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国内 >正文

走基层 看新风 | 让出两米堤岸 打出一堆“钻石”

2018-02-27 14:36    

深圳晚报记者 李剑南 文 / 图

基层故事多。

想出来的故事不美,干出来的故事感人。上周,记者走访大鹏新区建筑工务局,来到 " 鹏城河综合整治工程 " 和 " 南澳新大片区雨污分流管网工程 " 施工现场,听工程人员讲故事。讲一根管道的得失成败,讲一条河流的苦辣酸甜,讲工作中的 " 脑筋急转弯 ",讲未来的憧憬,虽然朦胧但喜悦滋生。我们在七娘山脚的工地上讲,我们在鹏城河畔的围堰边讲,不知不觉,夕阳西下、白鹭飞起,记者听得入迷。他们是有故事的人,他们是可爱的人,因为他们,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夕阳西下,鹏城河畔,两位工程人员在商量下一步的施工方案。

为群众让出 " 两米堤岸 "

鹏城河综合整治工程停工了。项目工程师许恒涛说 " 该停 "。

顺着河流,他指向百米开外的堤岸,较场尾的民宿、民居鳞次栉比,在河水中摇曳着倒影," 我们的方案正在进行调整,一旦通过,马上复工。" 按照原规划,鹏城河紧邻较场尾的右岸,在现有堤岸基础上进行加固整治,作业面虽在红线以外,但距离岸边楼房不过 3 米左右,施工过程有可能给临岸居民楼造成影响,增加未来维护成本。怎么办?改!许恒涛说,发现这个问题后,项目组立刻着手对方案进行调整,先后十余次到居民家拜访,实地勘测,不厌其烦地与周边群众进行沟通," 河流整治,目的就是让老百姓生活得更舒心,除了工程本身,想得更多些更远些,应该的。" 调整后的方案,该段上百米河岸将由平台式改为向河流方向悬挑," 相当于让出来两米堤岸。" 增加了设计、施工成本,但惠及十余户沿岸居民,在许恒涛的计算公式里:" 值!"

最 " 怕 " 接电话

李海龙和杨明文是搭档。在 " 南澳新大片区雨污分流管网工程 " 中,一个是项目工程师,一个是监理总工程师,一个是湖北人,一个是东北人,一个矮点壮点,一个高点瘦点,共同点是:最 " 怕 " 接电话!

工程涉及 9 个自然村,管网长度 19 公里,上百个施工点围挡上," 留的电话不是我的就是他的。" 李海龙说。管网入户,将彻底解决新大片区的雨污分流问题,保护环境,惠及片区内每户居民生活。但施工过程中占道、噪音等问题无法彻底避免。在居民区施工,尽量不用机器,用最 " 原始 " 的人力挖掘,完工一段、回填一段,充分尊重当地生活风俗," 家里有孕妇,那这家门前的施工,就要调整时间。" 台风天停工,这对搭档反而最忙,台风来之前要加固,台风中要巡查,台风后,电话响得最多,家里进水了,管道破裂了,有些和工程并没有直接关系," 但你把电话都写在那儿了嘛,(居民)顺手就打过来了。" 打过来就得管。李海龙最多一晚上接过二十多通投诉电话," 从天黑响到天亮。" 虽然说 " 怕 ",但每解决一个问题," 有成就感的。" 李海龙说:" 我们哥俩都是党员。群众的事无小事,这个觉悟能没有吗?!"

世界上最大的 " 钻 " 石

记者搬了一下,搬得起来,但迈不动步子了。" 我们管这叫‘钻石’。" 李海龙在一旁嘿嘿一乐," 钻出来的石头。"

▲ " 南澳新大片区雨污分流管网工程 " 地质情况复杂,工程人员将施工中挖出的坚硬岩石,形象地称为 " 钻石 "。

碧洲村是 " 南澳新大片区雨污分流管网工程 " 涉及 9 个自然村中的一个,背靠七娘山,面朝大亚湾,美得像一首诗。但对于李海龙来说,依山傍水的美景和难度画等号," 我们做工程的,地下水是世界性难题,每天的潮起潮落都要考虑。" 海水的问题比较 " 软 ",山体的问题无比 " 硬 ",李海龙拍拍身旁直径一米的主管道,海边施工,管道内都是稀泥带涌沙,向山的方向,会遇到巨大的花岗岩。施工人员要在地下十余米深处,忍受高温高湿,蹲在管道中操作机器在岩石上打孔。一米直径的岩体,要打 50 至 60 个 15 公分直径小孔,每个孔深 40 公分,耗时 1 小时!也就是说,遇到这样艰苦复杂的地质环境,推进 40 公分,整整两天!

记者在碧洲村的工程现场,看到管网的施工图,密密麻麻的管线,遍布整个南澳新大片区地下,如同人体血管,默默完成整个片区日常生活的新陈代谢。类似这样的民生工程,大鹏新区建筑工务局五年来竣工与正在施工的,达到 200 项!大鹏之美,何待言说,而在绿水青山之间,这些手中握着汗水与泥土,脚下践行着生态环保理念,心中盛满百姓福祉的建设者,他们的故事,闪耀着钻石的光芒。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