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国际 >正文

全世界都在纪念 500 年前的今天|大象公会

2018-02-20 13:41    

这位虔诚神父「正本清源」的呼吁,恰逢欧洲新兴世俗贵族的支持,最后改变了世界。

文|韩王信

1517 年 10 月 31 日,德意志地区天主教奥斯定修会神父兼维滕贝格大学道德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将他写给上级主教和总主教的一封讨论神学的信件的副本,钉在维滕贝格诸圣大教堂的门上。

▍路德张贴论纲的大门

由于这封信件包含了 95 条讨论要点,因此在后世被称为《九十五条论纲》。它讨论的主要内容,无外乎罗马教宗与天主教教廷是否有资格通过发行「赎罪券」来赦免人的罪过,以及什么样的罪过能够得到赦免。

在 500 年后的今天,世界各地纷纷纪念马丁·路德和他的《九十五条论纲》,有些人将其称为「现代世界的开端」。

这篇《论纲》究竟有什么魔力,能够在 500 年后依然被全世界纪念?

一切的起源

马丁·路德张贴的这张「大字报」的初衷,只是为了讨论相关神学学术问题,而非是要书写一篇「战斗檄文」来质疑天主教会的权威,甚至自创宗派。

在《论纲》中,马丁·路德甚至没有直接指责罗马教廷与教宗,还百般维护天主教会的团结与正统教义,把一切责难都指向那些「宣讲赎罪券」的人。

▍两个教士在出售赎罪券,教皇骑在马上观望。教皇身边有一个十字架,挂着更多的赎罪券,意思是这种作法得到了罗马教会的认可

在一开始,事情也并没有像后世人想象的那样风起云涌,一切都遵循了那个时代神学学术讨论的惯常套路:有人提出一个论题、提议者分条列举主张和讨论要点、想要反驳的人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进行辩论。

更关键的是,作为天主教会惯常使用的一种施行「大赦」的形式,关于「赎罪券」是否合乎天主教教义,以及它到底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赦免罪过,这些问题在此之前已经有过不少讨论甚至还有专著出版。

而当时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精神权威、时任罗马教宗的利奥十世,在听说德意志地区出现的事件之后,只是把马丁·路德引起的风波当作是又一次稀松平常的「修士吵架」。

▍利奥十世,原名乔万尼·迪·洛伦佐·德·美第奇

1 2 3 4 5 6 下一页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