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国际 >博弈 >正文

梅新育:印度大断电背后的征地死结

2017-11-19 16:53    

印度北方电网本周一凌晨瘫痪,印度北部、西北部、东部、东北部,首都新德里、最大城市加尔各答等都未能幸免,受影响人口高达6.7亿,占印度总人口的一半。如此规模的断电事故,堪称史无前例。

印度的基础设施残缺早就世界闻名,无论电力、交通还是通信,概莫能外,并已成为掣肘印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短板之一。在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全球竞争力指数中,印度基础设施目前在139个国家中排名第91,甚至低于斯里兰卡和博茨瓦纳。而麦肯锡公司2009年发布的一份报告则认为,基础设施滞后可能导致印度2017年经济增速下降1.1个百分点,损失2000亿美元。

必须填补基础设施缺口,早成印度国内外的共识;但真要落实解决,却又谈何容易。且不提财政能力不足,各级政府普遍存在的"腐败+不作为"组合大大提高了建设成本和拖延烂尾风险,且不提无休止的政争、媒体口水仗也大大阻碍了建设步伐,单就征地争端一宗,就足以构成阻碍印度基础设施和非农产业建设发展的死结。

首要的问题是土地私有制。在印度的土地私有制下,征用农地,成本承担者和补偿获得者常常并非同一主体,租赁土地耕种的佃农和拥有少量土地的小自耕农承担了绝大部分实际成本和风险,拥有大片耕地而并不实际耕作的地主却获得了绝大部分补偿,致使共识难以达成,社会矛盾激化。佃农和小自耕农一旦失去土地,就失去了谋生手段和基本保障。特别是佃农得不到货币补偿,无论政府和征地企业如何承诺建成工厂、工业园区之后将为当地人提供多少就业机会,印度政府过往的低效率纪录、制造业欠发达的现实都让他们不敢过度信任这样的承诺。更何况就私有制下的法理而言,政府和征地企业并无义务向并非土地所有者的佃农支付补偿。由于印度基础教育严重滞后,没有文化和技术的失地农民事实上也难以在非农产业觅得有体面收入的就业机会。

切蒂斯格尔邦巴斯塔地区(Bastar)的杰格德尔布尔镇(Jagdalpur)一带铁矿丰富,塔塔钢铁计划在此处建一座年产量500万吨的钢厂,为此需要从10个村庄、约1750名土地所有人手中取得这块约20平方公里的土地,塔塔公司也游说村民放弃土地,并承诺会把他们安置在钢厂工作。但村长曼达维的发言代表了相当多村民的心声:"我们不是工程师,钢厂里虽然有我们可以做的工作,但不是端茶倒水就是清洗地板,我们为什么要去伺候人?我们宁可要自己的土地。"正因为如此,印度征地项目普遍遭到广大佃农和小自耕农的坚决抵制。

12345下一页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