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国内 >正文

独家|系统性技术标准即将发布 尾气治理乱象有望终结

2018-02-26 15:59    

近几年刮起的环保风暴从未停止,全国各地为环保而持续“动刀”。作为多地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机动车成为环保部门的主抓目标。然而,机动车尾气治理技术复杂,有的地方环保部门也不甚了解,致使尾气治理市场存在诸多乱象。为了更好地治理机动车尾气,2017年,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下达了《在用柴油车排放治理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标准制订计划项目(中环协[2017]79号),日前,《中国汽车报》记者独家获悉,《指南》经过专家多次讨论修改,即将报批。

据了解,《指南》针对在用车治理前、中、后三个环节分别制定了标准,有助于各地环保部门深化对尾气治理的认识,从而针对本地特点选择治理方案。

■尾气治理亟须统一标准

在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历史中,后处理技术兴起的时间不算长,不过,后处理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很多,相应的技术要求也就不少。但我国汽车后处理专业人才大多就职于汽车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各地环保部门的相关技术人才比较缺乏,再加上全国没有统一的治理标准,导致各地机动车尾气治理乱象频生。

举例来说,人们走在大街上,经常看到老旧车辆尾部冒黑烟,这是尾气中颗粒物含量太高引起的现象。但颗粒物只是机动车尾气污染的一个方面,肉眼看不见的氮氧化物对大气环境污染更严重。不过,由于全国没有统一标准,有的地方在治理尾气中实施“双降”(降颗粒物和氮氧化物浓度),有的地方则仅进行“单降”(降颗粒物浓度)。

此外,各地标准不一也引起了消费者的抵触心理。虽然各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开展执法,但各地要求不同很容易让消费者产生误解。某省会城市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由于各地要求不一致,有的司机认为执法部分严格执行尾气治理是故意刁难他们,在这种情况下曾发生过集体上访事件。

总之,由于全国没有在用车的统一治理标准,一直以来,各地均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立一定的规则要求,这从根本上造成了地方尾气治理的混乱。在这种情况下,各地都在期盼一个统一的标准来指导机动车尾气治理。

另外,据《中国机动车环境管理年报(2017年)》显示,全国汽车保有量中柴油车占10.2%,而颗粒物排放分担率超过99%,加强国三柴油车尾气治理尤其重要。不过,尾气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车辆和后处理装置选择、治理技术方案、治理装置与机械匹配、治理后监控维护保养等诸多因素,这就需要统一的检测标准作为指导。因此,《指南》的制定便由此提上日程。

■《指南》引导治理规范化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李孟良说:“在《指南》的制定过程中,编制组充分考虑了我国各地开展在用柴油车排放治理经验和实际需求,遵循科学完整性和协调统一性原则,同时,考虑了后处理装置检测认证和监控等方面的可行性。”

《指南》的重要作用首先在于系统性的技术指导。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尾气排放的相关标准,即T/CAEPI12(柴油车排气后处理装置技术要求),这项标准规定了柴油车排气后处理装置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但未涉及整个在用柴油车排放治理过程中影响后处理装置应用及排放治理效果等相关环节因素。李孟良说:“《指南》的编制与T/CAEPI12等相关标准协调统一,各地首先通过T/CAEPI12筛选出合格的后处理装置,然后在实际排放治理过程中通过《指南》进行系统性的技术指导。”

在尾气治理的具体过程中,主要采用壁流式颗粒物捕集器技术,这项技术有较高要求,《指南》给出了具体的指导建议。《指南》指出,机油和黑烟易造成装置堵塞、车辆不能正常作业等问题,建议不对排放差或烧机油严重的在用柴油车进行排放治理,这些车辆必须先经过维修。

另外,《指南》在尾气治理标准中规定了加载减速、自由加速和林格曼黑度等三种烟度测试方法。《指南》建议优先采用加载减速法进行烟度排放测试,对于无加载减速法试验能力的地区或不能进行加载减速法测试的车辆,则采用自由加速法或林格曼黑度。《指南》同时规定,车辆治理后运用加载减速法测试的烟度值应不大于0.7 m-1,自由加速法烟度值应不大于0.6m-1。对于进行颗粒物和氮氧化物协同治理的车辆,氮氧化物应达到在用汽车限值b的要求,即1200ppm。

■配套措施也在制定中

随着环保事业的发展,我国汽车尾气治理市场规模日益壮大,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关注。但尾气治理配套政策的不完善也给这一市场造成了一定的混乱。

一位参与过西北某地尾气治理招标的企业负责人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在那场招标会上,共有30多家企业参与,但参与招标的一半以上企业注册时间不足半年,企业员工也只有十几人,甚至还有不足十人的企业。由于没有相关配套政策的约束,在招标过程中,不少这类成立时间不长、人员不多的企业中标。

这些小企业中标后需要准备检测设备,他们通常的做法是,要么从其他企业购买,要么自己生产。不过,自己生产的产品大多不合格,而选择购买设备的小企业,又由于成本问题往往通过非正规渠道购买。

参加《指南》修订会议的武汉洛特福动力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平说:“相关部门已经注意到这个现象,将制定配套政策对后处理企业和产品进行认证,符合资质要求的企业才能从事这项工作,符合要求的产品才能安装在车辆上。为了避免形成市场垄断,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产品都将以目录的形式公布,各地可以在目录上挑选适合本地的企业和产品。”

(编辑:孙焕玉)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