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社会 >正文

大师聚临港,探讨城市公共空间发展方向

2018-02-13 22:17    

11月4日,“当建筑对话公共空间”国际论坛暨2017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临港联合展在临港新城开幕。

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教授袁烽主持设计的 “云亭”之下,阳光灿烂,透过3D打印的结构性能化展亭,在草坪上投下一个个网格,2017年普里兹克奖获得者Carme Pigem,美国MIT建筑系前主任、普里兹克奖评委中首张中国面孔张永和等国际大师在此展开对话。

建筑师张永和,半卧在“云亭”之下。

李翔宁:城市空间不只是纯建筑学意义的设计

本次联合展由上海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主办,上海港城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协办,上海展博置业有限公司承办,旨在探讨临港新城未来的公共空间发展方向。

作为2017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策展人,李翔宁教授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城市空间不只是纯建筑学意义的设计,还担负着社会教化的功能。人们在这个空间内会注意自己的举止、修养,同时也促进不同文化的人进行交流。

李翔宁认为,相比其他中国城市,上海城市空间比较丰富,既有非常“高大上”的5A级写字楼,也有老法租界低矮尺度的花园洋房。

“如果说再往前走一步的话,首先是文化设施不足,跟纽约、巴黎这些国际化大都市相比,过去上海公共文化设施人均面积是非常匮乏的,所以我们近年造了很多的美术馆、剧院,包括这次艺术季的主场馆以后也会作为艺术空间使用;其次,上海人习惯上去大型的市级的公共空间比较多,但身边的日常公共空间停留较少,街边的小店、小区的广场,这些在我们做城市规划的时候往往被忽略,所以我们提出了‘微更新’,比如用木头代替水泥,让周围的空间更温暖。”李翔宁说。

张永和:让人舒适是最合理的空间尺度

“当建筑对话公共空间”国际论坛以“未来城市空间的艺术打造”为主题,李翔宁邀请了多位国际建筑大师及艺术家集思广益,其中包括2017年普里兹克奖获得者Carme Pigem,以及国MIT建筑系前主任、普里兹克奖评委团首张中国面孔张永和。

1 2 下一页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