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教育 >正文

史上最强美术生:18岁画出最牛画作,画中气势境界无人超越

2018-08-03 05:02    

一个月前的9月15日北京故宫

对,不是台北那个故宫

展出了一幅画,九百年前,

它是当时的【最佳电影】

两年前,陈丹青

没错,就是那个骂

中国艺术教育体制的陈丹青

在《局部》第一集讲的就是这幅画,

《千里江山图》局部

让他看得像个傻子一样的画,

他是这样说的:在《千里江山图》里,

我分明看见一个美少年,

他不可能老,他必须十八岁

谢天谢地,这幅画现在还在故宫,

前两年展的时候,我就去看,

脑袋抵在展柜的玻璃上,

看得像个傻子一样,实在是太辉煌了。

《千里江山图》局部

对于美术生而言,

故宫午门展厅上个月展出的

《千里江山图》

绝对值得每一个学画画的人去看,

甚至可以引爆一场声势浩大的

学美术的热潮。

2017年9月15日,拥有900多年历史的《千里江山图》全卷在故宫午门开展,8时30分,故宫一开门,再次出现一幕幕热闹的“故宫跑”场面。

与《清明上河图》相比,

同样被归入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列的

《千里江山图》公开展示的次数

连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自上世纪50年代、80年代公开展出之后,

它已经“沉寂”了近三十年,

直到2009年,才有过一次“不完全”的露面。

《千里江山图》最近一次的展示是在2013年,

那也是首次全卷展示。

今年9月份,

当大家翘首以待的鸿篇巨制再次展出,

立刻引发了一场暌违两年的“故宫跑”。

不少观众为了目睹名画的真容,

不惜起个大早,

去现场排队等待3个小时,

或者在限流节点之间跑步前进,

生怕错过了与旷世神作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那么,此画的作者是谁呢?

这幅《千里江山图》是900多年前,

一位18岁的天才画家王希孟所作,

这也是他唯一传世的作品。

就是这位仁兄

没错王希孟画这幅画时

年龄只有十八岁!

十八岁什么概念?

陈丹青说:“按照现代惯例,就是成年了,

可以抽烟、买酒、驾车、搬出去、自己活。

在不少国家,十八岁是婚姻的法定年龄,

在中国,则是考大学的坎儿。

乡下呢,多少十八的孩子

早已出来打工,养家糊口了。

但是所有成人说起十八岁,都有个意思,

就是你还小。我现在看见高中生大学生,

随口称“孩子”,但我知道这称呼有问题。

现代人在一切领域划分成人与儿童,

漫长的古代,人类对“孩子”的概念,完全不同。

那时成人带着孩子做几乎所有事,不区隔。

十八岁的古人开始做爹妈,

余风延续到现代。

我在江西插队时,村里十几岁

的孩子都有老公老婆,

早早就是劳动力。美国乡下,

许多孩子对父亲直呼其名,跟兄弟似的。

管你儒家不儒家,

成人和孩子的这种关系,是人类的大传统。

打仗不必说了。古人的兵将多数是“孩子”,

霍去病平定匈奴时,二十出头,

想必十几岁就是熟练的杀手。

清代剿灭太平天国,好不容易抓到两个杀人如麻的首领,

不过二十郎当,不知死,不怕死,

杀头前坐在地上,谈笑吃喝。

《宫娥》

古代没有现代这种大中小学,

更没有艺术学院,

可是孩子们十二三岁就学门手艺,优异者,

十五六岁独当一面,接活儿了。

全部美术史工艺史的大部分杰作、工程,

是年轻人做的,当然,

有老师傅带着,盯着,统领着。

不少考究的工艺,只雇童子,

过十四岁就不要了,因为心不静,心不纯了。

听过教堂的唱诗班吗?那种全神贯注,

那种精密和神圣,是少年儿童最最珍贵的一切,

过了十八岁,就转向智力,

好比花谢了,开始结果子。

所以不要小看十八岁。

十八岁的家伙是个天才,事情就可怕了。”

以上摘自陈丹青在《局部》第一集视频里的话

接着他还举例:

米开朗基罗雕刻《大卫》时26岁

德拉克罗瓦画《但丁之舟》时23岁

毕加索20岁前后的玫瑰色时期画的最妙。

如今美院十八岁的少年顶多算附中两年级。

自己都看不起自己,比比王希孟,

他当年多么自信啊。

什么是少年?

少年就是拿着生命力和感觉做事情。

关于“十八岁”这个话题就聊到这里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王希孟的故事

当时的皇帝宋徽宗

终日沉迷于书法和绘画,

是出了名的“不爱江山爱丹青”,

未被入选进翰林图画院的王希孟,

(注:翰林图画院相当于现在的皇家画院)

屡屡作画呈献于徽宗,

希望引起他的重视。

宋徽宗赵佶

宋徽宗《瑞鹤图》

宋徽宗书法

徽宗见王希孟如此执着且有慧根,

于是决定亲自调教。

在受到宋徽宗的亲临指点后,

王希孟不负“老师”期望,

不到半年就创作了这幅鸿篇大画

然后得到徽宗夸奖,赏他官位。

老师是皇帝,谁有这种待遇啊!

想不学的快都难啊!哈哈!!!

后来,宋徽宗见到这幅画作大为惊喜,

并把它赏给最宠爱的臣子蔡京,

蔡京写了跋文,

让世人还能从只言片语中

了解王希孟的一二。

《千里江山图》为大青绿设色绢本,

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

相当于四层楼之高,

篇幅上比《清明上河图》还要大两倍,

气势恢宏,笔法精巧到无以复加。

下面就来看看

这幅画的全貌吧,

注意要将手机旋转过来哦!

( 可以转回来了 )

《千里江山图》

到底神奇在哪里呢?

从整体上看,

该画以长卷形式描绘了

祖国山水的雄奇和壮丽,

引发我们对于大好河山的

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而细观局部,

我们又不难发现每个细节都自成一景,

在山环水绕、步移景异的自然风貌中,

看到动态鲜明的人物和景别,

“一步一景,咫尺有千里之趣”!

山间的行人

浩浩荡荡的马队

倾泻而下的瀑布

山峦起伏、烟波浩淼,

亭台楼阁、廊桥水榭,

村舍集市、渔船客舟......

画卷以精炼纯熟而不失情趣的笔法,

描绘出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

以及北宋人

对于理想生活的美好愿景。

这次展出的主题为

“青绿山水”

尤以《千里江山图》为甚。

画师采用蓝铜矿和孔雀石

研磨出的石青、石绿作为主色,

或浑厚,或轻盈,间以赭色为衬,

即使经过了900年的历史沧桑,

颜色依然非常明艳。

难怪后人盛赞:

“在古今丹青小景中,

自可独步千载,

殆众星之孤月耳。”

令人更加震撼的是,

这幅画是王希孟18岁时

仅用了半年时间绘制而成的,

一点一画均无败笔,

画中气势和境界再无后人可以超越。

陈丹青曾给予这样的评价:

在《千里江山图》中,

我分明看见一位美少年,

他不可能老。他正好十八岁。

长几岁、小几岁,

不会有《千里江山图》。

可惜天妒英才,

不知是因为劳累过度

还是体质羸弱,

或者其他什么无从考证的原因,

王希孟二十多岁时便离开人世了,

成为千古画坛一大憾事。

“王希孟”

这三个字除了题跋中提及以外,

再也没有出现在画史中了。

《千里江山图》

里有细心、有野心,

有天才少年气吞山河的胆略和魄力,

也有

中国文人对于理想世界的向往。

虽咫尺之间,

仿佛天下山水尽收眼底。

我们应该庆幸,

在经过千百年的沧桑和浮沉之后,

还能欣赏到中国山水画的绝世孤品,

从此,世间再无

如此青绿

......

艺考查查:移动互联网时代,艺术类信息不断的流转在我们的生活中,小查很是幸运能给大家分享关于艺术的信息与资源,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大家可以关注艺考查查,以便接收我们的最新推送!更多艺考信息请微信关注公众号:艺考查查(yikaochacha)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