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社会 >正文

王延军 易山水画

2018-02-27 13:30    

【艺术简介】

王延军,字古易,号:居砚散人,男,1951年生人。易山水创始人,已注册。吉林人,定居北京。现为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清华美院驿站特聘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会长、中国当代书画研究院理事会副院长,中华书画学会副主席,中国国际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翰林书画艺术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吉林省分会会员。原为某报美术编辑、摄影记者。毕业于吉林师范大学汉语言专业和中国书画函授大学,进修鲁艺美院山水画班,深造于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国画创作高级研究生班。受教于恩师程大利、崔如琢、李松、娄述泽,又得到史国良、王菲、周志龙和中央美院著名教授诸多名家指教。经中国文化部艺术水平考级,山水专业为最高级十级。润格2010经中国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评估为5000元/平尺。

2010年多次参加全国性书画大赛,其中:有八幅作品获金奖,一幅作品获银奖。作品分别录入《图说中国当代美术》、《中国当代书画家精品集》、《中国书画名家经典》、《中国当代最具收藏潜力书画名家》、《中国书画名家群英荟萃》、《中国当代书画界精英作品大成》等画集,并授予“中国书画名家”“中国当代书画界精英” “中华百强书画名家”“中国美术百杰”等荣誉称号。

2010年《狼牙山浩气图》被中国博物馆收藏。2011年与中国书协理事高庆春等人合作“大爱无疆”20米书画长卷被中国民族爱国英雄巴什拜博物馆收藏。2011年河北燕郊32号大酒店,盘锦市宾馆等宾馆收藏丈二山水作品。部分作品被日本、新加坡、港台、美国、朝鲜等国家的政府要员和大使馆官员及外国友人收藏。国内也有企业家等领导人收藏。

【什么是易山水画?】

易山水画就是天地与人类灵魂的合成物。易山水画用传统做支撑,在创作中融入了“易”的哲学思想。其核心是意在创造和追求人与环境和谐气场的中国山水画。

易山水是哲学的。因为易山水画融入了“易”的思想。《易》的基本构成有三:1、简易2、变易3、不易。构成易山水画的最基本要素是:1、黑白;2、黑白间的变化;3、黑白的对立和统一。苏轼云:“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成为书也。”书法如此,绘画亦如此。 从易学的角度出发,神为木,金为骨,水为血,火为气,土为肉,从中可以发现阴阳、五行在易山水画中的神奇内蕴。一代山水画宗师黄宾虹先生也说过;“书画秘诀在太极中”。

易山水画精神内核是“笔墨”,用传统的笔墨为法。用南齐谢赫“六法”为标准,以线为阳墨为阴,线为骨墨为肉,线为刚墨为柔。线以中国的书法为基础,求骨法。谢赫的“骨法用笔”,唐代张彦远解释为“生死刚正谓之骨”。这其中有人格要求。明代的文徵明说:“人品不高,落墨无法。”笔,往往表现为具有高度生命力的线条。“形神兼备”是易山水艺术创作的最高准则,也是易山水画创作的一个基本规律。易山水画的境界:笔精墨妙,其美在内。用黄宾虹的话讲是“内美的境界”。黄宾虹认为:“其美在内,不在外观。”易山水画追求笔简“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能用最少最精确的绘画语言表达最深远的意境是高手。寥寥数笔,笔简意繁,足以抵得过满纸笔墨,甚至比满纸笔墨的容量更大。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书画创作固然需要技巧,但过分强调技巧,或者说技巧的痕迹过露,反而小家之气,给人以拙劣之感。如果率性而为,将技巧的痕迹减到最小程度,在似是与不似之间,看似稚拙,却反而有一种天真质朴之美。老子提出“大巧若拙”,是追求拙境的理论核心。易山水追求自然天成的是静、朴、简、古美的和谐境界。易山水画强调修为。有人问我,古人和现代人的画有什么区别?我回答说,本质上没有区别,只是现代多了一些五花八门表现形式。古人淡泊,现代人浮躁。古人喜画心、画魂,今人爱画形、画皮,古人画家都会书法,现代有些人画完画,自己都不敢提字。古人做画的都有文学修养,现代人没有文化也可以当画家,当然这是20世纪的产物。这就是区别。易山水画最独特的一点即笔墨性,其特点是书写性,易山水画是“写”出来的。

易山水画的“意境”是来自对“易”的领悟。《易》道的最基本精神,就确立着天人合一的宇宙模式。天人合一的本质特征就是阴阳合一。它也是中国一切审美文化的灵魂。中国文化本来就不是将人与自然相互对立,并强调物我相通,主宾相融。不偏不倚,平衡和谐。易山水画的气、魂,尽在阴阳中!不识阴阳太极,天人合一又何从谈起。有人说过;有了内在的真理,才开始有艺术。气韵是生命,意境是灵魂。“六法”首先提到“气韵生动”。实际“气”是自然能量的代词,人是会感觉到的。气韵的本质特征是“生命律动 ”。宇宙本身就是一种生命形式,而意境恰恰就是这种生命律动的表现。艺术意境本质上是一种心理现象,一种人类心灵的生命律动。画家不是站在世界的对岸来看待世界、欣赏世界、描绘世界,而是应该到世界之中,把自己看成世界的一分子,世界的一切都与自己的生命密切相关。画家所写,不是眼睛看到的景物,而是在瞬间生命体验中有所“发现”。是“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物我合一”的境界。

所谓“发现”是指找到要画眼前的山的动机。为什么要画这坐山?找出使你感到震撼,使你感动的点。找出大自然给你的领悟,你对大自然的理解。见景生情,主要是写情。看得见的东西少去表现他,不表现的东西能看到他。

中国画画的越像越糟糕,画得像不像不是标准。齐白石说“画在似与不似之间”。六法“应物象形”就是指在尊重客观事物的前提下对景物进行取舍、概括、想象和夸张,把真山真水变成符号写在纸上。画看得见的东西是为了表现看不见的东西。这可以说是一种创作态度和方法。我的老师何白沙老先生写生时所写画的都不是他所见的东西。何老师拿着他的写生画对我说,写生写生主要是生,见景生情,我没看见眼前的山也就生不出这幅写生画来。何老师还对我说,当你一坐很好看的山,不要急于画它,你要把山看成是个漂亮的姑娘或是一个恋人去欣赏,去交流。当你了解它,理解它,发现他的精神所在时在下手,(指画它)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易山水画本身就是一种生命的物化,一种生命的永恒滞留。它是在充满着生机勃发的时空里展示着生命的舞蹈,弥漫着生之气息。其有节奏感、运动感、生命感,是构筑易山水画艺术的要素。画是物质的,是物质就有气场。易山水画注入《易》的思想就是一种构筑特殊气场的画,是通过山水图形营造心理氛围,形成气场之势,让接受者从心理上有所感应,达到某种特殊的效果。易山水画在阴阳变化中纳天地之灵气,藏五气之运势。易山水画不是纯粹的风水画。但易山水也非常讲究:群山紧抱、聚气藏风、祥云环绕、植被生生不息等,五福皆概括其中。一副好的易山水画,不但能起到美化室内环境的作用,且能调整人的精神面貌和情感,更能接纳宇宙的气场与信息能量。有了一个好的风水气场,那么就会有一个好的心情。做事的态度就会由原来的消极而变成积极的进取,成为一种新的动力。

易山水画不是什么创新,只能说是传统山水画的继承发扬,创新,首先要认知到中国画最本质、最核心的精神是什么。其灵魂,核心价值不能动。其实,唐诗宋画是很难超越的。有些所谓画家没什么笔墨功夫又没什么文化修养就谈创新,笑话。什么叫笔墨功夫?笔墨功夫是作画用笔用墨所费的精力和时间,有绘画技能的本领。笔墨功夫靠的是日积月累练就和对笔墨的领会。说白了笔墨功夫就是表达绘画语言的技能或本领。话都说不明白还淡什么创新。这和没有演技的人不能当演员是一个道理。所谓山水画的创新主要是指在创作中有自己绘画的语言,也就是有明显个性,具有与众不同的风格。并且其个性和风格必须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作品没有个性不能称为画家。个性和风格形成是画家常年绘画积累的结果,也可能是必然中的偶得。笔者认为山水画创作中的创新是在模仿中实现的。

易山水画也不搞什么中西结合,并且与西洋画距离拉得越远越好。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笔者不是说西方文化不好。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没有孰高孰低的问题,两者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犹如两棵大树所结出不同果实,两条大河各自归海,两个文化源流不同,结果不一样,尤其是艺术并没有先进和落后的区别,只有形态的不同,核心精神,基本要素不同,绘画标准,理念的不同。中国书画形式是世界上最独特的艺术符号形式,是种“有意味的形式”。

《易》是宇宙的密钥,里面的的许多奥妙理论。易学是最贴近生活的科学,它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其对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影响可谓是深入骨髓、形影相随。在历代古籍画论中,我们可以随处见到《易》的理论迹痕。黄宾虹更是最直接提出书画家应该去研究《易》。用太极图来理悟山水画。太极,大至无外,小至无内。所以,如果一个中国山水画家能勤研周易,参悟出阴阳哲学的核心理论及逻辑思辩,并将此施之于绘画创作上,绝对会让你有一种茅塞顿开之感。

易山水王延军

2014-9-9

【如何欣赏中国山水画】

怎样欣赏一幅中国山水画,没有即没有没有单一和僵化的标准。看作品表现手法是工笔的还是写意的。有金碧山水,浅绛山水,大写意山水,小写意山水,有泼墨山水,有焦墨山水等等。不能用这种画的标准,观点去欣赏另一种画。就像不能用中国画的标准,观点去评论油画是一个道理。

从整体来说,欣赏山水画主要是欣赏人的精神、绘画主题和绘画技法。

概括起来可分以下几方面:

1,首先看风格,看个性,看特色。画家有没有自己的艺术语言。画是画出来的还是写出来的。风格是一个国画家有别于另一位国画家的特色所在,也是检验一个画家成熟与否的标准。

真正的好画,是高于大自然的。是画家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产物,它有个性,是很多年来形成的一种个性特点的东西,而不是表面上的张力、形式感。

2,远看。远看势近看形。远看气势近看笔墨。

气韵生动:画要“神”,要活,格调要高。即有形式美,又充满着节奏美、旋律美。气是中国哲学专用词.气韵指的是一种流动不息的生命精神。这个说起来有点抽象.但气是可以感觉到的,生气勃勃的生气就能感觉到。道家讲究自然天成,禅讲空,表现在作品里就是会留白。看得见的东西少去表现他,不表现的东西能看到他。这是高手。

经营位置:则是指构图,体现作品的整体效果。中国画也是历来重视构图的,它要讲究宾主、呼应、虚实、繁简、疏密、藏露、参差等种种关系。其结构是开放的、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构图就是布局,看来似是画面的设计,其实是作者胸怀中的天地,从画面布局中表现出来。中国画与西洋画不同的地方甚多,最明显之处就是“留白”。国画传统上不加底色,于是留白甚多,而疏、密、聚、散,成为留白的布局。在留白之处,有人以书法,提诗,盖印等来补白。

3,近看。看笔墨趣味。

骨法用笔。作品的笔法、墨法、章法及色彩等。气韵生动为“神”,骨法用笔为“形”。气韵生动和骨法用笔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形”的描写借助于笔墨写出来,写形是手段,其目的是表现“神”。这与顾恺之的“以形写神”的表现客体的法则是一致的。自然生动的线条有各种风格,有的秀美,有的苍老,有的古朴,有的厚重,有的飘逸,这些线条通过表现不同的物象,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用笔用墨一定要讲究阴阳关系。好画一定要有笔有墨。不能有笔无墨,也不能有墨无笔。也就是易山水讲究的阴阳关系。泼墨山水一定要有几根线条,否则有肉无骨,太阴了,也就是由墨无笔。线条太多,就是火大,有笔无墨。任何好的笔墨技巧是为了表达意境或意趣服务的。

画如其人。人品不好,下笔无法。从用笔用墨中可以画家的功力,修养,人品。故中国有“文人画”之称。著名文人,其作品与众不同者。画家和画匠是有分别的。

应物象形:在尊重客观事物的前提下进行取舍、概括、想象和夸张。这可以说是指一种创作态度和方法。画得像不像不是标准。齐白石说“画在似与不似之间”。画是越是繁杂越容易表现。画面越是简洁,就越是难体现。画浓了容易,画淡了难。画秀气了容易,画拙了难。

随类赋彩:则是指色彩的应用了。中国画运用色彩同西洋画是不同的,中国画喜欢用固有色,即物体本来的颜色,虽然也讲究一定的变化,但变化较小。

传移摸写:就是指写生和临摹。在欣赏上主要看作品有没有生活,看传统功夫怎样。实际上所谓传统不只是技法上的一点东西。从中国画历史上沿传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尚、艺术理念等都是传统。它通常作为历史文化遗产被继承下来,其中最稳定的因素被固定化,并在绘画上表现出来。传统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审美情趣,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古人强调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要求“意在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书画同源等,这些都是传统。不要一提中国画传统,就以为只不过是几种皴法,不屑一顾。于是乎自己在那闭门造车,一阵乱涂鸦。并扬言这叫“法无定相:”“大古无法”。

实际上技法只不过是一种绘画语言,关键是作品溶进了什么?表达作者意图是什么?就这一层面来看,艺术技法并不重要了。

中国画的欣赏是一个漫长的学习和实践过程,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由浅入深逐步理解的过程。

3,看诗、书、印和装裱。

诗:字画中的诗文词句,往往代表主人的心声。其一句好诗,亦能表现作者的内涵和学养。一句好句,亦把书题画龙点睛。最难得的,就是作者能为自己的画面题诗。画本身要有诗意外,许多的中国山水名画,都附带着诗词在其中,其珠联合璧,诗情画意,也是人们审美享受的一大方面。中国画在形式上是诗、书、画、印结合。当然不一定每幅画必题诗,但是每幅画一定要有诗境。

题款(书):中国画和西洋画不同之处,其中一项就是题款。而题款中的书法,亦影响画面至大。书法不精的画家,大多不敢题字,虽然仅具签署,亦可窥其良莠。有些名家看画首先看题字。字不好他就不看画了。

印章:画面上常见的印章有各方面:画家的印鉴,题字者私章,衬托用闲章,收藏者印章,欣赏者印章,鉴证者印章等。而各种印章的雕工,印文内容,盖印位置等,都在评价之列。尤其古画,往往有帝皇,名家,藏家和鉴赏家的印鉴,可佐真伪。

画家要自己会治印,不会治印也不要紧,但他用的印章不能将就,用水平低的印章说明眼光有问题。还有印文,齐白石用的印文就非常讲究,如“恨无长绳系日”,“天涯亭过客”等。画家没有文气,便容易出匠气和俗气了。

诗、画、印都是心声,是画面整体的效果。

最后看题款与盖章的章法。题款,盖章极有讲究。位置恰当,是锦上添花,位置不当,是佛头著粪。

装裱:3分画7分裱。还要看是手裱还是机裱。中国画的装裱具一格,常见的有纸,绫两大类。裱工都十分讲究。日本近代的裱工另有风味,对现代的裱画方式具影响力。好的装裱,能把一幅画衬托得更为精美悦目,名贵大方。

4.意境: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鉴赏中国画其实就是欣赏中国传统的文人精神、或中国哲学思想。

中国画是植根中华民族土壤中的艺术,因为中国画的文化背景深厚,它的背后是中国传统文化,诸如中国的古典哲学中的辨证观念等等。道家哲学里的天人观、儒家哲学里的“仁”与“和谐”之说,都影响到中国画。禅是中国化的佛学,六朝以后的禅宗思想对中国画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对笔墨有直接影响。禅宗强调一种有无之间的东西,而笔墨恰恰是最好地表达这种有无之间的感觉,所以禅宗修养很深的人画境就不一般了,如王维、苏轼以及元、明、清季的高手笔下均有禅意。所以欣赏中国绘画离不开中国古典哲学背景。

诗不直言。画也要这样,含不尽之意于画外,这叫画意。

中国画不单是视觉美感的绘画语言,更是一种寄情抒怀、言志写意的心灵寄托,其精神层次更重于表达形式。艺术家是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万物而立言,其精粹在于以形寓神、情自境生。

艺术是情感的复制和再现。艺术家必须是主观的,画的是你的感受,把这种感受画出来。艺术是想象,艺术学是有意味的情趣。画的就是一种感觉。

气韵跟意境还是两个概念,气韵是形成意境的重要条件。“气韵”是画家给予欣赏者高层次的艺术审美享受。“意境”才是画家追求的目标。“气韵”是生命,“意境”是灵魂。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