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国内 >正文

看科技创新的杨凌实践

2018-02-13 13:16    

杨凌农高会第二届国际种业成果展上展示的玉米新品种。 记者 安涛 刘强摄

谁来种玉米?谁来收玉米?收获的玉米往哪放?

这三个令人费劲头疼的问题,如今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薛吉全教授看来,都有了迎刃而解的可行办法。

前不久,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榆林玉米试验示范站最新的一次测产实验中,由薛吉全带领的团队选育出的玉米籽粒机收品种获得了专家认可,也经受住了现实检验——玉米实现了籽粒直收,且亩产超过1000公斤。收获玉米可以像收获小麦一样容易了。

这几日,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打进来,向薛吉全咨询机收玉米的相关情况。第24届农高会上,薛吉全团队选育出的品种更是作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展馆内的主推产品进行展示,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

从传统的手工种植人工收获,到机械带棒收获,再到机械直接收获玉米籽粒,薛吉全认为,我国玉米生产方式正在发生重大的技术变革。这场变革涉及品种选育、机械播种、机械收获、种植模式、配套产业能力(籽粒烘干塔和钢板仓)等玉米产业链的众多环节,他们所做的正是按照玉米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这也是杨凌农业科技创新实践的一个缩影。

而这一切源于一次考察之旅。2010年,一次美国的业务考察之行,让薛吉全对美国的玉米全程机械化印象深刻。回来之后,便决定进行玉米生产变革,并提出“一机”(机械化)“两改”(改良土品种、土壤)“一保障”(草、虫、病防治)的玉米发展战略。而选育早熟、耐密、宜机收的玉米品种是实现机械直接收获玉米籽粒的关键。

1 2 下一页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