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抗战殉国第一将军赵登禹,墓地被毁,遗体也未能幸免

2018-08-03 18:51    

1937年7月28日,北平南苑。突然,一声巨响,一位将军的双腿被炸断了,昏迷卧地。

醒来后,他不顾阻拦,仍欲作最后的奋斗。他含泪向传令兵说:“不要管我,北平城里还有我的老母,你回去告诉他老人家,她的儿子为国死了,也算对得起祖宗,请她老人家放心吧”。话声刚落,将军殉国

这位将军就是有打虎将军之称的赵登禹,中国对日抗战中第一位壮烈牺牲的师长。当时,赵登禹年仅39岁,长子赵学武只有4岁,长女赵学芬才2岁,次女赵学芳尚在母腹未出生。

赵登禹,字舜诚(1899年5月16日-1937年7月28日),出生于山东省菏泽县附近的赵楼村。少年时因家庭贫困而辍学务农,但天生臂力超人,可举数百斤之大石,又对习武有高度兴趣,遂于13岁时拜武术高手朱凤军为师,初习拳术,而后又习得刀法,能与十余人对阵而不败。而赵登禹年轻时除武艺超群外,更是兼具武德,不但平日事亲至孝,在外更是行侠仗义,使得村中几无盗匪,乡里间的土豪也因之而无法横行。

1926年参加北伐。1933年,任第29军第37师第109旅旅长,后任第132师师长。后在抗日战争(七七事变,卢沟桥保卫战)中壮烈殉国,是抗日殉国的第一位师长。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今天来到赵登禹将军的安息地,缅怀这位英雄人物。

赵登禹将军墓于1980年重建于卢沟桥城东关文子山。因赵登禹生前说过“军人抗战有死无生,卢沟桥就是我们的坟墓”这样的誓言,1946年7月28日中山公园公祭大会之后,赵将军灵柩于次日由龙泉寺起灵,在卢沟桥以东2公里处的西道口山坡上安葬。

将军战死后,据考证其遗体先被红十字会掩埋,后被龙泉寺僧人收殓,1946年经在中山公园举办公祭大会后安葬。其墓地在“文化。。。”中一度被毁,将军遗体也被不明真相的红。兵亵渎,1980年修复,至今祭祀不绝。

将军战死后,据考证其遗体先被红十字会掩埋,后被龙泉寺僧人收殓,1946年经在中山公园举办公祭大会后安葬。其墓地在“文化。。。”中一度被毁,将军遗体也被不明真相的红。兵亵渎,1980年修复,至今祭祀不绝。

据《北京名胜古迹辞典》:“赵登禹墓在卢沟桥西道口。”顺着京石高速的辅路往西走,快到卢沟桥的时候,面前一座铁路桥,路分两岔,一路向西过永定河,一路拐向右边通往宛平城。赵登禹将军墓就在这里。

将军殉国后,崇敬抗日英烈的龙泉寺老方丈,带领4名僧人,连夜出城在高粱地中寻得将军遗体,抬回龙泉寺装殓。为避开日寇耳目,将灵柩隐藏在寺中8年之久。抗战胜利之后,将军年仅10岁的女儿赵学芬去龙泉寺祭奠时,老方丈安慰她说:“将军没有走,我常在夜间听到将军喊口令操练士兵。

来到此处,脑海中不觉涌现出,将军赵登禹带所部冒着大雪,亲率敢死队挥舞大刀誓死杀敌的画面,这场战役取得了自“九一八”事变以来的首次大胜,史称“喜峰口大捷”。战后,赵登禹因功升为132师师长,又于次年提升为中将。

据将军女儿赵学芬女士回忆,“我父亲返回河北防地前,见了我祖母最后一面。临行时,他跪在地上给祖母磕了头,又叮嘱正怀孕的母亲要注意身体,然后还抱了抱只有2岁的我和4岁的哥哥赵学武,之后义无反顾地离家而去。”这一去,将军血战不归还。

赵登禹将军在1937年7月28日战死北平南苑。为了纪念他,北京从此有了一条赵登禹路。

同一日,与赵登禹情同兄弟的二十九军中将副军长佟麟阁也战死南苑,于是,又有了一条佟麟阁路。

3年后,原二十九军第三十八师师长,已升任第三十三集团军中将总司令的张自忠战死襄河,这样,北京有了第三条用人名命名的道路——张自忠路。

“WG”时期,赵登禹路改称“中华路”,佟麟阁路改称“四新路”,张自忠路改称“工农兵东大街”。“文。”结束后,北京市人民政府于1984年10月决定恢复上述三条道路的原名。

过去在抗日战争中有许多人为了尽大忠,抛头颅,洒热血,谱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真可说是民族英雄。他们不一定有好的身世背景,但他们在家庭中尽孝心,在社会上实践报国理想,这些英勇事蹟所体现的忠孝节义,再再令人心中澎湃,充满感动。

让我们记住英雄,更要尊重英雄。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