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清朝历史上淮安曾做过省会

2018-08-03 21:21    

明清时定都北京,漕运一直是关系朝廷存亡的“国之大政”,特设漕运总督一职,驻节淮安。明清时漕督和地方吏制亦有相关。明时漕运总督即兼巡抚南直隶淮安、扬州、庐州、凤阳四府及徐州、和州、滁州三直隶州,称为漕抚。

清顺治十六年(1659),漕督停兼巡抚,但尚有“总督淮扬等处地方”之衔。咸丰十年(1860),驻清江的南河总督裁并于漕督,并谕令漕督节制江北镇道及以下各官。

江淮省是清代末期存在的一个省级行政区。自1667年建省之后,南北两部长期属于不同的布政使管辖。

江北地区的淮安、扬州、徐州3府,通州、海州2直隶州以及位于江南的江宁府(南京),属于江宁布政使辖区,而镇江、常州、苏州、松江4府和太仓州属于江苏布政使辖区。江苏巡抚驻扎苏州,两江总督驻扎江宁(南京),而漕运总督和南河总督又驻扎在淮安府府城内和府城西北的清江浦(1860年以后南河总督裁撤,漕运总督迁入清江浦南河总督衙门)。

太平天国运动及漕运改海、漕粮折色等变化后,改漕运总督为江北巡抚以及废漕运总督之说乃起。咸丰八年(1858),仓场侍郎廉兆纶上奏:“清淮(清江淮城)一带,实为南北要冲,漕运总督不兼管地方,宜此时权设江北巡抚,抑或将漕运总督权改斯缺,所有江北各路军务,悉归统制,庶可控扼江淮,声援汝颍。不惟江南群逆绝其觊觎之心,即豫东会捻各匪出没之区,亦可断其一臂矣。”

同治元年(1862)二月,工部尚书王庆云奏改漕督为江北巡抚,漕标为抚标,“俟苏常克复,仍复其旧”,因江督曾国藩反对而被否决。同年,漕督由淮城移驻清江浦原南河总督署改建的漕督行辕。光绪二十四年(1898),康有为于戊戌变法时上《请废漕运改以漕款筑铁路折》,提出“以漕运总督缺为铁路总督,运丁仓丁船夫卫兵充车路工”,可奏折上达不久,变法即告失败。

光绪二十八年(1902),调任漕运总督陈夔龙以屯卫已裁、漕务无事,防卫河工与漕督名实不符,奏请裁撤,政务处会同吏部议奏认为,漕督尚有河堤各工之责,“此时应请暂缓裁撤”,而当时又有“议设江北巡抚”之说。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905年1月27日),清朝政府裁撤漕运总督,同时将江宁布政使辖区的江宁府、淮安府、扬州府、徐州府4府和通州、海州2直隶州,新设为江淮省,设江淮巡抚,原漕运总督恩寿为江淮巡抚。省会设于淮安府,实际驻地为清江浦原漕运总督衙门。江淮布政使仍设江宁。

汉末迄唐,淮徐代为重镇;宋及金元之际,徐已降为散州;至明以来,则偏重淮安,历为前代漕督及国初庐凤巡抚、后改漕督驻扎之地。及江南河道总督裁撤,漕督移驻淮城迤西之清河县,实为绾毂水陆之冲,北连徐海,南控淮扬,地既适中,势尤扼要”。接下来论漕督原有管理地方之责,“伏查前明初设漕运总督,即兼巡抚地方。国朝顺治六年,裁庐凤巡抚改漕运总督,仍兼巡抚事。漕督之兼巡抚,原为控制得宜。现漕务虽已改章,地方实关重要,与其仍留漕督,徒摊虚名,不如径设巡抚,有裨实用”。理由说明后奏陈办法,“臣等公同商酌,拟将漕运总督一缺,即行裁撤,改为巡抚,仍驻清江,照江苏巡抚之例,名为江淮巡抚,与江苏巡抚分治,仍归两江总督兼辖。一切廉俸饷项,衙署标营,均仍其旧,但改漕标副将为抚标副将,以符定章”。

江苏的建制本与他省不同,他省都是一省一藩司,唯独江苏省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后有两个:一名江宁藩司,随两江总督驻江宁;一名江苏藩司,随江苏巡抚驻苏州。江宁藩司辖江宁、淮安、扬州、徐州四府及通州、海州两直隶州。江苏藩司辖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府及太仓直隶州、海门直隶厅。泾渭分明,“久若划疆而治”。今在清江设巡抚,“应将江宁布政使及所辖之四府二州,全归管理。巡抚所驻,即为省会。应就近将淮扬海道仿效新疆镇迪道例,兼按察使衔,所有江宁各属刑名,均由该道勘详巡抚奏报。江宁布政使应随总督仍驻江宁。总督在江南,巡抚在江北,既无同城逼处之疑;江宁六府州前隶苏抚者,即改隶淮抚,亦无增多文牍之扰。不必添移一官,加筹一饷,而行省已建。职掌更新,建置合宜,名实相符。

1905年1月27日(光绪三十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清廷明文发布上谕,“政务处奏,议覆裁改漕运总督一折。江北地方辽阔,宜有重镇。顺治年间改设漕运总督,原兼管巡抚事。现在河运全停,著即改为江淮巡抚,以符名实而资治理。即以原驻地方为行省。江宁布政使所属之江、淮、扬、徐四府暨通、海两直隶州全归管理。仍著两江总督兼辖,各专责成。余依议”。第二天又发布上谕“江淮巡抚著恩寿调补,陆元鼎著补授江苏巡抚”,“江淮淮扬海道兼按察使著徐树钧调补”。这样,江苏省被南北分为江苏、江淮两省。江淮省省名取江宁、淮安两府首字得名。江苏省省会仍为苏州,新建江淮省省会清江浦。原江宁布政使改为江淮布政使,仍驻江宁。江淮按察使则由驻清江的淮扬海道兼任。

江淮省的范围相当于今江苏省的南京市、扬州市、盐城市、连云港市、徐州市的全部,除盱眙外的淮安市,除泗洪外的宿迁市,除靖江外的泰州市,除海门、启东外的南通市,镇江市的句容,以及安徽省的肖县、砀山。省会清江浦即今淮安市清浦区。

江淮省设立后的重要工作有:一、咨调原经管江淮省所属府州的书吏若干名来清江;派员提取江淮省所属府州的文牍档案。

二、宣布“自本年(光绪三十一年)正月初一日起,江淮大小各事悉归淮省办理,以免混淆而清疆界”。

三、因划属江淮省的通州原属常镇通海道管辖,上奏“江淮既设行省,该道所管地方未便兼跨两省,拟请改为常镇道,专辖常州、镇江两府,其通州海门两属,划归淮扬海道管辖”。

四、奏请“仿照安徽、江西两省之例,巡抚兼提督衔节制各镇。并请于江淮巡抚关防内加刊兼提督衔字样,以符名实”。

五、奏准将原漕督管理之八省漕政归各该省督抚自行办理;因江安粮道兼跨江淮、安徽两省,商由两江总督主政核转。

六、奏准以分江宁布政司之员为江淮省候补,分江苏布政司之员作为江苏省候补;南河河工候补人员改为到江淮省候补。

七、更改官员回避地区,淮籍官员准在苏省做官,苏籍官员准在淮省做官。

八、添设工程局、电报局,搬修银库。

九、奏准以清河县丞兼按察司经历。

十、奏准将清淮前设之试验场溥利公司归并扩充,改为江北实业学堂。

江淮省的设立也给省会清江浦带来了一时的繁荣。“丰和轮船现已遍出招贴,略谓清江新设江淮巡抚,宁淮往来日益繁荣,特备坚快小轮船专开南京,以便来往,日前已开班”,“市面较前稍旺,商业以客栈为最获利,因官场晋谒抚军络绎不绝,几于应接不暇,生涯鼎盛云”。

清江设江淮省的上谕公布后,遭到了江苏籍京官陆润庠、恽毓鼎等人的反对。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月二十日,工部侍郎陆润庠等人上奏,提出四点意见:首先,“现在湖北、云南本有之巡抚,甫经议裁,而江南一省忽然添缺,未免政令分歧”。其次,“今划江而治,江苏仅存四府一州,地势平衍,形胜全失,几不能自成一省”。第三,“国朝经制,分省三等”,苏淮分省后,江苏若改为小省,“则一切经制,俱需更改,而筹饷摊款,尤多窒碍”。第四,江淮四府二州之地方要政,向由江宁布政使禀承两江总督办理,若江淮布政使仍驻江宁,“则江淮巡抚孤悬虚寄,徒多文移禀报之烦,无裨吏事军政之要”。折中更指出了江淮省设置过程中的程序瑕疵:政务处奏定的会议章程第二条规定:“查内政之关系者,如官制裁改,新设行省等类,由各衙门请旨会议,或特降谕旨举行”,与此正相符合。而江淮省的设立未经“各衙门会议”的程序,陆等据此提出“似事局未为全定”,“可否援照新章,恭请饬下廷臣会议,并饬下沿江督抚一体与议,复奏请旨遵行,俾见朝廷有博采群言之美,无轻改成宪之疑”。值得一提的是,在陆润庠此折上列名的20余人,“凡苏省在京三四品京堂均与其列,淮省则寥寥无几人”。然此折上达后当时并未引起清廷的足够重视。

当时北京影响颇大的《京话日报》主编江苏人彭翼仲,他在《京话日报》头版演说,“含泪吁请”清廷仔细考虑江淮分省事宜。

二月初八日,由翰林院侍读学士恽毓鼎领衔,江苏京官再次上奏,又提出四点意见:一是苏、淮单独立省,则彼此削弱,不利于江、海军事防御。二是苏、淮分为两省,摊派之款相应增加,人民不堪重负。三是苏、淮划江分省,不利于防范长江盗匪。四是江淮新设一省,将引起中外交涉的麻烦。并称“谨略举四端,用备采择,倘蒙饬下前署两江督臣张之洞、署督臣周馥,就臣等管窥所及,详加筹度,据实复陈,苏、淮幸甚,大局幸甚。”

二月初八日,上谕“交政务处本日翰林院侍读学士恽毓鼎等奏《苏淮分省略举四端以备采择》一折,奉旨著并陆润庠等前折交政务处,按照奏定章程会议,再由政务处具奏。”

江淮巡抚设立后,原两江总督直辖的江宁布政司江、淮、扬、徐、通、海六府州改由江淮巡抚直辖,两江总督无直辖之地,而当时湖北、云南等原既有总督又有巡抚之省则刚裁撤巡抚,因此署理两江总督周馥亦反对设立江淮省。主要反对理由有三:一是不便设防,“属在一省,则设防较易;今剖分两省,则气势涣散,设防转难”。二是不便军政指挥,“今特设江淮一省,原为战守形便而起。不以兵权归之,则巡抚无所措施;以兵事责之,则气力以分而愈薄,号令以分而多歧”。三是加重财政困难,“特设一行省,事体加繁,举凡练兵、兴学诸事,新政所当行者,无一不须别开生面,即无一不须筹集巨款”,“当此民穷财绌,各省分筹赔款恒苦不给,添建一省,用款增而地不加多,责成重而权力反薄,似觉未宜”。他建议将淮扬镇改为江淮提督,“文武并用,节制徐州镇及江北各营”。

当时各衙门送来的说帖,主张苏淮不必分省另设大员者42件,主张专裁淮抚者32件,坚持苏淮分省及复设漕督者7件。政务处在议奏过程中颇感为难。“若仍改为漕督,则朝令夕改,又无此政体”。于是,又准备按张謇原条陈所请,分割江苏、安徽、河南、山东四省边境地区,另设徐州行省。但此议又遭到山东、河南、安徽三省巡抚的反对,他们“均以分割各该省边境州县隶于徐州为省,诸多窒碍”。结果,政务处只好选择放弃。因大都认为不便改设巡抚,而“拟改设提督驻扎者居多”,政务处奏议,拟请即照署江督周馥所请,“改淮扬镇总兵为江淮提督,文武并用,节制徐州镇及江北防练各营。仍以淮扬海道兼按察使衔,凡江北枭盗重案应即时正法,军流以下人犯归其审勘,毋庸解苏,以免迟滞。似此则江北文武均有纲领,江淮巡抚一缺,自可无庸设立。”

光绪三十一年三月十七日(1905年4月21日)发布裁撤江淮省上谕:“苏淮分省于治理既多不便。著即毋庸分设。江淮巡抚即行裁撤。所有淮扬镇总兵。著改为江北提督,以资镇摄。”同时谕“恩寿著仍遵前旨来京陛见”,“江北提督著潘万才署理”。至此,设立尚不满三个月的江淮省即遭裁撤。

据恽毓鼎江淮省裁撤当日的《澄斋日记》记载:“恩寿者,首辅庆亲王之儿女亲家,历任封疆,无治行。由苏抚移漕督,锐志欲复巡抚任,以窥两江一席。政府此举实为恩地也。”认为政务处设立江淮省是因人设事。不过当时政务处即使从张謇之说撤漕抚于徐州设省,亦可任命恩寿为徐州巡抚。又有人称江淮省裁撤是因为淮抚恩寿与署江督周馥不合,因此周馥竭力阻挠。这些说法应均有其各自的道理,但既然这些说法的提出者都不是当事人,因此也只能是提出者臆测的一家之言而已。

江淮省的立废,对淮抚即原漕督衙门的书吏差役影响最大。在江淮省撤销前争论时,他们即认为:“清江北连徐海,南控淮扬,民风强悍,盗贼纵横,盐枭会匪,出没于淮安各属者,不一而足;加以教堂林立,教民众多,海州、盐城两处,又皆有海口可以通行船舶,一旦骤然去一大员,设枭匪从而生心,为患不堪设想。且甫经改设行省,忽又收回成命,亦复无此政体”。在撤销江淮省的谕旨下达后,这些书吏差役面临失业,群情激愤。“漕运总督衙门书吏差役并昔日河督衙门归并者,不下数千人,父子相承,胥赖此以赡家室。迨漕督裁撤,江淮分省,若辈欣然色喜。讵料数月间又收回成命,不觉情急。遂麇集漕辕恳求艺帅(恩寿字艺堂)安置,群情汹汹,并耸动市面各店一律罢市”。“淮、徐、海三属绅士周衡甫太史、沈雨人太史、高子宾孝廉恐酿事端,因禀请抚宪转奏留缺,或改设河务防务大员。艺帅即据情代奏,随出四言示曰‘漕督驻淮,历有年所。有益地方,未宜裁撤。今已电奏,请留此缺。尔等安静,切勿惶惑。如再滋闹,严拿究诘。勿信浮言,各安生业’。县尊亦借邑绅入市,遍行劝谕,并出示曰‘漕督驻浦,由来已久。不改淮抚,亦当照旧。请留此缺,现已电奏。凡尔商民,各宜静候。聚众罢市,法所不宥。照常贸易,毋自取咎。倘再违延,定即提究’。至申刻各铺始照常开张”。恩寿一面劝说,一面急奏“清淮震动”情形。三月二十二日,恩寿电奏:淮抚裁撤,清江人心惶惑,城内外一律罢市,聚众数千人,弹压不理,“扰乱异常,居民万分惊惧”。当地绅士“佥云漕督已裁,吾辈悉成饿莩,更无身家可顾”。恩寿还称,清江居南北交冲,良莠混杂,一经煽惑,愈聚愈多,甚至抢劫焚烧,为患不堪设想。

同时称江北提督系武职,舆论不孚,恐以后江北各州县呼应不灵,难保不从此多生事端。要求暂缓裁撤。

三月二十四日,清廷电示“清江人心惶惑,城内外有罢市聚众情事,著两江总督周馥仍遵前旨,迅速前往,妥为弹压。”周馥抵浦后,一开始提出每人发给三个月薪水谴散,遭拒后,又提出“以漕督衙署改为江督行辕,其旧在漕署当差诸人一律留用;漕标营伍悉令改隶督标,仍驻所原驻要隘之地”、“添设江北按察司一员,专辖江北一带,办理刑名,俾漕辕人役移归臬署办公”等善后方案。四月初四日,上谕:“镶白旗汉军副都统练兵处军政司正史刘永庆著加恩赏,加兵部侍郎衔,署理江北提督,所有江北地方镇道以下均归节制”。又谕署江督周馥:“江北地方重要,既经裁撤巡抚,改设提督,自宜有精强得力之大员,以资统摄。昨已有旨简派刘永庆署理江北提督,并令节制江北文武。所有从前漕督所办事宜,均著该署提督接办。并著将标防各营,认真整顿,切实训练,按照练兵处定章办理,先成一镇,俾卫地方。其淮扬海道,仍遵前旨兼按察使衔,清理讼狱。所请特设按察使,著勿庸议。恩寿著俟刘永庆到任后再行启程”。虽然继江淮巡抚后驻清江的江北提督“所有江北地方镇道以下均归节制”,有人认为是“不是巡抚的巡抚”,但毕竟无财政、用人之权,江淮省设立三个月即遭裁撤的结局已无法改变。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