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社会 >正文

中国画名家陈洪丽贞写意花鸟

2018-02-26 09:42    

陈洪丽贞(洪丽贞),广东深圳市人,居北京。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宣和画院画家,中国水墨研究院院士,北京融宝汇书画院特聘画家,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深圳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陆丰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先后就读于深圳书画艺术学院,中国美院国画花鸟班,中国美协培训中心山水花鸟班,中国国家画院创研班和曾来德工作室首届画家书法高研班,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李魁正研究生课程班。作品曾在《画风》、《世界人文画报》、《国画经典》、《大众收藏》、《美术报》、《中国收藏》、《美术界》、《丹青》、《今日世界》、《读者》、《平安读者》、《大公报》等刊物发表。

2008年参加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协办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名人名家书画邀请大展获金奖。

2009年和2010年两届入选由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故宫金秋招待会当代书画名家书画创作活动。

2010年作品《轻风漫舞》入选由中国美协主办的第16届亚运会全国中国画展。

2010年《春风轻舞》入选由中国美协主办的民族百花奖全国各民族美术作品展。

2011年作品《和风轻飞舞》入选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作品《舞春风》获建党90周年首届新华书画全国中国画大展优秀奖。

2012年作品《诗寄图画中》入选由中国美协主办的锦绣中原全国中国画展。

2013年,轻风漫舞》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墨韵岭南全国中国画展。

2016年《春的变奏》入选翰墨青州全国中国画展。

作品参加瀚海拍卖公司拍卖并成交。出版有《中国画名家精品粹编---陈洪丽贞写意花

鸟》,《中国当代写意花卉系列---陈洪丽贞集》。

有感四君子

文/陈洪丽贞

“四君子”梅兰竹菊,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题材,也是文人墨客都喜欢的题材,又是画花

鸟画的人必须训练的基本功夫。历代文人墨客用以抒发胸臆、情怀,就必须有画内情思、画

外意趣,如果没有文学,书法等多方面的学养、修养,要达到高境界,谈何容易!而作为基

本功的训练,我们往往会画一段时间以后自以为画的差不多了,可实际上并不是那么简单,

而是差得远呢!千百年来,画“四君子”名家辈出,而得其形者容易,得其神韵着寥寥可数

也!

我很喜欢“四君子”,喜欢画这个题材,它们是人格的象征。是我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也许有的人觉得不合时流,觉得这题材太陈旧,没新意,太传统了,可是我想,不管哪个时

代,社会总是需要君子吧,君子应该是社会的主流,是文明的体现。就说当今,社会不是倡

导构建和谐社会吗?那么,和谐就必须树立良好道德风尚,弘扬中华民族崇尚文雅的优良传

统,需要更多的君子。让君子之风范更好地弘扬,让社会更加和谐,这不是很有积极意义吗?

然而,我们要画好“君子”,要透过笔墨的提炼升华,更好地把君子的精神表现出来,

可不是简单的事,可需要我们下苦功夫去研究,去深化。

梅花的傲骨,刚劲,清高,是我所追求的。看潘天寿先生的“梅月图”,就不是一般的文人画了,他画的梅花,那种苍劲、刚健、奔溢的气势,那种憾人魂魄的雄伟气魄和人格力量会没有新意吗?再说兰花,生于深山野谷之中,具有素心高洁,不求闻达的高尚品质。孔子称之为“王者之香”。还有“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

而改节”。这难道不是我们当代人所要效法的吗?难道都过时了吗?还有竹子的刚正不阿,虚心劲节。菊花的傲雪凌霜,都是我所敬佩的。

我看张立辰老师在一篇文章里说到花鸟画的创新问题,说花鸟画的创新不能依赖寻找新

题材,而应当创造新的主题思想内容,产生新的意象精神。他确实说得很好,我想比如“四

君子”,是旧题材,但只要你能创出新的内容,赋予新的笔墨结构,新的艺术表现手段,一

定会有积极的意义和艺术的感染力。只不过我们做得不够,我们必须努力追求之,以达更高

更美的艺术境界。

梅兰竹菊“四君子”题材,不但不会过时,而“四君子”之精神,更是我们人格修炼的楷模!

孤梦清香文

文/陈洪丽贞

梅花不随众芳而发,不与凡卉为伍,素骨凝冰,凌寒独开。她朴素、澹泊,集刚劲、坚

贞、希望于一身。孤标别有韵,清极不知寒,那股淡淡的幽香沁人心脾。

庄子曰:“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本而道德之至,朴素而天下莫能为之争美。”虚静恬淡寂寞无为乃是天地的本原和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宁静无为被万物所尊崇,朴素就可以称美于天下。素淡是一种美,朴素、澹泊也是我所追求的一种美丽人生境界。我喜欢在一种纯净而恬淡的环境中自由自在地生活,虽孤独,但孤独才会有所思,有所悟,才有升华。不会思则痴,不肯思则怠,不敢思则庸。自古以来,画者多是形只影单,不与权贵同流合污,在较为艰苦的环境中生活苦修的。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深入生活,开阔视野,画境才能超脱,才有品味。

冬夜的严厉以及人迹的稀疏,而梅花越发清香,在这静寂中,唯有案台灯火笔墨相随,独赏这淡淡清香,做着自己的梦,也不孤寂也不寒。不管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我依然平静地做着自己的梦,唱着属于自己的歌。

我喜欢梅花,梅花是我最喜欢画的题材,但要画好谈何容易!古人云:“写梅取骨写兰取姿,梅无骨不劲、无姿不秀、要不象、要不到、不象之象有神、不到之到有意……”这些只能通过不断地努力学习,读书深入生活,还有自身的修养等等,潜移默化,不断升华,最后才能体现在我们的作品中。

我画兰花,也是喜欢兰花的品格。孔子称之为“王者之香”,并有“幽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还有诗人屈原以兰花自比,皆以兰花的“柔润温良”之品格为人性美的写照。

兰生于山林野谷,饮朝露,沐春风,清馨出尘,遗香千里。画画也一样,是给社会增添一份美,透过我们的作品,让人们更多地分享这份美,让我们的作品能够散发出馨香之气,让这个社会更加美好,这就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现在我虽没达到这个目标,但我会努力朝这个目标努力!

陈洪丽贞花鸟画导读

来源: 美术报——艾君

陈洪丽贞是南方人,但她的作品却干脆利落,笔墨泼辣,可谓”南人北相”是也。丽贞师妹是个踏实的苦学派,多年来从南到北一路学过来,她描绘的体裁是广泛的,但近来她又重新回到了藤本和木本上,明显看出她是把书法的要素融进了她的画中。她最近的作品,点划老到,已得“用锋”之三昧,一名弱女子能如此出手,实不凡也。

花鸟画最怕沦为谄媚世俗一路,这不是指绘画内容而言的。花鸟是最具有抒情写意精神的一科,可以说是最能直接反映作者心中境界的。在陈洪丽贞的作品中,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清新和大气,她的大幅作品墨色浑厚,气度不凡。

《中国收藏》杂志点评:

陈洪丽贞的作品尽得藤蔓植物绘画之精髓,刚柔并济,铁骨柔情。藤条、兰草丝丝柔韧,自然垂落的姿态娇嫩柔和,轻盈优雅;梅枝、树干则硬朗坚毅,虽不失女性的温婉情态,但气质中透出更多的却是傲雪迎风的铮铮傲骨,不让须眉。她的画面布局也十分考究,在充溢与留白之间找到了很好的平衡点,呈现出极佳的视觉效果。

美术评论家贤山点评:

陈洪丽贞的花鸟画,以书法“以气运腕”笔法画出,故下笔手下生风而不飘,具有稳、准,从容含情,下笔不惑而酣畅淋漓的审美特征,充分显现了以书入画的优势。

李魁正老师点评:

陈洪丽贞新近创作的紫藤、墨梅均从传统绘画中汲取笔墨的精华,有追写海上吴昌硕等人的痕迹,运笔干练亦能飘灵圆转,用墨利落亦见润饱丰润,用色清冷亦显风格雅逸。她的架构与前人不同,在整体构图中不做清晰、剧烈的黑白划分,常把主体物的线条、墨点均匀分配在画幅中、以错落交叉的点、线构成画面,在浓淡、干湿的变化和融渗中巧得意趣。

一袭轻风出腕底 满纸清辉溢毫端

当人们都在追逐喧哗与热闹的时候,失去了太多的本真与自我而不自知。只有繁华将息,尘埃渐定时,人们才会蓦然发现,自已真正需要的,其实就是一片宁静,一份淡然与安雅。清淡无求、平静似水,是丽贞女士独有的气质。无论是她的性格作风,还是她的绘画作品,在她那平易朴实似无明显个性的状态中,其实正彰显着她不苟流俗,坚持清操的强烈个性。丽贞女士的言行,有着一贯的端方平稳,如一泓静定无波的清潭,不为风动,不因雨浊;而她的花鸟画作品,笔触平和,水墨清华,偶有风生纸面,色著笔端,亦自悠然轻拂,淡定无痕,不作飞扬狂嚣之态,亦无浓艳浮薄之姿,始终保持着她内心的那份平静与自持。丽贞女士不强求个性的平淡安雅,从她对绘画题材的选择上也有着明显的表现。“四君子”,这个让当代画家往往要远远避开的传统题材,却被她在从容不迫的轻轻挥写中,表现得不温不火,清逸出尘,没有造作的技巧煊耀,也没有妄追险绝的动荡支离,下笔安然,一纸淡泊,重新赋予了“四君子”,这个几被画俗的题材以雅逸清迥之质,“四君子”几乎成了丽贞女士的一种人格写照。

丽贞女士的写意花卉,似在努力脱出传统笔墨范式的规定,试图做到以心映画,在画面气息上,追求一种不同于传统、区别于时风的个性趣味,看似平淡无求,其实,是意在营一个独立于以往和当下的,新的意象精神。这种静静的探求,这种淡淡的追索,是需要付出巨大的牺牲的,其实也不能说是牺牲,应该是一种自觉的主动舍弃,舍弃那些本不该有的浮华与喧嚣,直追元本,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迷失与隋落,也才能在明定无妄的寂寞中,把持真正的自我。

热闹是公众的,会令人失去自我;寂寞是个体的,会让人体认自我。独立的自我是必须学会舍弃的。大舍大取,是古哲早已明示的至理,丽贞女士深深的懂得,并默默的践行着,所以才有了她这种脱出于时风之外的淡定与从容、静谧与安然。

文/倪越

【作品欣赏】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