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国际 >正文

中国痴呆症患者亟需专业看护 港媒:可借鉴日本经验

2018-02-23 18:01    

10月30日报道 港媒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去年的报告,到2030年全球老年痴呆症患者人数将达到7560万人。中国的痴呆症患者人数位居全球首位。预计在未来,中国痴呆症患者人数将继续增加,给国家带来的经济负担可能达到1142亿美元。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0月29日刊登题为《中国能照顾好数以百万计的痴呆症患者吗?》的报道称,在上海市普陀区某看护中心一间宽敞的房间里,护工徐茂华(音)看着一位老人的眼睛说:“邹正明(音),我是韩元珠(音)吗?”

徐茂华所说的韩元珠就是邹正明的妻子。邹正明抬起眼睛看着徐茂华,过了一会儿说:“不,你不是。”现年66岁的邹正明患上痴呆症已有6年。

这个回答让徐茂华竖起大拇指。她接着问:“我们一起唱《东方红》,好不好?”她用手打着拍子唱了几句,最后邹正明也加入进来。

报道称,在这个日间看护机构,这是常见的一幕。目前,上海市老年痴呆症患者不断增加,而针对这个群体的看护机构却只有寥寥几家。

报道称,日间看护中心能让看护痴呆症患者的家属获得短暂的休息。周一至周五,每天早上8点半,邹正明的妻子韩元珠将他送到看护中心,下午4点半再来接他回家。

报道称,在这个由政府资助的看护中心,包括邹正明在内的8名痴呆症患者由护工照顾。为减缓痴呆症的主要症状——记忆力和认知能力丧失——的恶化,这些患者还要做手工并接受康复治疗。

韩元珠说,看护中心让她轻松了不少,但这项服务还很稀缺。

专家说,人口迅速老龄化的中国,尚未做好准备应对迅速增加的痴呆症患者需要专业看护的问题。

港媒称,在中国,大多数痴呆症患者待在家中由家人照顾。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称:“鉴于痴呆症带来的巨大经济负担,我们建议中国决策者将痴呆症作为国家卫生计划的优先事项,并制定战略性的全国行动计划。如果现在不采取适当的措施,那么痴呆症带来的经济负担就会越来越重,从长期来看,将可能造成中国整个卫生体系的失效。”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老龄化问题的学者王全对上述评估表示赞同。他说,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上,中国迫切需要借鉴日本的经验。

报道称,作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日本制定了国家战略以形成一个帮助痴呆症患者的网络。

王全说,他的研究团队已经就制定应对痴呆症的国家战略,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提出建议。他被告知,这些国家部门正在考虑其建议。

患者在上海一家看护中心吃午餐(香港《南华早报》网站)

【延伸阅读】英媒称老年痴呆成威胁中国的“定时炸弹”

4月5日报道 英媒称,研究中国老年痴呆症问题的一位权威人士称,随着患者急剧增加,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面临痴呆症的“定时炸弹”。

据英国《泰晤士报》网站4月4日报道,中国首都医科大学教授王嵬说:“这种病本身就非常可怕,中国的人口结构使情况更为严重。”

报道称,中国政府设法推出一项迟来的计划,以应对痴呆症(主要是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急剧增多,但鉴于人口迅速老龄化以及医生和护理设施短缺,这仍然构成巨大的挑战。

中国人口正在迅速老龄化。王教授说,自1990年至2010年,痴呆症患者人数几乎每10年就会翻一番。

王教授说,2010年全世界约有3600万痴呆症患者,其中约四分之一在中国。他还说,全球痴呆症患者人数将在2030年增至6600万,并于2050年增至1.15亿。

报道称,发达国家控制住了痴呆症的发病率,中国却落在后面,未能减少吸烟、肥胖和糖尿病、高血压等与之相关的因素。中国在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方面成为全球先锋,相比之下,该国的心智健康服务仍极落后。

王教授预测,北京至少需要20年才能培训出足够数量的医生来应对痴呆症危机,他经常就这个问题向当局发出提醒。

自从王教授和几位同事2013年在《柳叶刀》杂志指出中国痴呆症患者剧增以来,北京已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和教育力度,并于最近废止了独生子女政策。

王教授说,在这个改变产生效果并出现更多二孩家庭前,中国将继续承受倒金字塔形人口结构带来的不利后果,独生子女必须照顾自己的父母以及多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

报道称,中国有很多研究团队正在寻找阿尔茨海默症以及其他类似疾病的疗法,一些研究试图向传统中医药寻找答案。不过在中国的金融之都上海,一位专家抱怨说,政府在这方面提供的支持太少。

在中文里,形容疾病的词语通常直接围绕症状,比如“糖尿病”。曾有人建议把“老年痴呆症”改为“老年健忘症”,但未被接受。

资料图:老年痴呆

【延伸阅读】中国老年痴呆患者900万 英媒:保健服务严重匮乏

2月21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已有大约900万人程度不同地患有老年痴呆症,但相关保健服务严重匮乏。

英国《经济学人》周刊2月20日版发表一期未署名文章,题为《中国对老龄化后果准备不足:大批老人患上痴呆症》,文章称,在装饰着金属亮片和圣诞树小彩灯的舞台上,穿着黄灰色运动服的刘长生(音)正对着麦克风唱《东方红》。对刘先生而言,这首上世纪60年代歌颂毛泽东思想的歌曲也许比刚刚过去的历史更能激起他的生动回忆。他今年70多岁,患老年痴呆症,这是一种无法治愈的大脑疾病,通常的症状就是丧失短时记忆。刘先生在北京北部的一家疗养院住了两年,这里有大约75名老年痴呆症患者。他们是中国为数不多享受专家照顾的这种疾病患者。

文章称,痴呆症基本上是富裕世界的疾病,因为它会随着人的寿命增加而变得更加常见。中国正在奋起急追。中国人的预期寿命已从1960年的45岁增加到现在的77岁,所以人口正在迅速老龄化:现在每六个人就有一个人60岁以上;到2025年,接近每四个人就有一个60岁以上。导致罹患痴呆症的风险的因素也在增加,包括肥胖、吸烟、缺乏锻炼和糖尿病。

文章称,中国已有大约900万人程度不同地患有痴呆症。就绝对数量而言,这是美国的两倍以上,同人口规模大体与中国相当、但人口还非常年轻的印度相比也是两倍以上。中国近三分之二的痴呆症患者是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自1990年以来这种疾病的发病案例增长了两倍。从现在起到2050年,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数量可能还要增长四倍。

然而,中国政府尚未做好应对这一危机的准备,相关保健服务严重匮乏。公众也一样。虽然最近开展了公开信息宣传活动,可是很多中国人仍然视痴呆症为年老体衰的正常现象,而不认为它是一种病,也不知此病的致命性。还有一些中国人视之为心理疾病,而不是大脑本身的退化。它带有精神疾病的症状,令患者及其亲属不愿寻求帮助。这加剧了痴呆症引起的痛苦:积极管理有时可以延缓病情发展。

文章称,即使是在刘先生居住的那家疗养院,某些保健照顾也显得很粗暴。一间供痴呆症患者使用的“活动”室既无娱乐游戏也无玩具。因担心“干扰”患者亲属的生活,疗养院也不鼓励探视,一周只允许一次。而在西方,疗养院鼓励探视,它可以起到刺激作用,并提供一种温暖和家庭的感觉。

有些痴呆症患者最终被送到了精神病院,那里难以有效处理患者的具体需求。中国急需合格的治疗痴呆患者的医务工作者。原因之一是这类工作鲜有吸引力。北京那家疗养院的保健助理、50岁的张秀荣(音)每月工资不到3000元,与打工者的平均水平接近,每天需要12小时为患者提供全面基本服务,一个月只有四天休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迈克尔·菲利普斯说:“中国的父母无人希望他们的独生女儿去医院干清理便盆的工作。”

文章称,在西方,多数患者在疾病发展到最后残忍的阶段才去疗养院,这个阶段可能要持续一年多。在中国,自始至终,家庭要承担绝大部分负担。政府在社会保健方面的投资长期不足,认为成年子女应承担照顾责任。但是,这是不可持续的。

文章称,政府认识到问题严重性的速度有点慢了。政府出资支持了部分痴呆症研究,但是经费都用于科研人员寻找治疗方法,而不是用于寻找缓解患者的症状了。菲利普斯博士说:“人们不会因为确立社区保健战略而获诺贝尔奖。”

在任何国家,保健可能都很昂贵,家庭和政府都一样。在中国,随着患者亲属难以承担照料病患的重担,政府将不得不增加开支。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由于家庭成员很少理解这种病症,所以90%以上的痴呆症病例未能得到诊断。当政府最终认识到它必须介入时,患者将从中受益。(编译/郑国仪)

资料图片

【延伸阅读】耄耋老人练就双手写正反字绝技 告别老年痴呆

武寿老人左右手同时挥动,行云流水间笔下已龙腾虎跃。阚力摄

中新网郑州1月13日电(记者 门杰丹)郑州市84岁老人武寿,8年练就左右手开弓写正反字的绝技,每日三练,坚持不辍,如今不仅书法造诣高,而且老年痴呆病也不知不觉消失了。

1月13日,记者在郑州市顺河路一小区见到武寿老人时,他正在家中休息。说起自己双手写字,老人显得有些兴奋,不顾摔伤未痊愈的病体,当即进行了展示。只见他全神贯注,左右手同时挥动,行云流水间笔下已龙腾虎跃。

武寿老人告诉记者,自己退休后喜欢挥毫泼墨,但8年前,意外患了老年痴呆,书法练习一度中断。一次跟老伴去公园散步时,他捡起落地的柿子,习惯性地用左手在地上划起字来。老伴见此,回家就做了两支大毛笔,此后每天都陪着自己去公园地书。

“开始写的有大有小,有长有短,写不成,我说不写吧,我老伴说你是为了锻炼身体啊,她说写吧写吧,反正我陪着你,我俩每天就是瞎胡划。”武寿老人说,在老伴鼓励下,自己坚持了下来。

重拾信心的武寿老人慢慢地沉迷于书法,而且早中晚一天三写,在公园用毛笔蘸水在地上写,回家就在宣纸上写。日积月累地练习下来,武寿老人左右手的配合愈加默契,左手写出来的字虽说是反字,但与右手写出来的字相差无几。更让老两口惊叹的是,几年下来,武寿的老年痴呆也完全没有了。

每个月,老人都从自己的退休金里拿出一些钱,购买纸张和墨水,周末时写点书法作品,免费发给社区居民。春节时,还免费给社区居民写春联。很快,武寿老人成了社区的名人,不少父母都希望自家小孩儿能跟他学艺。于是,武寿老人书写起来更有劲了。

“我不抽烟不喝酒,没啥别的爱好,写写字,我的老年痴呆病好了,身体好了,(作品)送给大家,大家也高兴了,何乐而不为呢?”武寿老人说,自己在公园练习地书时,一般都会有很多人围观,有时候在宣纸上写,送给大家,有人给钱,自己也不要。

一个月以前,武寿老人在去公园写字的路上摔倒,右肩粉碎性骨折,书写暂时中断。

“粉碎性得骨折,现在里面还有钢板,这不能写了,他说身体恢复好了还要写。”武寿老人的老伴说,写字锻炼脑子,左脑右脑都开发了,原来他痴呆,说话前言不搭后语的,写了字以后,就不存在那问题了。(完)

【延伸阅读】美刊:中国早老性痴呆患者全球最多 处境艰难

资料图片:2013年4月23日,在四川宝兴县城受灾群众安置点,78岁的老人周开玉在照顾84岁患有老年痴呆的丈夫何铭德。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2月15日报道 据医学杂志《柳叶刀》周刊2013年的一篇文章,中国有900万早老性痴呆病患者,为全球患此疾病人数最多的国家。

美国《彭博商业周刊》2月10日-16日一期刊文称,在中国北方的一个村庄,71岁的史安权(音)砍柴或到村里赶集时,他的妻子、同是71岁的于华(音)也会安静地跟在后面。史安权已不再种地,而是全天候照顾妻子,提醒她洗澡和换袜子。村里唯一的养老院不接收患有精神病的病人。距离最近的医院没有痴呆专科医生。史安权必须带着妻子到北京看病,去一趟单程需要三个小时,要换乘两次车。

提供有关老年护理市场咨询服务的美国鲁比肯战略分析集团总经理本杰明·肖伯特说:“如果有人得阿尔茨海默氏病(早老性痴呆),在中国得这种病会处境艰难。老龄化将是本世纪中国面临的最严重危机,而早老性痴呆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文章指出,1990年以来,中国的平均寿命提高了7年,达到76岁;这一进步的负面影响是寿命延长加之压力和其他现代困扰导致抑郁和早老性痴呆等精神疾病增加。政府对老年人划拨的资源有限,在中国,只有300名医生具备治疗痴呆的资格。《柳叶刀》文章的第一作者陈易(音)指出:“在中国,大部分痴呆患者由家人照顾,他们没有或只接受过有限的培训,政府支持很少,照顾病人让他们承受巨大的体力、心理和经济负担。”

史安权为妻子找专科医生等待了多年。他的妻子从2009年开始丧失记忆。妻子说他偷她的钱,在屋子里追着他跑,还用铁棍打他的腿。虽然当地医生怀疑她患有早老性痴呆,但最近的医院没有专科做出正式诊断,医生开的安定药让她精神恍惚。去年,一位远亲提到,附近村庄的一名妇女看了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的医生、临床精神病学教授于欣后病情好转。夫妻俩去年7月拜访了于欣,于欣让于华接受了副作用较小的抗抑郁剂治疗。

疾病继续把夫妻俩的生活搅得一团糟。于华看不见丈夫时会恐慌,有几次她出门找丈夫时走丢。在50年的婚姻生活中,于华承担家务活,负责做饭和打扫房间。夫妇俩如今与小儿子一家共同生活。儿媳妇做家务,他们40岁的儿子史栓柱(音)出门打零工。除了吃饭时间之外,老两口自己照顾自己。史安权说:“现在,我半夜醒来为她盖被子,因为她自己连被子都盖不了。她已经照顾了我50年。我只希望我能健健康康地来照顾她。”

文章称,与中国的许多老年夫妻相比,史安权和于华状况还算好的。在中国,传统家庭结构曾经以大家庭会照顾老人的假定为基础,但这样的家庭结构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几十年来,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只允许大部分地区的夫妇生育一个孩子。这一政策导致家庭照顾者短缺。爱丁堡大学专攻人群健康研究的陈易说:“随着大规模的国内人口流动、生活成本的快速上升、家庭规模缩小以及年轻家庭成员数量减少,家庭护理的非正式系统会瓦解。”

香港大学解剖学副教授郑传忠说,有证据显示,糖尿病、吸烟、高脂肪饮食和高血压是早老性痴呆的危险因素。由于经济快速发展改变了饮食,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数量居全世界之首。

最近的研究发现还将早老性痴呆与空气污染联系起来。在北京等城市,空气污染日益严重。虽然数据还是初步的,但内华达大学2012年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空气污染会加速与年龄有关的损害,可能增加患早老性痴呆的风险。郑传忠说:“烟雾弥漫的空气、颗粒物——这些东西不仅影响你的肺,还能进入你的大脑。”

一些房地产投资商看到了护理者短缺所带来的机遇。永泰红磡养老产业集团在天津开设了一家有26个床位的痴呆老人护理中心,提供智力刺激活动和装饰风格有助于他们平静下来的房间。这样的专业服务十分稀缺。面对早老性痴呆,史安权只能听天由命。他说:“不论我们俩谁先走,都是老天的安排。”(编译/姜瑞)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