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秦王朝的殉葬品李斯,“老鼠哲学”使他飞黄腾达,又最终自食恶果

2018-08-03 17:45    

李斯是一个可怜的悲剧性人物。他当初佐始皇,统一天下,位至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声威赫赫,但一瞬之间,被腰斩、灭三族。作为丞相遭遇这种结局,在中国历史上实在为数不多,从李斯的人生轨迹看,他的结局同时又是他的人生价值观的必然结果。

有一次,他看见一群老鼠躲在仓库的一个角落里吃东西,因是小角落,人与犬均不能到,所以老鼠悠然自得,旁若无人。李斯大发感慨,以他的天纵之才悟出了一条人生的道理:人不管是贤还是不肖,都是相对的。只要有个好的地方,不肖也会是贤,所处不好,贤也是不肖。老鼠为何物?居然能在仓库里悠哉享受,不是因为选了个好地方吗?

从此,他就以老鼠的活动规律作为他人生的参照物而走完了一生:只要有好地方,别的可以不在乎。

不久,他嫌吏太小,愤而离去,游荡江湖,以为再出之举。当时,正值战国末年,思想界异常活跃,其中有三家可谓天下显学:儒、兵、法。儒家主仁政,兵家主杀伐,法家主严刑峻法治国。

李斯为了以后能更好地在政治舞台上发挥作用,决定选一家之学以为阶梯。儒家太迂,他不喜欢;兵家太残,他害怕;只有法家,以法治天下,与时代的潮流又合拍,是干功名的最佳途径。于是他拜当时法冢的代表人物荀子为师,学法势术与帝王之学,与他同窗的还有韩国贵族的后代韩非。

韩非

因韩非人品很好,悟性又高,学习也努力,深得荀子喜爱,屡对人言:“帝王之术非韩子不能大,法冢之思非韩子不能广。”因此,李斯很嫉妒他。

几年以后,李斯学有所成,就跃跃欲试,想离师干事业去了。苟子问他是否在楚国显身手,李斯摇摇头,说:“楚王不中用,六国皆孱弱,不足以成事。只有秦国才是当今豪杰用武之国。”荀子道:“秦法苛峻,商鞅死之,你必小心。”李斯道:“商鞅佐孝公变法,位至丞相,最后车裂而死,但也功成名就了。”荀子默然。

几天后,李斯正式向荀子辞行,说:“我听说时至无怠乃能成功,如今各国纷争,游说者主事,秦王欲吞并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奋争之时也。如果一个人处卑微之位而有计不行者,就等于有肉在面前而不敢抓。耻莫大于卑微,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微之地,又不想出世而求利,以无为自享,这不是壮士所为。所以,我决计西人秦矣。”苟子道:“你要走,我不留。处当今乱世,人情多伪,不可太看重富贵。你过于追求和看重功名利禄,将来必为所累。”

当时秦国的情况是:庄襄王死后,十三岁的儿子赢政即位,吕不韦为相。李斯早就听说过吕不韦的事迹,深为叹服,认为一个普通的商贾通过奋斗而位至丞相,封万户侯,实在不简单。于是他一人咸阳,就直奔相府而去。

吕不韦

吕不韦这时候正在学中原四公子之举措,招贤纳士,扩大势力和影响,还组织人马编写《吕氏春秋》一书。听说是苟子的高足来了,大喜,连忙引为上宾,并封他为著作郎,与人共撰《吕氏春秋》。

三年后,吕不韦把李斯推荐给秦王嬴政,说李斯才堪大用。李斯见这十六岁的秦王嬴政,英气勃勃,个头虽不高,但目光锐利如电,心想:真创业承世之主。当秦王问他富国强兵之策时,李斯道:“敢当大王之问也。秦自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争,关东六国与秦相战,已有六世了。今诸侯畏秦,众之所知,诸侯名为其国,实则为秦的郡县。现以秦国之强,大王之贤,乘得胜之威以灭六国,如灶上燎跳虱矣,灭诸侯、成帝业,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如果现在怠而不动,待诸侯复强,相聚约纵,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

秦始皇嬴政

李斯之说,正中秦王嬴政的思想要害,他听了高兴得跳起来,说:“先生之言,正是寡人日夜所思念的,此时不灭六国。还待何时?望先生时常面教寡人,寡人将与先生共富贵耳。”当即封李斯为客卿,在秦主政身边参与军政大计。

刚当客卿不久,秦国内发生了一件政治大事,李斯依靠自己的才智和勇气,才使自己的政治前途免于毁于一旦。

因秦攻韩甚急,韩王无计可施。这时韩国水利专家郑国向韩王献计:郑国假装投降秦国,鼓动秦王政派人修水利,用以消耗秦之国力,延缓秦向外进攻。

不久,郑国的阴谋被识破,秦国内大哗,宗室大臣都说从别的国家来的客卿都是间谍、特务,应全部驱逐出去。秦王因受郑国所骗,气恼不已,就下令把所有在秦国的外国人全部赶出去。而李斯是楚人,也属驱逐之列。在他接到驱逐出境的命令后,就斗胆向秦王政上了一个奏章,毫不客气地指出秦王政这样做是愚蠢之举,是强大对手,削弱自己。并建议秦王政收回成命,重用客卿,为秦统一六国服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谏逐客书》。

李斯说:“自从秦穆公起一直到秦昭王、庄襄王,都有客卿,如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商鞅、张仪、范雎等人,都是外国人,可他们并不是间谍,恰恰相反,这些人对秦国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怎么能一概而论都说客卿不好,要驱逐出境呢?”

李斯又说:“如果说外国的不好,那你秦王宫里用的包括官里装饰的玉石奇珍,如昆山之玉,随和之宝,明月之珠,太阿之剑,纤离之马,翠凤之旗等,都是外国的,秦本国一样也没有,你为什么认为好呢?”

最后,李斯提醒秦王:“泰山不辞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此是五帝三皇之所以无敌于天下的根本原因,你这样做只不过是削弱自己、壮大敌人,是把钱、粮和武器送给敌人的助桀为虐的愚蠢之举。”

秦王政天资聪明,下逐客令乃一时之气。李斯的《谏逐客书》语言非常激烈、措辞非常严厉,但秦王政认为他说得对,就停止逐客,宣李斯入宫,商讨统一天下的大计。秦王政此举被历史证明是对他统一中国非常关键的措施,如逐客,人才不为秦用,统一天下将遥遥无期。

秦王政见到李斯时,非常客气地道歉道:“寡人一时不明,以致逐客,先生直言劝谏,足见对秦国之忠。以先生之计,统一天下当从何处下手?”

见秦王虚心求教,李斯就向他提出了内部瓦解和军事打击两大统一六国的战略方针。他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虫蛀于内,斧必毁之。现六国名义上是国家,有的实际上只有秦的一个郡县那么大,但如果他们内部团结,彼此又联合起来,那事情就麻烦了。以臣之见,大王不如出重金,使善言之士游说诸侯,离间其君臣,杀戮其良将,使其内部崩溃,并继续远交而近攻的方针,然后大王选良将,率大军从外攻之,无不立毁。”

秦王一听,连连称赞:“真良策也。”于是拨重金交给李斯,让他去游说诸侯、大臣,使其内部瓦解,对重金的用法,秦王不问出入。

后来的实践证明,李斯为秦王出的这一计谋,确起到了釜底抽薪之效,比如秦将王翦攻赵时,碰到的对手就是当时天下名将李牧。这个李牧曾一战而破匈奴二十万众,被国人誉为“赵国北方长城”,极善用兵。李斯游说、贿赂赵王的宠臣部开,一次就送黄金一万斤,让他在赵王面前谗毁李牧。许诺事成之后拜为赵地郡守,结果李牧被撤职,后被杀。李牧一死,秦军如人无人之境,迅速攻破赵国首都邯郸,赵亡。

这样一来,游说工作收到了奇效:关东六国的国王想合纵又不齐心,国内又不团结,互相诋毁、拆台,眼看着秦国来攻,却无能为力,有兵,打不了仗,有将,又不昕指挥,人心惶惶,却不知问题出在何处。所以,秦王政只用了十年,就攻灭了山东六国。应该说,李斯的间谍工作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立下了汗马功劳。

随着军事攻势的深入,统一六国的步伐加快了,而建立大一统的王朝的任务就提上了议事日程。因功,李斯被拜为上卿,负责新王朝建立的一切准备工作。

李斯也因此而踌躇满志。正当他大显身手之时,人世间的一段悲剧插曲发生了,它使李斯的人格蒙上了厚厚的污点。

一天,秦王政命他进宫,指着桌子上的几篇文章说:“卿知道这是何人所做?”李斯一看,原来是韩非写的《孤愤》、《说难》等文章。见国王相问,不知是什么用意,只好如实禀报:“此是臣之同学韩非所做,韩非本是韩国贵族的后代,深感韩国积弱,就把自己所学著述成篇,想以此打动韩王,壮大韩国。”

秦王政连声称道:“写得好啊!寡人能与这个人见上一面,死也无憾。”说完,命李斯给韩王去信,要韩非来秦国,否则,发兵攻韩。

韩王无奈,只好把韩非送入秦国。秦王政一见,大喜,当即要封韩非显职。韩非说话有点口吃,见秦王如此,就结结巴巴地说:“大王,这……这,显然不妥,臣……新来。”这时,李斯在旁,对秦王政说:“韩非之才,胜臣十倍。但新来就任显职,于秦法不妥,待以后再说吧!”秦王亦觉有理,只好作罢,就要韩非把自己的理论、思想全部写出来,以为秦国之用。

李斯心里就犯嘀咕了:韩非之才远胜于我,秦王又如此信任他,时间一长,肯定位在我之上。于是,他不顾同窗之谊,在秦王面前进谗言道:“韩非很想念故国。”秦王一听,火了:“寡人如此信任他,他还在思韩。这种人才不能流落他国。”就命人把韩非关起来。过了不久,李斯又对秦王说:“韩非在牢里颇有怨恨,奈何?”秦王是个性情暴躁之人,一听,大怒:“立即赐死。”

韩非进牢后,狱卒就对他说:“你的同学李斯颇见信于秦王,你没事的。”韩非笑着摇头道:“李斯其人,我深知:才在他之下,能友善待之;才在他上,必嫉贤妒能,我必死无疑。”这时,李斯命人给韩非送毒药来了,韩非对狱卒说:“如何?”就饮毒而死。

秦王政下了赐死韩非之命后,颇感后悔,连忙命人赦免韩非,但为时已晚。秦王政扼腕叹息不已,就命人把韩非的文章搜集整理成册,流传后世。韩非没想到的是死于同窗学友的手里,而对于李斯来说,韩非一死,去掉了自己实现理想的政敌,再也没有人与自己竞争了。

公元前223年,随着秦将王翦率六十万大军灭楚战役的结束,秦统一中国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从西周分封诸侯时开始,经过八百年的纷争和厮杀,中国归于统一。

中国虽然统一了,但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它的称谓、法律、制度及各种政策如何,成了令秦王政头痛的大问题,于是,他请教上卿李斯。李斯说:“中国虽有夏、商、周三朝,名义上统一,实则非也。大王统一中国,实乃开天辟地之举,功盖三皇,德比五帝。所以,统一后的国家及制度、名号必须有异于夏、商、周三朝,以为后世法。”秦王点头称是:“善!”并命李斯负责这项工作。

李斯乃苟卿高足,学的是帝王之学,学问功底也好,人又聪慧,因此,让他辅佐秦始皇这样的好大喜功的开国皇帝是非常合适的。为了秦王朝的建立,他辅佐秦始皇做了如下几件对后世极有影响的工作。

一、定称谓,合皇帝威严于一尊。

二、统一货币、文字和度量衡。

三、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废分封为郡县。

因创建、佐命新朝之功,秦始皇拜李斯为丞相,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富大贵之人,其长子李由娶秦公主,他的几个女儿皆嫁秦公子,通过联姻的形式巩固权位,权势炙手可热。有一次,长子李由从三川回咸阳告假,李斯办了点酒席为儿子接风。这本是非常普通的家常饭,不知怎的,百官都知道了,结果门前车水马龙,拥挤不堪,朝中大小官员,皆来攀附。

但是,他没想到,灾祸就要降临到他的头上了。

秦始皇三十八年(公元前209年),始皇帝游会稽,丞相李斯、宦官赵高和十七岁的秦公子胡亥同行。七月回至沙丘后,秦始皇卧病不起,就立下遗诏,要公子扶苏速回即位。信未发,秦始皇就去世了。于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夺权阴谋产生了。

首先,赵高找到胡亥,说:“皇上死,长子扶苏回来立为皇帝,而你无尺寸之地,怎么办?”胡亥说:“本来就是这样,父亲死,不封诸子,传位扶苏,还有什么说的。”赵高道:“方今天下之权,在你、我及丞相三人而已,你仔细考虑一下:奴役人与被人所奴役有什么不同。”胡亥说:“这样做恐怕不好吧!废兄立弟,是不义;不奉父母而畏死,不孝;能薄而才小,强因人之功,是不能。”赵高道:“汤武杀主,天下称义;卫君杀父,天下称德。故大德不拘小谨,大行不辞小让。顾小而忘大,后必有害;狐疑犹豫,后必有悔;断而敢行,鬼神避之,后必成功。”

经赵高这么一说,胡亥同意了,要他去找李斯商量。于是,赵高又对李斯说:“现皇上已死,遗书未发。赐长子书与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你与我之口,你说怎么办?”李斯一听,骇道:“安得亡国之言?此非人臣所当议也。”赵高道:“你想想,你的功劳与蒙恬比,孰高?与长子扶苏的关系,你与蒙恬比,孰好?如扶苏立为太子,哪有你丞相之位?现胡亥在此,仁厚忠孝,他如即位,你的子孙世代都享富贵,何去何从,你考虑吧!”

此时李斯的决定对秦王朝、对他自己,可谓生死攸关,他也明知这是篡位,大逆不道,但为了富贵,为了权位,他竟然同意了。他流着泪说:“独遭乱世,既然不能死,就活下去吧!”

胡亥即位后,赐死太子扶苏和大将蒙恬,杀秦公子、公主数十人,发数十万刑徒修阿房宫,生活骄奢淫逸无度。人世间的一切罪恶,被胡亥在几年内都办到了,而这一切,都是赵高教他的。

阿房宫

李斯见此,觉得不对劲,就要中书令赵高多劝劝胡亥,不要荒淫无度,要好好治国。可赵高自从沙丘政变后,就觉得李斯是个障碍,想除掉他,自己当丞相,可一直未有机会。这回李斯劝他去谏胡亥,他就假惺惺地说:“我是何人?敢与你丞相比?要谏,只有你丞相最合适。”

赵高是宦官,负责胡亥的生活起居。每次李斯要上书胡亥,赵高就推却说皇上正忙,待胡亥与宫女们鬼混时,就让李斯去向胡亥进言。胡亥正与宫女鬼混得热烈,见丞相入奏,就觉很扫兴,心里不舒服。以后李斯每次进谏,赵高都选择这样的时刻。胡亥火了,问赵高:“丞相何以如此?”赵高乘机进谗言:“丞相自恃沙丘政变有功,未能封王,所以有怨言,沙丘政变只有我们三人知道,一旦泄露出去,可不得了。”

此时已是泰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天下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紧急告急的文书雪片似的飞向咸阳,但都被赵高压住。胡亥也偶尔听说农民起义,赵高都说是小股盗贼,很快就会平息。当陈胜派将周市率军三十万攻咸阳时,胡亥才知道真相,就责斥赵高,而赵高却反诬是丞相李斯的儿子李通勾结义军所致。胡亥大怒,逮李斯下狱,判腰斩,灭三族。

行刑那一天,李斯流着泪对儿子李通说:“现在我们再想牵黄犬、游上蔡,当个普通百姓,也不可能了。”说着,对天长叹道:“苟子曾说过,我太热衷于富贵,必为富贵所累。果然!苟卿,圣人也,我不如也。”

李斯终于成了秦王朝的殉葬品。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李斯对中国历史是有贡献的;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他又是卑劣的。也许这是他早期对老鼠活动的观察所致,是老鼠的生活哲学使他飞黄腾达,又是老鼠的生活哲学最终使他遭到了悲惨的下场。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