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国际 >正文

肯尼迪遇刺案大公开,五大疑点让真相扑朔迷离

2018-02-20 07:46    

时代财经APP记者 林怡龄

当天下午,嫌犯奥斯瓦德尔被捕,随后警方就认定他是刺杀肯尼迪的凶手,给出的作案动机则是痛恨权威和对社会现状的不满。意想不到的是,两天后,奥斯瓦尔德在被押往监狱途中被夜店老板鲁比杀害。

临终前,他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只是一只替罪羊”。不过由约翰逊总统任命的“沃伦委员会”得出的结论却是:奥斯瓦尔德的刺杀是个人行动,不存在同谋。

由于奥斯瓦尔德的意外身亡以及那句意味深长的话,致使阴谋论一时甚嚣尘上。仅凭一个人的力量,奥斯瓦尔德怎么能刺杀被重重保护的总统?背后是否有更加庞大的组织在策划?官方有没有在说谎?

实际上,关于肯尼迪遇刺案 90%的内容早已被美国国家档案与记录管理局陆续公开,但是此案的种种疑点到目前仍无法消除。

26日,作为阴谋论支持者之一的美国总统特朗普批准了美国国家档案与记录管理局继续公开剩余的10%秘密档案。他兴奋地在推特上大喊“有意思!”

然而,伴随着档案的逐步见光,当年的枪声却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疑点一:美古矛盾才是真正的催化剂?

奥斯瓦尔德有强烈的亲苏倾向。

1939年,奥斯瓦尔德出生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市。17岁之前,他曾换过22个居住地和12所学校,频繁变动的环境让他难以适应,并因此患上拼写障碍。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曾说,“我一直在寻找能改变我际遇的钥匙,后来发现社会主义文学就是那把钥匙,于是我就开始在图书馆那布满尘灰的书里挖掘我的宝藏。”就这样,他成为了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17岁时,奥斯瓦尔德加入美国海军陆战队。服役期间,他开始学习基本的俄语。 20岁前夕,他来到苏联,试图成为一名苏联公民。然而在苏联的种种不顺,让他打起了退堂鼓。

1 2 3 4 下一页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