与罪犯的心理拉锯、案件与真相的反复推敲,Holden和Bill接触到一个个连环杀手,在得到法律顾问Wendy的支持后,他们也获得了FBI官方的支持,他们不仅获得资金也获得了名义。

他们将犯人的心理学与社会学理论对犯罪动机的深度分析,将其进行共性归纳、现象量化、概念操作化、结构化并初步建立起一套具有规范共性和方法论的系统,再进行实践指导,也因此,Holden和Bill还在探访的过程中,实地有效的利用犯罪心理解决了几件案件。

剧情期间,还穿插几位角色的个人家庭、感情、工作中的无奈以及冲突展开,就人物来说。作为男主的Holden初始时天真而又有这小世故,专一又显得贪婪,温柔却又薄情,阴柔、偏执看似不甚强硬却无比执着,不轻易妥协,自我认同度高,不怎么在意别人的看法,道德天平可以随意自我调整,但是敏感的内在和对于心理学成就的好奇是他最厉害之处。

而Bill则是经验丰富的老探员,他代表了对于事物正常的看法,可以和普通人更好地沟通,更可以弥补霍顿社交上的不足。而我很喜欢的《危机边缘》女主角扮演的Wendy博士则有丰富的学术知识,通过理论知识让他们的工作更合理、系统化,是不可或缺的学术支撑。

真实的心理跟随

如果说这部剧最优秀的地方在哪?

那肯定是对于剧本人物丰富的镜头语言带给我们的心理代入跟随。

剧集的初始设定就是很真实的纪录片格式,熟悉大卫·芬奇的应该能有印象他拍摄的《十二宫杀手》,由此可见大卫·芬奇是早就想把他感兴趣的这个系列拍摄出来了。

那些故事性强的剧和电影就像火锅一样,你吃着很爽,但是能供人回味的地方少之又少。而这部看来让人“昏昏欲睡”剧更像各种茶品,入口虽然味道淡,但是值得人细细品味的地方非常之多。他的人物设定和人物行为轨迹非常贴近日常生活,大量的日常展示就是为了刻画出更细腻的人物情感,你如果无法从这些镜头细节中找到人物思绪,自然会觉得嚼之无味。

而剧集能把那些震惊世界的连环杀手相对真实地还原在荧幕上,并且跟着真实的FBI(原书作者)一步步探究他们的心理,了解BAU的发展历史,更是带来一种智悦感。

探访线、破案线、人物线三条故事线,三条线的主线剧情从Holden与ED初识开始,到霍Holden与ED谈心结束,形成了一个第一季完整的“闭环”。

尤其是最后Holden在自信爆发后被ED刺激到心里崩溃,而之前我们前9集累积的跟随男主陷入研究和理解变态连环杀手的心理挣扎,当男主以为罪犯他们的心理都是自己利用工具,而最后才发现自己才是被操纵引导的那个弱者时,他完全崩溃了,在最后那10分钟的压抑里他还近距离面对死亡,这已经是一种不需要内拗文饰的病态狂欢,生命的剥夺与心理被剥夺本质上都是来自于死亡本能和性欲内驱,最后那十分钟燃爆前面所有的压抑和自信,而当Holden蜷缩在医院墙角窒息的时刻,我们的心跳也跟着无法控制。

看这部剧最关键的在于你肯静下心来认真去探究他们的心灵,去模拟Holden的角色去观察缺少的情绪和原生家庭照顾的心理缺陷,去思考人性本身善恶之间的灰色区域和它所能蕴含的一个人的能量。

那么,你也会在最后关头,仿佛也会听到ED问的那句:

Why are you here, Holden?

I don"t know.

PS:该剧根据1996年前FBI探员约翰·道格拉斯和马克·欧夏克的著作《心理神探:美国联邦调查局系列犯罪破案揭秘》(MindHunter: Inside the FBI"s Elite Serial Crime Unit)改编。退休后的道格拉斯深入研究犯罪心理学,美剧《汉尼拔》和《犯罪心理》中的角色刻画也参考了书中的很多案例。

到1980年代初,Holden 的原型道格拉斯每年会经手150个案件,对于很多警察来说,这个数字也许并不算高。但道格拉斯所要经手的没有一起盗窃,也没有一起简单的斗殴,150个案件都是全美最穷凶极恶的凶杀案。

1983年,道格拉斯积劳成疾,在酒店房间里像 Holden 在第十集的医院里一样崩溃。在他的幻觉中,他以为自己之前侦破的所有案件的凶手,正在用同样的方法折磨着他。

书籍亚马逊有卖,已经准备好

艾德·肯珀 Edmund Kemper本人。1948年12月18日生于加利福尼亚,Kemper重达270斤,身高2.05米。15岁的时候,他谋杀了他的祖父母,被送到精神病院强制治疗。获释后,他杀害并肢解6位女大学生,然后杀死了母亲和母亲的朋友。在审判中,他以精神失常为自己辩护。但在1973年11月还是在八起谋杀案中被定罪,被判处终生监禁。

《心灵猎人》

喜欢《真探》、《绝命毒师》、《谋杀》系列的犯罪剧集粉,

能忍受慢故事真体验的美剧粉,可以找一个周末一次性刷完。

感受一次“变态杀手成长记”

文 | 旧风

本文影视海报、剧照

均来自豆瓣

欢迎分享转发朋友圈

@电影你妹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