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黄宾虹、张大千等艺坛巨匠们笔下的黄山:云蒸霞蔚,各具异彩!

2018-08-03 19:06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以其“五绝”的奇景和博大的徽文化蜚声海内外,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黄山奇景代表着江淮山河之美。黄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热情友好的象征,承载着拥抱世界的东方礼仪文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黄山迎来了一任又一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视察。据统计,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共有96人、129人次来过黄山,无不对黄山赞誉有加。

黄山不仅是一座美丽的自然之山,还是一座丰富的艺术宝库。自古以来,人们游览黄山,建设黄山,歌颂黄山,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概括起来就是遗存、书画、文学、传说、名人“五胜”。

黄山现有楼台、亭阁、桥梁等古代建筑100多处,多数呈徽派风格,翘角飞檐、古朴典雅,其中听涛居位于人字瀑前、紫云岩上侧,曾是张学良将军的幽禁之所。黄山现存历代摩崖石刻近300处,篆、隶、行、楷、草诸体俱全,颜、柳、欧、赵各派尽有。历代文人雅士在观赏美景的同时,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从盛唐到晚清的1200年间,仅就赞美黄山的诗词来说,流传至今的就有2万多篇(首)。另外,黄山的故事传说也不胜枚举,如《黄帝炼丹》、《李白醉酒》、《仙人指路》、《仙女绣花》等广为传颂。美丽神奇的黄山孕育了“黄山画派”,创立了以黄山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山水画派,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影响深远。

对于明代以后的中国山水画发展史来说,黄山作为一个绝佳的山水画粉本,从石涛、渐江、梅清,到近代之黄宾虹、张大千、贺天健、傅抱石,都对黄山别有青睐,颇多着墨,可谓佳作纷呈,代有名家。一入黄山,入画的元素俯首皆是:峭壁深壑、云烟氤氲、怪石奇松。作为天然粉本,黄山风景的魅力,正在于变幻莫测,四时不同,时时出新。近代画家赖少其曾言:“若非大手笔,难画黟山图。”(黄山古称黟山)以黄山元素为底本入画,为有志于推动传统绘画创新,创造山水画新面貌、新风格的画家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刘海粟与黄山

国画大师刘海粟对黄山的敬仰之情更是无以复加。他一生十上黄山,创作了大量艺术佳作,依然认为没有读透黄山。直到他以93岁的高龄第十次登临黄山时,才发出了他琢磨多年的感叹:“黄山之奇,奇在云崖里;黄山之险,险在松壑间;黄山之妙,妙在有无间……”

刘海粟十上黄山所绘黄山美景

刘海粟是众所周知一生最爱黄山的画家之一。一生最重要的作品也多以黄山为题材,可以说黄山是刘海粟艺术的源泉,刘海粟也给黄山增添了艺术内涵。他平生十上黄山,从1918年第一次跋涉黄山到1988年第十次登临黄岳,跨度达70年之久,几乎包括了刘海粟一生的艺术实践活动。单就70年来十上黄山的壮举,就破了历代画家的登临纪录。在爱恋黄山的这70余年里,他以黄山为题材创作的作品,包括速写、素描、油画、国画,总量蔚为壮观。

刘海粟十上黄山所绘黄山美景

《鲁豫有约大咖一日行》,鲁豫在对王健林的采访中,有7分钟左右的时间是王健林向鲁豫展示他的中国艺术藏品。包括刘海粟、石齐、傅抱石和吴冠中的作品。其中有一段对话很有意思,是说“……刘海粟十上黄山画了十张,黄山的丈二匹,我现在收了9张,就是那一张,在哪?不知道……黄宾虹与黄山

作为黄山人的黄宾虹对黄山的爱恋也不逊于刘海粟,黄宾虹曾自名“黄山山中人”;他曾九上黄山,画过无数的黄山题材,《黄山汤口图》是他的一幅精美巨制。

2017年嘉德春拍,黄宾虹《黄山汤口》以7300万元起拍,经过激烈的竞拍,最终以3亿元落槌,加佣金最后成交价为3.45亿元。

黄宾虹《黄山汤口》李可染与黄山

李可染对黄山那也是爱恋有加。一生曾两次到黄山写生。1954年,李可染带着自创的画夹、白布大阳伞和马扎,第一次来到了黄山。这次写生李可染在黄山待了一个半月。黄山当时的条件十分艰苦,李可染就住在一个小破厨房里,云雾在门窗间穿行,下雨了要打伞睡觉。有一天,一阵大风吹破云雾,李可染第一次看见了黄山天都峰,他赶紧画了下来,留待以后补景。从那以后,黄山的美深深地印在了李可染的心里,让他一生念念不忘。1978年5月,李可染再登黄山,这次他在黄山上又整整待了一个半月,但依然兴味未尽。他曾在1982年创作的一幅黄山图中题跋道:“明徐霞客遍游天下名山大川,深赞黄山之美,因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句。吾两次登黄山,居百余日,饱览千峰竞秀,万壑藏云,宇宙奇观,叹观止矣。”

李可染 黄山烟霞图 1963年(800万元,2013年)

李可染1981年作 黄山烟霞于2011年在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以2357.5万元成交张大千与黄山

张大千对安徽黄山是情有独钟的,先后游览了三次,并留有大量手迹,在民间传为佳话。张大千首次登黄山是在1927年夏,时年29岁。他在二哥、著名画家张善孖和几位弟子的陪同下,徒步登上黄山绝顶———光明顶。他赞叹黄山“境益奇,路益险,峰下怪石无数,肖物赋形,不可名状”。他在始信峰挥笔写生,兴趣甚浓。1931年9月,张大千再次登上黄山绝顶。张大千在此写下“云海奇观”,刻于碑上。张大千为了纪念二到黄山,特制纪念墨分赠友人,墨的正面书有“云海归来,大千居士题”。此后,他的画作中常常钤有“两到黄山绝顶人”的印章。1936年,38岁的张大千第三次登临黄山。同行的有国画大师徐悲鸿和画家谢稚柳,游罢回到苏州。当时,他篆刻一方“三到黄山绝顶人”的印章,以志纪念。此后,他的画作上常有此枚印章。张大千热爱黄山,把黄山当作自己的创作源泉。从此,他更多地以黄山为题材作画。在张大千的数以千计的国画作品中,明确以“黄山”为题的精品画作就达60多种,诗作也达40多种。

张大千《黄山九龙潭》1930年作,2011年拍卖到920万元

张大千《黄山云海》于2016年北京传是国际拍卖有限责任公司以2875万元成交。潘天寿与黄山

潘天寿一生对黄山古松怀有独特感情,1934年他初上黄山,与邵裴子等人同游;1962年,赖少奇任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省文联、省美协主席,潘天寿应邀再上黄山,黄山古松的倔犟苍劲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倔犟苍劲与潘天寿的性格吻合,加上黄山古松所象征的高风劲节,这是他特别喜爱黄山松的原因,所以他一生画了多幅黄山松题材的作品。1944年在作《黄山虬松图轴》(见《潘天寿书画集》下编第115图)时,他用了半纸的篇幅在画上题长诗一首,热情礼赞黄山松;1962年创作《松石横卷》时再题此诗于卷上;这一次——1964年,在创作这幅《黄山松》时,他又一次将这首诗题于画上,这是笔者所知潘天寿第三次将同一首诗题于他的“黄山松”创作上。

潘天寿1962年作 黄山松手卷 于2010年5月16中国嘉德国际拍卖以481.6万元成交

潘天寿1962年作 黄山松手卷 于2010年5月16中国嘉德国际拍卖以481.6万元成交

来源:徽藏天下

版权说明:如果我们转载的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您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处理,谢谢!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